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兆堂

黎兆棠(1827~1894年) 字召民,廣東順德昌教鄉人,生於1827年,卒於1894年。出身於貧寒之家,早年喪父,所幸其少有壯志,勤奮苦學。清鹹豐三年(1853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總理衙門章京、江西糧台、台灣道台、天津海關道台、直隸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祿寺卿。其人性格廉悍,治事幹練,以愛國禦侮著稱於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兆堂
  • 出生地:廣東順德昌教鄉
  • 出生日期:1827
  • 逝世日期:1894年
愛國禦侮,辭官歸家,

愛國禦侮

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在台灣任道台時推行的強硬愛國舉措。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兩度入台主政,大力整飭吏治,懲辦惡霸,使當時台灣衰頹的局面為之一振,同時嚴厲打擊法國不法商人的大規模走私行為,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黎兆棠為官多年,深得當朝皇帝同治、光緒的器重,慈禧太后還將干女兒許配予他。1882年,長期積勞、身體越來越差的黎兆棠辭官回到昌教調養,同時建了祖屋和家廟祠堂。

辭官歸家

黎兆棠辭官歸家時,慈禧太后特賜牌匾“忠孝堂”,光緒皇帝賜匾“御書亭”,所以黎氏家廟內建有一個“御書亭”。這個亭可以給歸隱老家的黎兆棠特別保護。如果黎兆棠犯了罪,或遭人暗害、得罪官府,只要他跑到御書亭里,除了皇帝誰也不能抓他。黎氏家廟御書亭,開創了我國建築史上祠堂家廟內建亭的先河,至今國內尚未發現第二例。
亭上原掛有御賜包金牌匾,現已丟失。中座原有“教忠勵俗”牌匾,由慈禧太后賜給黎兆棠之母馮氏。據說曾被賣豬肉的人拿去當案板,現已覓回暫存在三宅門內,但匾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