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魔芋

黃魔芋

黃魔芋(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Yellow’)是標本館科技人員殷建濤命名發表的天南星科魔芋屬新品種。

食用價值:西雙版納地區當地居民直接將黃磨芋的塊莖煮食,另外黃磨芋的葉柄也被當地人直接炒食。對於磨芋屬其他種類一般都是先把塊莖製作成磨芋豆腐,然後再烹飪食用。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主要價值,物種區別,

植物學史

2002年,標本館科技人員在調查西雙版納地區天南星科植物時,發現當地農民普遍栽培的一種磨芋,當地人稱為黃磨芋。科技人員將其引種至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栽培。2003年引種栽培的黃磨芋開花,通過對其植株及花序仔細的解剖比較研究,科技人員發現黃磨芋與疣柄磨芋在花的各部分形態及葉的形態是一致的,不同處在於黃磨芋為叢生(每叢13±7株,n=30),葉柄及花序柄不具疣狀突起。科技人員又經過多年的調查發現黃磨芋在西雙版納地區、思茅地區、紅河州等地的村寨中有栽培,而在野外沒有發現其分布。最後,科技人員參照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的有關規定確認黃磨芋為疣柄磨芋長期栽培得來的新品種。
圖1.黃磨芋花序(A)及叢生特性(B)圖1.黃磨芋花序(A)及叢生特性(B)

主要價值

食用
黃磨芋的利用有一定的特殊性,西雙版納地區當地居民直接將黃磨芋的塊莖煮食,另外黃磨芋的葉柄也被當地人直接炒食。對於磨芋屬其他種類一般都是先把塊莖製作成磨芋豆腐,然後再烹飪食用。在栽培適應性方面:黃磨芋在西雙版納地區生長良好,可以迅速的分株,抗病性好。

物種區別

黃磨芋與疣柄磨芋的主要區別有幾個方面:黃磨芋的葉柄及花序柄都沒有疣狀突起(圖2D),而疣柄磨芋的葉柄和花序柄都具疣狀突起(圖2C);黃磨芋的塊莖上的芽能形成獨立的植株,因此黃磨芋成叢生長(圖1B),而疣柄磨芋普遍為單株生長,極少發現有2分株的情況;比較切開後的塊莖,黃磨芋纖維狀結構較少(圖3F),而疣柄磨芋纖維狀結構較多(圖3E)。 黃磨芋與疣柄磨芋相比很少開花。2002年引種栽培的一叢黃磨芋,2003年5月份開花一次後就沒有再開花。2009年引種栽培的60叢黃磨芋,2010年僅開出3個花序,而且開花後不結籽,2011年未開花。
圖2.疣柄磨芋(C)和黃磨芋(D)葉柄的形態特徵圖2.疣柄磨芋(C)和黃磨芋(D)葉柄的形態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