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四駿

黃門四駿,其實這是一個漢代寶馬家族泛指。最早典出《漢書·西域》:“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三國孟康注曰:“四駿馬名”。“蒲稍”亦作“蒲捎”,胡音漢譯的話指的是“灰色(或深灰色)馬”。 “龍文”、“魚目”、杜甫在《畫馬贊》中說:“魚目瘦腦,龍文長身”,指的是馬的體態和頭型,至於“汗血”則不言而喻了。在歷史中,龍文、魚目的記載並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門四駿
  • 釋義:泛指漢代寶馬家族
  • 舉例:蒲稍、龍文、魚目、汗血
  • 語出:漢書
蒲稍,汗血,

蒲稍

蒲稍則出現在西漢,據《史記·八書第二·樂》中載:漢武帝伐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卡散賽)得千里馬,馬名蒲梢,次作以為歌。歌詞的大意是:天馬從遙遠的西方來歸有德之君,承天馬的神威使外國歸順,四方臣服。詩詞展示了漢武帝文韜武略的非凡氣度與漢王朝平定西域後的興盛強大。

汗血

四駿中,汗血寶馬則鼎鼎有名,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斯坦。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 外國專家曾對汗血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1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可謂“好馬也是禍水”.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以後的歲月里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