黑鼠

黑鼠

黑鼠(學名:Rattus rattus)又稱玄鼠、亞洲黑鼠、家鼠黑家鼠屋頂鼠大鼠。是鼠科、家鼠屬的動物。鼠體形細長,尾長大於體長,耳大而薄,後足細而長,黑色型,黑色型背毛黑色、腹毛鉛灰色。晝伏夜出,隨食物而遷移,可以游泳,善於攀登,喜走舊路,嗅覺靈敏,雜食性,喜食稻穀、玉米、豆類、水果等,全年均可繁殖,一年生4-5窩幼鼠,每胎1-10隻,黑色型一般棲居在住宅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鼠
  • 二名法:Rattus rat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Muridae鼠科
  • IUCN保護級別:LC 無危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生活習性,延伸,亞種,

形態特徵

黑鼠體型大小介於小家鼠黃毛鼠之間,鼠體形細長,尾長大於體長,耳大而薄,向前拉可達眼的中央。前足拇指退化,只殘留1個結節,掌墊5。後足細而長,一般在30-35毫米,蹠墊6。尾部鱗環明顯,生有極細而稀的小毛。乳頭5對,胸部2對,鼠蹊部3對。黑鼠有兩個主要色型,即黑色型與棕褐色型。黑色型背毛黑色,帶光澤,毛基灰白色,毛尖黑色;腹毛鉛灰色;尾暗黑色,背、腹面色澤均勻。
黑鼠黑鼠
屋頂鼠腦顱平而寬,鼻骨長。眶上脊發達,顳脊向外擴展呈弧形,左、右顳脊在頂問骨後緣處會合。頂間骨大。門齒孔短而寬,其後緣超過上臼齒列前緣水平。顴弓細弱,向下傾斜。聽泡較發達,枕骨近長方形。
屋頂鼠第一上臼齒前脊與中脊均具有3齒突,後脊無內側齒突。第二上臼齒前脊缺外側與中間的齒突,中脊正常,後脊內側齒突不顯著。第三上臼齒的前脊僅有內側齒突,中、後脊在外側癒合,形成一個橫置的馬蹄鐵狀。

種群分布

分布在中國的江西、西藏、貴州、雲南、海南、四川、江蘇、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湖北等地,不過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散布到西亞,6世紀進入歐洲。主要生活於較溫暖的地帶。其相近物種褐鼠Rattus norvegicus)則生活於較冷的區域。

生活習性

晝伏夜出,尤以晨昏活動頻繁,可家野流竄,隨食物而遷移,可以游泳,但與其他老鼠相比,並不喜歡接觸水。善於攀登,每夜活動兩次,上、下半夜各一次,常以鬍鬚觸壁而行動,喜走舊路,嗅覺靈敏。
洞穴多分布在向陽、乾燥、便於覓食的地方。洞分前洞和後洞,共2-3個,洞口直徑5-7厘米,洞長一般150-200厘米,最長達450厘米。窩巢很大,多為樹葉、乾草、棉花等築成。
屋頂鼠雜食性,喜食稻穀、玉米、豆類、水果等。食物缺乏時,也吃嫩草、樹根、芒果、梨等。在夏季和秋季,很多屋頂鼠和其他鼠類一樣,會離開它在農民的穀倉、雞窩的藏身處,來到林地和田地中取食不同的野菜、種子和植物。它非常喜歡糖分和油脂多的植物。
與黃胸鼠相似,性較狡猾,喜攀登,行動敏捷。多棲居於建築物的上層,如屋頂、天花板、椽瓦間隙、門框和窗框上端等處。夾牆、牆縫、地面雜物堆中和地板下也有棲息。巢穴構造較簡單,洞內帶有破布、碎紙、草屑、穀粒、穀殼、花生殼等。夾牆中的鼠洞構造一較複雜,洞穴多,上通天花板,下達地板,前後左右相連貫。
特點
1、夜出晝伏:憑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食物,吃飽後三三兩兩打鬧、追逐,餓了或發現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結伴聚餐。
黑鼠黑鼠
2、智商高: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隻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歡在窩—食物—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
3、視力差:近視眼,觸鬚就是“導盲棒”,喜歡沿著牆沿奔跑。
4、鑽洞本領高:家鼠鼠洞很明顯,常在牆旮旯里、牲囗圈、倉庫伙房處。
5、老鼠具有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如果受過襲擊,它會長時間迴避此地。
6、新物反應:在熟悉的環境中改變一部分,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覆熟悉後方敢向前。

延伸

黑鼠多見於家舍以及田野。該物種的模式產地瑞典

亞種

屋頂鼠尼泊爾亞種(學名:Rattus rattus brunneusculus),Hodgson於1845年命名。分布在中國西藏(墨脫)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尼泊爾
黑鼠黑鼠
屋頂鼠海南亞種(學名:Rattus rattus hainanicus),G. Allen於1926年命名。分布在中國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
屋頂鼠滇西亞種(學名:Rattus rattus sladeni),Anderson於1879年命名。分布在中國的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盈江蚌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