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鵐

黍鵐

黍鵐(學名:Emberiza calandra):體重48-50克,體長181-200毫米。屬小型鳴禽,外形圓胖而嘴厚。雄雌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後頸、背、肩灰褐色至棕褐色,具黑色或黑紅色條紋,到下背和腰羽色淺淡,縱紋亦逐漸稀少而不明顯。尾暗褐色具窄白色或黃褐色羽緣,頰和耳覆羽暗褐色具窄的桂紅褐色條紋。下體白色或污白色,下胸和兩脅具窄的暗桂紅色或暗褐色縱紋,喉和上胸具黑色斑點。虹膜深栗褐;嘴淺角質色;腳黃至粉褐色。

多見於乾草地、濕草地,高山草原地或有稀疏灌木的曠地,以及麥田、谷地和河岸附近的耕地。繁殖期外結群活動。常出沒於灌叢及草地,越冬時在農耕地。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一般主食植物種子。分布於歐洲、北非、 西非、印度和中國新疆。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黍鵐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後頸、背、肩灰褐色至棕褐色具黑色或黑紅色縱紋,到下背和腰羽色漸淡,縱紋亦逐漸稀少而不明顯。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褐色或暗褐色,有的個體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暗褐色具窄的白色或黃褐灰色羽緣,最外側一對尾羽具淡灰色楔狀斑;兩翅覆羽和飛羽暗褐色或褐色具淡色羽緣,初級飛羽具窄的白色羽緣,前3枚初級飛羽等長或接近等長,有時第一枚初級飛羽較第二、三枚長,次級飛羽具寬的沙皮黃色或淡灰色羽緣。頰和耳覆羽暗褐色具窄的桂紅褐色縱紋,耳覆羽後面下邊有一淡色斑。下體白色或污白色、有的沾皮黃色,下胸和兩脅具窄的暗桂紅色或暗褐色縱紋,喉和上胸具黑色斑點,有的這些斑點在胸部形成一密集的環帶,而有的喉、胸中央無斑點。剛換的新羽頭、背、兩翅和尾等上體羽毛均有寬的、微沾赭色的淡色羽緣,下體純白色,喉、胸和兩脅微沾赭色。
虹膜暗褐色,嘴褐色或角黃色,尖端和嘴峰較暗,腳褐色、肉黃色或淡黃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較暗淡而綴銹色,下體沾赭色。
大小量度:體重♂50克,♀48克;體長♂183-200毫米,♀181-183毫米;嘴峰♂14毫米,♀12-215毫米;翅♂88-105毫米,♀85-101毫米;尾♂88毫米,♀85毫米;跗蹠♂25.3毫米,♀24-27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的低山和平原地區,尤其喜歡無樹和有稀疏樹木的山邊和山腳平原地帶的灌叢和草地,也出現在林緣、果園、曠野和農田地區。

生活習性

喜棲於高的樹枝上或電線上,或落於牆上、籬笆上。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亦成群,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除覓食外,不喜歡在地上,多在一些小灌木和矮樹的頂枝上、也在草叢上活動和棲息,有時也棲於電線或籬笆上。常頻繁的在灌叢間飛來飛去,飛行時兩翅扇動快而有力,飛行較迅速,略呈波浪式。
叫聲似“chip-chip”和“chun”聲。飛翔很慢,除非遇到雀鷹時才加速飛翔。8月後,開始結群活動,見於收穫過的農田中,冬季常結成數百隻的大群。鳴聲粗澀似tic-tic-tuse反覆多次,特別是雌鳥孵卵後期更是如此。
主要以果實、種子、草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其中有穀物及其他種植物的種子和葦實、水果、漿果等;也吃甲蟲等動物性食物。其中植物性食物約占71.5%,動物性食物28.5%。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爾他、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荷蘭、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利諾、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斯坦、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和烏茲別克斯坦。
遊蕩:法羅群島、芬蘭、印度、茅利塔尼亞和挪威。
黍鵐分布圖黍鵐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4月中旬即已開始成對和開始占區鳴叫。在中國新疆天山的繁殖期為6-7月間。早春未形成配偶前,許多雄鳥成群地落在灌木上或籬笆上鳴叫。繁殖期到來時,雄鳥環繞飛行於雌鳥之上方,在地上,雄鳥常展開翅膀,展開尾羽,並扇動其翅,同時發出強烈鳴叫。
巢築於草叢或荊叢中,也有築於葦塘、農田禾下或地面凹坑處,也見有在離地0.3- 1.0米的荊叢或其他植物上築巢,巢較隱蔽。築巢完全由雌鳥擔任,雄鳥擔任警戒,1-2天即完成。巢外層由粗草莖構成,較為疏鬆;內層為細草莖、小鬚根、苔蘚等構成,較為緻密,內墊獸毛等。巢內徑7-8厘米、深4厘米左右。每窩產4-6枚卵。日產一枚。卵色變化較大,從污白、淡紫白、藍白或粉白到沙褐、紅褐和綠灰色,或多少散有暗褐色斑紋和圈紋,鈍端往往有密緻斑紋或呈環狀紋。孵卵亦僅由雌鳥擔任,孵化期為12-13天,雛鳥晚成性,留巢期為9-12天。幼鳥離巢後呈家族群流遊蕩,8月間聚成大群。冬季在喀什越冬。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