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氧化處理

黑色氧化處理

黑色氧化處理是化學表面處理的一種常用手段,原理是使金屬表面產生一層氧化膜,以隔絕空氣,達到防鏽目的。外觀要求不高時可以採用發黑處理,鋼製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有被稱之為發藍的。黑色氧化處理因其可以消除反光,是指一種軍用刀具普遍使用的表面塗層處理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色氧化處理
  • 外文名:Black Oxide
  • 屬性: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 領域:熱處理
  • 別名:發黑(藍)處理
原理,工藝流程,缺陷及解決措施,溶液成分測定,

原理

為了提高鋼件的防鏽能力,用強的氧化劑將鋼件表面氧化成緻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鐵。這種四氧化三鐵薄層能有效地保護鋼件內部不受氧化。在高溫下(約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鐵呈天藍色,故稱發藍處理。在低溫下(約350℃)形成的四氧化三鐵呈暗黑色,故稱發黑處理。在兵器製造中,常用的是發藍處理;在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是發黑處理。
能否把鋼鐵表面氧化緻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鐵,關鍵是選擇好強的氧化劑。強氧化劑是由氫氧化鈉、亞硝酸鈉、磷酸三鈉組成。發藍時用它們的熔融液去處理鋼件;發黑時用它們的水溶液去處理鋼件。

工藝流程

黑色氧化處理的操作流程:
工件裝夾→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熱水煮洗→檢查。
(1)工件裝夾:要根據工件的形狀、大小,設計專門的夾具或吊具。目的是使工件之間留有足夠的間隙,工件間不能相互接觸,要使每個工件都能完全浸入氧化液中被氧化。
(2)去油: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經過機加工後(發藍、發黑是最後一道工序),工件表面難免不留下油污,用防鏽油作工序間防鏽的更是這樣。任何油污,都會嚴重影響四氧化三鐵的生成,所以必須在發藍、發黑之前除去。常用的除油溶液配方,見表1。
表1 常用的除油溶液配方
原料名稱
氫氧化鈉
NaOH
水玻璃
Na3SiO3

H2O
質量組成(%)
7
3
3
2
85
將除油溶液加熱至80~90℃,然後將工件浸入,浸入時間為30min左右,若油污較多,還得延長除油時間,以除油徹底為準。
(3)酸洗:酸洗的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銹跡。因為銹跡、銹斑會阻礙生成緻密的四氧化三鐵層。即使工件無銹跡,也應進行酸洗,因為它使油污進一步去除乾淨,而且酸洗會提高工件表面分子的活化能,有利於下一工序的氧化,能生成較厚的四氧化三鐵層。
酸洗溶液一般是10~15%濃度的硫酸溶液,溫度是70~80℃,將工件浸入硫酸溶液中,浸入時間為30min左右,鏽蝕較輕的鋼件可浸20min,鏽蝕嚴重者,則需要浸40min以上。
(4)氧化:氧化是發藍、發黑的主要工序。四氧化三鐵膜層是否緻密、是否光滑、是否有足夠的厚度,取決於氧化階段。
發藍的工藝溫度是550℃。發黑的工藝溫度是130~145℃。浸入時間是50~80min。含碳量高的高碳鋼,氧化速度較快,浸入時間可短些。含碳量低的低碳鋼,氧化速度慢,浸入時間需要長些。合金鋼特別是高合金鋼,工件表面有一定的殘餘奧氏體,對鹼溶液有較強的抗抵作用,不易生成Fe3O4,因而浸入時間需更長一些。表2列出了有關鋼種氧化(發黑)時溶液的溫度及浸入時間。
表2 不同鋼件氧化溫度與時間
鋼種
入槽溫度(℃)
出槽溫度(℃)
處理時間(min)
120~125
125~130
40
低、中碳鋼
125~130
130~135
50
125~130
130~140
60
高合金鋼
130~135
135~145
70
高速鋼
135~140
140~150
80
槽液的正常顏色是白色。如果槽液呈紅色或棕色,表示亞硝鈉濃度過大,應及時調整槽液的成分。如果溶液呈綠色,則表示鐵離子濃度過大,應及時更新溶液。
(5)皂化:所謂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溫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層硬脂酸鐵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蝕能力。常用的皂化液濃度是30~50g(肥皂)/L。把皂化液加熱至80~100℃,將氧化後的工件放入皂化液浸泡10min左右。
(6)檢查:氧化完畢後,要對工件進行檢查,看Fe3O4膜層是否合格。檢查的方法是:任意抽取三件工件,置於濃度為2%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20s,不退黑色者為合格。三件工件中有一件以上不合格,則整槽工件視為不合格,需再氧化一次,以加深四氧化三鐵的厚度。

缺陷及解決措施

鋼件發黑工藝,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如下一些缺陷。
(1)氧化膜疏鬆:氧化膜應很緻密,與基本結合很牢固。如果生成的氧化膜疏鬆,容易擦掉,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新配製的氧化溶液缺少鐵離子引起的。解決辦法,是加入一些舊的氧化溶液,或者加入一些乾淨的鋼屑,煮沸30min,以增加氧化溶液的鐵離子濃度,這現象就會消除。
(2)工件表面呈紅褐色銹斑:氧化膜應呈深黑色,光亮且平滑。如果工件表面出現紅褐色斑點或連成一片,這主要是由於氧化溶液中氫氧化鈉過濃、生成氧化鐵過多所致。解決辦法是調整溶液成分,補充加入一些亞硝酸鈉和水,以降低NaOH濃度。
(3)工件表面呈淡灰色:工件表面失去烏黑光澤,呈淡灰色,這是由於氧化溶液中氫氧化鈉濃度過低引起的。解決辦法,補充加入適量的氫氫化鈉
(4)不生成氧化膜:經處理40~50min後,工件表面仍不上色(生成氧化膜),這主要是由於溶液溫度過低,亞硝酸鈉濃度不足引起的。解決辦法是提高溶液溫度,適當增加亞硝酸鈉量。
(5)氧化膜表面發花:工件在黑色基體上出現零星的白點,有時白點還較密集,這種現象工人稱之為“發花”。發花原因主要是氧化時間不夠引起的。解決辦法,是延長氧化時間(即浸泡時間),還可以補充加入少量氫氧化鈉。
(6)工件表面呈綠色:如果工件表面的氧化膜不是烏黑色,而是綠色,這是工件過氧化的結果,是由於氧化溶液溫度過高、亞硝酸鈉濃度過高引起的。解決辦法是加入適量冷水(注意:加水時必須穿戴好保護具,緩緩加入,以免槽液飛濺,造成灼傷事故)和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降低溶液溫度及亞硝酸鈉的濃度。

溶液成分測定

氧化溶液成分的測定
從以上氧化膜缺陷分析中可知,當氧化溶液成分出現波動時,就會造成氧化膜的缺陷,至使發黑操作失敗。氧化溶液成分,主要指氫氧化鈉濃度和亞硝酸鈉濃度。在發黑過程中,水分不斷被蒸發,亞硝酸鈉和氫氧化鈉又非等比消耗,所以,此消彼長,濃度變化是必然的。操作時間越長,變化就越大。
為了不使氧化溶液的成分出現大的波動,應該每隔2~3h,就取樣測定它們的濃度,以便及時計算並補充添加有關原料。
除油溶液成分的測定
除油與氧化有著密切關係,除油不徹底,很難獲得高質量的四氧化三鐵層膜。所以,除油溶液也要經常測定其成分,以便及時補充添加有關原料,以保證除油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