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這一現象最初是1981年由國外學者Schmidt首先提出。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黎明現象
  • 英文名稱:DMDP
  • 發病部位:血液血管,胰腺
  • 主要症狀:乏力,飢餓,出汗,心悸
  • 主要病因:各激素間的不平衡分泌
  • 多發群體:糖尿病患者,健康人群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否
  • 臨床治療:INS治療,SMS治療
發生人群,可能機理,臨床處理,一般治療,INS治療,生長抑素(SMS)治療,抗膽鹼能藥物治療,甲吡酮治療,賽庚啶治療,

發生人群

黎明現象(DMDP)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見於健康人群。應該注意黎明現象(DMDP)與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鑑別,如降糖劑或夜間胰島素(INS)不足所致夜間基礎血糖升高延續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劑過量所致的夜間低血糖後反應性高血糖(Somogyi現象)等。診斷除了解患者有無乏力、心悸、飢餓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狀、睡前尿糖及降糖劑的使用方法外,夜間每1~2小時監測一次靜脈或毛細血管血糖,或用持續血糖監測儀監測夜間血糖,根據夜間血糖繪製夜間血糖曲線而作出正確診斷。目前多採用微型試紙血糖儀監測夜間手指毛細血管血糖,比靜脈血糖微高,相關性良好。

可能機理

1、INS拮抗激素水平升高及INS抵抗增加
有人測定DMDP患者黎明時的血清生長激素(GH)、皮質醇、胰高糖素及兒茶酚胺等水平高於無DP的糖尿病(DM)患者,且用藥物抑制上述拮抗激素的分泌可控制DMDP。大多數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為DP的主要原因,有人發現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顯減少,其基礎分泌僅為青年人的30%,且無明顯DP發生。
2、機體對INS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
有人對INS完全缺乏的IDDM並DP患者夜間持續輸注葡萄糖(GS)和INS,發現維持其穩定的夜間血清INS水平於黎明時所需的INS輸注速率加大,即機體對血清INS的廓清率增加。也有人用GS鉗夾試驗對DMDP患者夜間持續輸注GS和INS,結果發現維持其夜間穩定的血糖水平於黎明時分所需要的INS量增加,可能與黎明時患者的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機體對INS的廓清率增大有關。
3、其它
如患者的精神狀態、黎明時的覺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響黎明時的血糖水平;另有很多研究證明正常人也存在DP,提示DM患者的DP僅為正常生理過程的擴大並明朗化,且為DM患者對血糖的代償調節功能不全的表現。

臨床處理

一般治療

消除患者的精神負擔,改善和加深睡眠,合理飲食、運動治療和選用降糖劑,改善 INS敏感性等,均有利於DMDP的控制。

INS治療

速效INS的套用
有人將DMDP患者早餐前皮下注射(SC)的速效INS和早餐提前至黎明時套用,也有人於黎明前肌注速效INS或夜間持續靜滴速效INS均取得一定療效,但因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不易為患者所接受;較好的方法為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CSII)治療過程中,於黎明時分增加速效INS用量,但開環式CSII缺乏持續血糖監測易發生低血糖反應,閉環式SCII價格昂貴不易推廣。
中效INS的套用
晚餐前(17:30)SC中效INS 有人於晚餐前SC中效INS可有效地控制DM患者DP,多選用作用高峰持續時間較長的Monotard和Lente,若晚餐前與速效INS混注降低晚餐後高血糖更有利於DMDP的控制。
晚睡前(21:00)SC中效INS 有人於夜晚睡覺前SC中效INS成功地治療了DM。
患者的DP且療效明顯優於晚餐前套用,可選用Monotard或Lente甚至作用高峰持續時間較短的NPH。作者在固定飲食和活動量及INS種類和劑量的前提下,將DP的IDDM患者晚餐前SC之NPH原劑量移至晚睡前SC成功地控制了DMDP,可能與NPH作用高峰後移至黎明有關。
根據DMDP患者夜間血糖曲線所提示的DP出現的時間和輕重,選擇作用高峰與DP出現時間相吻合的中效INS及其注射時間並調整注射劑量。亦可參考DMDP患者的用藥習慣選擇注射方案。
長效INS的套用
有人早餐前SC長效INS-PZI或Ultralente治療DMDP患者有效,且以Ultralente為首選。
高純度INS的套用 選擇高純度、抗原性小的INS,提高INS敏感性,減少INS抗體形成,可選用單峰(MP)或單組份(MC)INS,以抗原性較小的豬INS較好,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可選用無抗原性的人INS。

生長抑素(SMS)治療

最早有人發現夜間持續靜滴速效SMS可抑制DM患者黎明時的GH分泌從而治療其DP,清晨高血糖得以消除,但因速效SMS作用持續時間短,不便給藥,加之對許多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以及胃腸道副作用等,使其臨床套用受限。其後逐漸研製和套用了長效SMS治療DP。Navascues等曾給患者晚睡前SC100mgSMS201-995(Sandostatin)成功地控制了IDDM患者的DP;Campbell等使用長效SMS(L363586)600mg晚睡前鼻內給藥亦能有效地降低IDDM患者的夜間GH水平和清晨高血糖。故長效SMS愈來愈為治療DMDP的有效藥物。

抗膽鹼能藥物治療

抗膽鹼能藥物亦可抑制GH分泌治療DMDP。Davidson等給8例IDDM患者於夜間22:30口服溴化甲基東莨菪鹼5mg,顯示其24小時血游離脂肪酸水平降低,清晨高血糖亦得到控制,但可能誘發或加重DM植物神經病變患者的排尿困難或膀胱殘餘尿增多以及面紅、心率增快等副作用。選擇性胃竇迷走神經阻斷劑可避免上述副作用,在臨床套用更廣,許多研究發現哌吡氮平(Pirenzepine)能成功地抑制IDDM患者的夜間GH分泌,控制患者的清晨高血糖,其給藥方法多為晚睡前口服100mg~150mg或 15分鐘內靜注20mg,以口服給藥法效果為佳。

甲吡酮治療

午夜皮質醇分泌增多使INS的拮抗作用增強亦為DMDP的主要原因之一,Atiea給7例NIDDM患者於午夜24:00口服甲吡酮30mg/kg體重,其黎明時血皮質醇和血糖均明顯下降,有效地控制了NIDDM患者的DP,但長期用藥可能發生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

賽庚啶治療

國內有人用賽庚啶12~16mg/d治療18例DMDP,發現患者7:00的GH及皮質醇水平降低,有效地治療了DMDP,其機理可能為賽庚啶通過其較強的抗組織胺與拮抗5羥色胺的作用抑制垂體前葉分泌GH及ACTH而降低清晨高血糖
總之,DMDP為機體於黎明時分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多和對INS的清除率及需要量增加所致;其治療方法諸多,以晚餐前及晚睡前SC中效INS和套用長效SMS、選擇性胃竇迷走神經阻斷劑哌吡氮平療效較好,易為廣大患者所接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