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派

黑山派

黑山派是與白山派相對稱,喀什噶爾和卓家族成員伊斯哈格為其首領。維吾爾語Karataghlik的漢譯。該派在和卓統治時期(1682~1759),曾在反對白山派的鬥爭中藉助葉爾羌王室殘餘勢力和哈薩克、柯爾克孜族部分部落的支持分治南疆,管轄葉爾羌地區7年,後奉準噶爾為宗主,獨攬南疆統治權35年。清朝統一新疆時,黑山派和卓因遭受以波羅尼都為首領的白山派剿殺,其後裔倖存者避居中亞瑪爾噶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山派
  • 領域:與白山派相對稱
  • 時間:和卓統治時期(1682~1759)
  • 首領:伊斯哈格
歷史,創立人,

歷史

17世紀中國新疆伊斯蘭教蘇菲主義派別。喀什噶爾和卓家族成員伊斯哈格為其首領。與白山派相對稱。維吾爾語Karataghlik的漢譯。該派在和卓統治時期(1682~1759),曾在反對白山派的鬥爭中藉助葉爾羌王室殘餘勢力和哈薩克、柯爾克孜族部分部落的支持分治南疆,管轄葉爾羌地區7年,後奉準噶爾為宗主,獨攬南疆統治權35年。清朝統一新疆時,黑山派和卓因遭受以波羅尼都為首領的白山派剿殺,其後裔倖存者避居中亞瑪爾噶朗。在清代,黑山派曾支持清政府反對白山派分裂叛亂活動,客觀上起到了維護祖國統一的作用,影響較大。該派在蘇菲主義道乘上源自納格什班迪耶教團。因其修道方式由該派創始人伊斯哈格倡導,故名伊斯哈格派。主張高聲誦念“迪克爾”,“道乘”、“教乘”並重;每日禮拜以蘇皮(即修煉弟子)為首,聚集一起,環狀圍坐,誦念《古蘭經》,然後誦讚詞或“迪克爾”;每逢朝拜麻札誦念《古蘭經》及讚詞時,還伴之以舞蹈;實行依禪世襲制度;設有依禪、蘇皮、哈里發、阿皮孜等教職。與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哲赫林耶學派的支系門宦有一定淵源關係。

創立人

中國新疆地區伊斯蘭教派別黑山派的創立人,傳說他是穆罕默德的第20代子孫。
早年在中亞地區學習伊斯蘭教派依禪派的教義,後來又到過阿富汗、伊朗等地考察和傳教。但是回到中亞時,受到一些教派人物的指控,稱他是“異端”,並遭到當地統治者的排斥和迫害。
1580年應當時的葉爾羌汗國領導人的邀請來到中國境內的新疆傳教。由於他利用伊斯蘭教極力維護葉爾羌汗國的政權,所以得到該國國王的信任。葉爾羌汗國王把重要的地區劃為他的傳教範圍,並授予他任命一些地方依禪派首領的特權。
伊斯哈克先後在新疆傳教達12年,在這期間,他積極從事宗教改革,針對以前的弊病,他提倡淨化宗教教義,簡化宗教儀式,從而得到了各個階層的支持和擁護,最終形成自己獨立的派別——黑山派,後又返回中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