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查拳

黑虎查拳

郯城縣的武術歷史較為悠久,在魯南蘇北一帶素有“拳術之鄉”的美譽。2012年12月,山東省文化廳公示了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魯南蘇北一帶盛行的“黑虎查拳”被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目,成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虎查拳
  • 流行地區:魯南蘇北一帶
  • 非遺:山東省級
歷史沿革,內容體系,技擊特點,鍛鍊益處,

歷史沿革

據2001年版《郯城縣誌》記載,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山東沂州府郯城縣趙夢祜,獲乙丑科武進士。而郯城縣最早流傳的武術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郯城縣馬陵山一條東西向沖溝內有一積水潭,名曰黑龍潭,潭邊“由吾仙洞”尚存的武術石刻壁畫即可證明。
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沂南縣大成莊人蕭羲之根據自己對拳腳功夫的理解,結合地方查拳和少林虎拳,創立了十路黑虎查拳。至今,黑虎查拳仍保留著蕭羲之所創的原始風貌,動作古樸、架式圓潤。

內容體系

主要內容體系包括基本功、樁功、拳術、器械、對練、實戰共六大類。其技擊特點是以快制勝,以快為先,講究以快打慢,慢打遲,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閃電,回手如燒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對方沒有還手的機會。黑虎查拳很重視腿法與步法,有“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寧挨兩拳,不挨一腿”之說。技擊中以腿為主,拳為次。其手法中的沖、擺、劈、撩、頂、撞、靠與腿法的彈、掃、截、跺、擺、蹬、掛結合使用。手引腳踢,腳彈手擊,上下合一,虛實連環,以腿取勝。

技擊特點

黑虎查拳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技擊、健身、藝術相結合的體育項目。它包括實戰技術、套路等部分,黑虎查拳的技擊特點是:“快速敏捷、以柔克剛、分筋錯骨、貼身靠打”。攻防主要以“遠打、近摔、貼身靠、拿法”四部分組成。
“黑虎查拳羲之傳,生根發芽在魯南。流傳民間近百載,歌訣套路代代傳。彈腿虎查各十路,刀槍劍戟都健全。十路埋伏看家技,入室弟子才能見。”黑虎查拳歌訣生動地描述了該武術的絕妙之處。

鍛鍊益處

“人老先老腿”。若想身健、延緩衰老,首要是保持腰身敏捷,腿腳靈便。而常年練拳,必然手足靈便,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黑虎查拳中的進退、起落、轉折、縱跳、閃躲,均可直接改善人體機能。行拳時的聚精會神,四肢皆動,五官通明,勁力勁發,日久,不僅血脈流通,而且消化旺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