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粿

黃粿

黃粿又名黃米粿、黃金粿等,由粳米、植物鹼等製成,是中國福建省、浙江省等地的傳統年節食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粿
  • 別稱:黃米粿、黃金粿
  • 產地松谿縣、浦城縣、龍泉市及慶元縣
  • 起源時間:唐朝·公元878年
  • 原料:粳米、植物鹼
  • 傳統價值:安康、團圓、幸福
  • 儲藏方法:避光、乾燥處儲存和水浸
食用地區,製作方法,食品特點,儲藏方式,食用方法,來源典故,

食用地區

中國福建省閩北地區的松谿縣、浦城縣和浙江省浙南地區龍泉市及慶元縣

製作方法

黃粿的傳統製作方法非常獨特:
黃粿
步驟一:取山中一種獨特灌木燒成灰,瀝其汁(俗稱植物鹼),以該汁浸泡優質粳米至米色橙黃;
步驟二:浸泡後的粳米裝入飯甑蒸熟,然後倒入石臼中,用杵槌用力杵打,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粳米飯粒便粘不住木杵,直到飯粒全部融合,像棉團狀;
步驟三: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圓條狀即成做成後,可存放好幾個月。
如今已有專門製造黃粿的機器。
黃粿

食品特點

黃粿與年糕相似卻又與其不同,黃粿黃里透綠,色澤晶瑩、清香柔韌,十分可口,滋味清香,營養豐富,既可當菜又可當主食。
真空包裝的黃粿真空包裝的黃粿

儲藏方式

貯存於0--25°C陰涼、避光、乾燥處,冷藏最佳,切忌冷凍保存。為防止其風乾開裂,可用上述的灌木灰的汁浸泡,食用時,洗去黃粿表面的鹼即可。
黃粿
黃粿不能放冰櫃冰凍,冰凍後的黃粿會裂開,截面如蚊香一樣的一圈圈的裂開,切片後也會裂開。
黃粿

食用方法

黃粿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蒸,煮,煟,燙,烤,炸,煎等等。
煮黃粿煮黃粿
1、黃粿是一種最佳的火鍋料。將黃粿切成條狀或圓片狀燙如調好底料的火鍋中,燙至黃粿軟透後撈起即可享用。
2、炒食:先將黃粿切成條狀,寬度和厚度在5毫米左右,不能太厚,防止很硬,無法食用。根據個人口感可放入其它配料,如五花肉、青蒜、香菇、青菜、冬筍、胡蘿蔔等,配料炒至八成軟後再加入過水的粿條及適量料酒一起炒食,如能加入梭子蟹、海蠣、花蛤等海鮮味道更佳(註:炒前先將粿條過水撈一下,以防粘鍋),翻炒3-5分鐘,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3、湯食:先將黃粿切成片狀,寬度在3厘米左右,厚度在5毫米左右,不能太厚,防止煮不軟。根據個人口感可放入其他配料,如瘦肉,香菇、青菜、冬筍等,炒至八成熟後,再將粿條放入並加水燒煮,待水開後再煮2-3分鐘,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4、蒸食:將粿條放入開水煮軟撈起,或將粿條過水放入微波爐加熱至軟,再加入白砂糖或果醬拌勻食用。
5、炸食:將黃粿切成條狀或圓片狀放入油鍋里用微火炸至軟透後撈起,沾上紅糖或果醬即可享用。 6、烤食:在燒烤店或大街上的燒烤攤子上,也有黃粿。可按其步驟進行烤食。
7、糖水黃粿:在煲好的糖水(甜羹)中,加入黃粿,加熱燒開後,再煮2-3分鐘即可,風味獨特。

來源典故

相傳公元878年秋,黃巢義軍南征,途徑仙霞嶺,大軍需要穿越仙霞嶺數百里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岭、深山密林。黃巢因恐途中無食而愁。一日,巢在山中偶遇一樵夫,見其口糧甚怪,乃問之。樵夫答之:“因我每次出來砍柴都在山中數日,娘恐我餓,乃制米粿當路中餐。因米粿加一灌木灰水而製成,可增其香味還能助消化,可保鮮數十日而不壞。”
黃巢聞之,大喜,曰:“真乃天助我也。”下令動員邊區民眾制米粿以供大軍過山之用。因黃巢大軍深得民心,故民眾都積極回響而制米粿以助義軍。此後,米粿因被義軍徵用而聞名,民眾亦因為紀念黃巢義軍而把此米粿更名為黃粿
黃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