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靶斑病

黃瓜靶斑病

黃瓜靶斑病是由黃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溫暖、高濕有利於發病。俗稱小黃點病。

基本介紹

  • 別稱:黃瓜靶斑病
  • 常見發病部位:葉片
  • 常見病因:半知菌的棒孢菌
  • 傳染性:有
概述,症狀及區別,發病特點,植保措施,

概述

一直以來在山東主要黃瓜產區如壽光、沂南、莘縣、濟陽等地區大面積發生,成為黃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狀與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極易混淆,生產上誤按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用藥,防治效果較差,危害損失較重。
黃瓜靶斑病

症狀及區別

黃瓜靶斑病又稱“黃點子病”,起初為黃色水浸狀斑點,直徑約1毫米左右。發病中期病斑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易穿孔,葉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體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後期病斑直徑可達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顯的眼狀靶心,濕度大時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狀物,呈環狀。黃瓜靶斑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的區別:
黃瓜靶斑病
靶斑病病斑,葉兩面色澤相近,濕度大時上生灰黑色霉狀物;而細菌性角斑病,葉背面有白色菌膿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兩面均無霉層。
黃瓜靶斑病與霜霉病的區別:
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處明顯,並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葉片正面褪綠、發黃,病健交界處不清晰,病斑很平。
黃瓜靶斑病發生嚴重,普通藥劑很難有效,主要原因有三:
1、靶斑病是真菌和細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單獨預防真菌或細菌很難取得很好效果。
2、靶斑病對一般真菌性藥劑產生了很強抗藥性。
3、以鏈黴素為代表的細菌性病害治療藥劑抗性嚴重,而對細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銅製劑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病規律及表現症狀
靶斑病是真菌和細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該菌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可存活6個月。翌年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初侵染;侵入後潛育期一般6-7天(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易發病)之後病部新生病原菌,並經葉緣吐水、棚膜結露珠等途徑進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漸蔓延。嚴重時,發病1周后,落葉率可由5%發展到90%,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
該病多發生在結瓜盛期,以危害葉片為主。
救治藥劑
在中國已被廣泛用於防治多種果樹、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靶斑病、葉斑病、鏽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種病害。防治靶斑病的藥劑不同於防治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可以選擇的種類較多,包括廣譜殺菌劑代森錳鋅、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百菌清;三唑類藥劑丙環唑、苯醚甲環唑、氟矽唑、戊唑醇,咪唑類殺菌劑咪鮮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醯亞胺類藥劑異菌脲以及喹啉銅、阿米西達等。同時要儘可能減少用藥次數,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和使用復配藥劑。

發病特點

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遺留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上可存活6個月。病菌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病菌侵入後潛育期一般6~7天,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等條件下易發病,25~27℃,飽和濕度,晝夜溫差大等條件下發病重。該病導致落葉率低於5%時,病情擴展慢,持續約2周,而以後一周內發展快,落葉率可由5%發展到90%。

植保措施

我們的大棚已經發生了靶斑病應該怎樣防治呢?經山東省農科院兩年摸索實驗,總結推薦的綜合防治措施:
黃瓜靶斑病
1.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以上輪作,徹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殘體,減少初侵染源,同時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消毒處理;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摘除中下部病斑較多的病葉,減少病原菌數量。
3.靶斑病多發生在結瓜盛期,這時發病大棚因植株長勢弱,很容易瓜打頂,一但發病大棚瓜打頂,該病將更加難以防治。所以及時沖施含有芸薹素內酯的碧禾沖施肥,葉面噴施斯德考普葉面肥,及時摘除大瓜,促進植株迅速長秧,長新葉。
4.加強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澆水追肥,同時放風排濕,改善通風透氣性能,並在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壯瓜蒂靈能夠增粗瓜蒂,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