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病毒病

黃瓜病毒病

黃瓜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統性病害,不同年份之間發生程度有所差異,春季保護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黃瓜均可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病毒病
  • 外文名: BPYV,CGMMV,CMV,WMV-2,ZYMV
  • 作物類別:黃瓜
  • 病原種類:病毒
  • 傳播途徑:種苗或土壤
症狀,花葉病毒病,皺縮型病毒病,綠斑型病毒病,黃化型病毒病,發生規律,病害循環,傳播途徑,防治措施,

症狀

花葉病毒病

幼苗期感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為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葉為黃綠相間的花葉,病葉小,皺縮,嚴重時葉反卷變硬發脆,常有角形壞死斑,簇生小葉。病果表面出現深淺綠色鑲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長,嚴重時病株節間縮短,不結瓜,萎縮枯死。

皺縮型病毒病

新葉沿葉脈出現濃綠色隆起皺紋,葉形變小,出現蕨葉、裂片;有時沿葉脈出現壞死。果面產生斑駁,或凹凸不平的瘤狀物,果實變形,嚴重病株引起枯死。

綠斑型病毒病

新葉產生黃色小斑點,以後變淡黃色斑紋,綠色部分呈隆起瘤狀。果實上生濃綠斑和隆起瘤狀物,多為畸形瓜。

黃化型病毒病

中、上部葉片在葉脈間出現褪綠色小斑點,後發展成淡黃色,或全葉變鮮黃色,葉片硬化,向背面捲曲,葉脈仍保持綠色。

發生規律

黃瓜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CMV)、菸草花葉病毒(TMV)和南瓜花葉病毒侵染所致。病毒隨多年生宿根植株和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也可由種子帶毒越冬。病毒主要通過通過種子、汁液摩擦、傳毒媒介昆蟲及田間農事操作傳播至寄主植物上,進行多次再侵染。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80%左右;最適病症表現期為成株結果期。發病潛育期15~25天。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病毒病的盛發期在4~6月和9~11月。年度間高溫少雨,蚜蟲、溫室白粉虱、薊馬等傳毒媒介昆蟲大發生的年份發病重。防治媒介害蟲不及時、肥水不足、田間管理粗放的田塊發病重。

病害循環

黃瓜種子不帶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田間雜草鴨跖草、反枝莧、刺 兒菜、酸漿等都是桃蚜、棉蚜等病毒病傳毒蚜蟲的越冬寄主,每當春季發芽後,蚜蟲開始活動或遷飛,成為傳播此病主要媒介。發病適宜溫度20℃,氣溫高於 25℃多表現隱症。瓜綠斑花葉病毒(GMMV)經摩擦,土壤傳播,體外存活期數月至1年。該病毒很容易通過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塊及病毒汁液借風 雨或農事操作傳毒,進行多次再侵染,田間遇有暴風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葉摩擦或鋤地時造成的傷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徑。
黃瓜病毒病的表現症狀黃瓜病毒病的表現症狀

傳播途徑

1、種苗或土壤帶毒。子或土壤帶毒,多以蚜蟲作為傳病媒介,田間農事操作和汁液接觸也可傳毒。
2、昆蟲傳播: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蟲傳毒。
3、田間農事操作和汁液接觸傳毒。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在無病區或無病植株上留種。播種前用55℃溫湯浸種40分鐘;或把種子在70℃恆溫下處理72小時。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適當多澆水,增加田間濕度;及時防治蚜蟲;及時清潔田園。
2、加強管理:育苗時用遮陽網降溫、遮光,遠離帶病作物。培育壯苗,及時追肥(施足有機肥,基肥,增施磷、鉀肥)、澆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綁蔓,摘瓜時要先“健”後“病”,分批作業。接觸過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淨或藥液處理。清除田間雜草,消滅毒源,切斷傳播途徑。
黃瓜病毒病危害的葉片黃瓜病毒病危害的葉片
3、防治蚜蟲等刺吸式害蟲:及時防治傳播病毒病媒介昆蟲:在蚜蟲、粉虱、薊馬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防止傳播病毒。物理防蚜——覆蓋銀灰色避蚜紗網或掛銀灰色尼龍膜條避蚜,或進行黃板誘蚜(在棚室內懸掛黃色木板或紙板,其上塗抹機油,吸收蚜蟲並將其黏住)。
(2)培育壯苗,適期定植,一般當地晚霜過後,即應定植,保護地可適當提早。
(3)配方施肥,加強 管理。
(4)加強農事操作,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採種要注意清潔,防止種子帶毒。
(5)打杈、綁蔓、授粉、採收等農事操作注意減少植株碰撞,中耕時減少 傷根,澆水要適時適量,防止土壤過乾。
黃瓜病毒病危害的葉片黃瓜病毒病危害的葉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