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鼬

黑足鼬

黑足鼬(學名:Mustela nigripes):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動物和唯一原產於北美地區的鼬類。體長31-41厘米,尾長11-15厘米,體重0.8-1千克。雄性略大,上體皮毛是黃色,下體灰白色,有著深色的尾巴以及黑色的尾巴尖,嘴部、臉部、喉嚨、前額部分呈白色,黑白過渡色為黃褐色,眼睛周圍有一個黑色的面具,鼻尖黑色,腿很短,有強壯的前肢和較大的前爪,利於挖掘。

黑足鼬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一隻黑足鼬需要40-60公頃的地域,其生存離不開土拔鼠,一隻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隻土拔鼠。黑足鼬在野外僅生存在三個地方,美國蒙大拿州東北部,南達科他州西部和懷俄明州東南部。所有這三個地區都是在原始黑足鼬被滅絕後重新引入的。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人工培育,

形態特徵

黑足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也是北美地區唯一的鼬類。體長31-41厘米,尾長11-15厘米,重量0.8-1千克,與大多數鼬屬成員一樣,雄性比雌性大。身體細長。雄性略大,上體皮毛是黃色,下體灰白色,有著深色的尾巴以及黑色的尾巴尖,嘴部、臉部、喉嚨、前額部分呈白色,黑白過渡色為黃褐色,眼睛周圍有一個黑色的面具,鼻尖黑色,腿很短,有強壯的前肢和較大的前掌,利於挖掘。

棲息環境

這個物種是棲息在草原的動物,棲息于海拔1600-2200米之間的沙漠或沙丘、草原,即乾旱草原山谷和山間盆地上。生活在矮草和中草草原,那裡有豐富的草原犬鼠Cynomys species)。一隻黑足鼬需要40-60公頃的區域來捕食。

生活習性

黑足鼬是一種穴居動物。機敏、靈活,在夜間活動。領域約50公頃。一般單獨活動,但在三月至四月的發情季時會聚集。黑足鼬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很靈敏,尿液是重要的交流工具,用來標自己的領土或回家的路線。
黑足鼬屬於夜行性動物,而且喜歡獨來獨往。它們自己從不打洞築窩,而是利用草原犬鼠遺棄的洞穴作為休息和狩獵的場所。在冬季,它們總是儘可能減少活動,甚至能躲在窩裡5至6天不出來活動覓食。黑腳雪貂具有強烈的領土意識,同性之間常常為了領土而發生爭鬥。
捕食土拔鼠地松鼠,以草原犬鼠為主,約占黑足雪貂全部食物的90%。其生存離不開土拔鼠。一隻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隻左右的土拔鼠,有時甚至會住在它們的洞穴中。

分布範圍

歷史上,黑足鼬生活的範圍遍及北美的內陸地區,從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黑足鼬是北美原產的唯一的鼬類。 截止2016年,鼬在野外僅生存在三個地方,美國蒙大拿州東北部,南達科他州西部和懷俄明州東南部。所有這三個地區都是在原始黑足鼬被滅絕後重新引入的。黑足鼬的種群也存在於七個動物園和養殖設施中。
黑足鼬分布圖黑足鼬分布圖

繁殖方式

黑足鼬具有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大。在交配季節,雌性積極地追求雄性。黑足鼬的妊娠方式被稱為“延遲植入”,其中受精卵在懷孕適宜的條件下才開始發育。雌性黑足鼬一歲時性成熟,三對乳頭。
繁殖季節一般延續到3-4月。妊娠期為35-45天。每窩產1-6隻,平均產仔3.5隻。幼崽出生時沒有視力,出窩前,幼仔留在洞穴里大約42天。在7-8月的夏季,雌性和幼仔生活在一起,初生幼仔並不弱小,剛出生時身材就能達到成年黑腳雪貂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在秋季成熟並離窩獨立生活。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導致黑足雪貂數量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有:主要的食物來源——草原犬鼠的數量不斷減少。20世紀,為了消滅這種對牧場有破壞作用的嚙齒類動物,牧場主們投放了大量的毒餌,在草原犬鼠遭到滅頂之災的同時,以它們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足鼬也緊跟著遭了殃;棲息地遭到破壞;自然災害、疾病。
黑足鼬雖然與人類衝突較少並沒有被大量捕殺,但是外來疾病、棲息地喪失、土撥鼠數量減少,對這個較為脆弱的物種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它們的數量一直比較少,在1851年才被認為是獨立的一種。當時黑足雪貂的數量非常少,幾乎接近滅絕。黑足雪貂也一度成為北美洲最稀有的瀕危哺乳動物。
1937年黑足鼬在加拿大滅絕,1967年在美國也多年沒有發現,據此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黑足貂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滅絕,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大約120隻黑足貂。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貂被突然爆發的兩場疾病奪去生命之後,1986年倖存的最後18隻雪貂被人們捕獲,在美國懷俄明州獵物與捕魚部(Wyoming Game and Fish Department)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的聯合策劃下, 所有黑足鼬都被從野外抓回進行人工繁殖,開始了人工圈養計畫。在之後的努力馴養及野化之下,已在美國八個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堪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墨西哥的一個州和加拿大的一個州被重新引入。在2007年黑足鼬的野外數量已達750隻,其瀕危等級已經降到瀕危(EN),數量仍在穩步上升。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人工培育

2008年9月5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用兩隻死亡多年的雄性黑足鼬的冷凍精液,成功地培育出了一隻幼黑足鼬。2011年5月,美國史密森國家動物園科學家對這些黑足鼬進行了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精液分別來自兩隻早已死亡的雄性黑足鼬。
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宣布,死亡黑足鼬的精子於6月份被成功培育出兩隻健康的黑腳雪貂寶寶。此後,動物園又利用同樣的方法繁殖出另外3隻黑腳雪貂寶寶。精液標本分別採集於1997年和1998年。冰凍的精液被保存於史密森國家動物園黑足鼬基因資源庫長達10年之久。黑足鼬基因資源庫專門用於存儲那些生殖能力最強的雄性黑足鼬的冰凍精液。資源庫的科學家們通過向黑足鼬的基因中注入新的基因,幫助黑足鼬維持,甚至提高它們的生殖能力和遺傳多樣性。健康生殖和種群多樣化可以幫助黑腳雪貂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