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金粉蕨

黑足金粉蕨

黑色金粉蕨為蕨類植物門的一種植物,分布於四川、貴州、等地,其全草及根莖可用於治療農藥中毒、水腫等疾病。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植物名錄,

形態特徵

植株高(25)50-90厘米。根狀莖橫走,疏被深棕色披針形鱗片。葉近生或遠生,一型,偶有近二型,柄長(15)20-50厘米,粗2-3毫米,基部黑色,略有鱗片,向上為禾稈色,光滑;葉片長(12)20-38厘米,寬10-26厘米,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漸尖頭,五回羽狀細裂;羽片10-14對,基部一對最大,長10-25厘米,寬5-14厘米,卵狀三角形,漸尖頭,柄長約1厘米,四回羽狀細裂;各回小羽片均為上先出,有柄,頂部通常不育;末回能育小羽片長圓形或短線形,長2-5毫米,寬1毫米左右,急尖頭,基部楔形下延而與小羽軸等寬;不育小羽片線形,上部較闊,有一二銳尖齒,葉軸及各回羽軸上面有溝,下面圓形,每末回小羽片有中脈1條,能育的有斜上的側脈和邊脈相連。葉乾後薄紙質,褐綠色,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生小脈頂端的連線脈上;囊群蓋闊達主脈,灰白色,全緣。

生長環境

生長習性:常成片叢生於山谷、溝旁或疏林下,海拔1200-3500米。

分布範圍

黑色金粉蕨分布圖黑色金粉蕨分布圖
生長分布:產四川(南部、西部及西北部)、貴州(威寧、赫章)、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亞東、郎縣、錯那、吉隆)、甘肅南部(武都)、台灣(台南,阿里山)。也分布於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越南、寮國、高棉、緬甸北部及泰國。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全草及根莖。
性味歸經:微苦,涼。入胃、膀胱二經。
功效分類: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
功效主治:利水消腫,止血斂傷,解毒。用於農藥、木薯中毒、外傷出血,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一15克。
外用:研末敷撒。

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蕨類植物
門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中國蕨科
科拉丁名
Sinopteridaceae
科號
P30
種拉丁名
Onychium contiguum (Wall.) Hope
種中文名
黑足金粉蕨
引種地點
甘肅文縣
引種時間
20050518
引種號
59709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
Id
73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