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濟橋

黃濟橋

黃濟橋位於旌德縣城下東門,俗稱“下市橋”。始建於明嘉靖(1522-1566)中期,原名“三慶”。清康熙十五年(1676)被洪水沖毀。黃濟橋為四墩五孔石拱橋,橋心橋面兩邊用條石橫鋪,橋兩端各設15級石台階,橋面兩邊沒有石欄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濟橋
  • 地址:縣城下東門
  • 始建時間:明嘉靖(1522-1566)中期
  • 俗稱:下市橋
  • 保護級別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歷史文化,史籍記載,文物保護,

建設沿革

黃濟橋,近通義濟門,始建於明嘉靖中期(1522-1566)。原名“三慶”,後改名“洪濟”。
黃濟橋
清康熙十五年(1676)被洪水衝垮,黃姓遂召集眾人商議,捐資生息,為復建此橋,積三十年之久,才得以實施。
康熙四十四年(1705)八月動工,次年垛成,誰知桃花水泛,損壞三垛,復修完成。第三年的山洪暴發,損壞兩垛。黃姓並不氣餒,又集眾資,量力勸輸,勉強成就復建。
雍正三年(1725)才大功告成。記曰:“自動工之始至訖事之年,又閱二十稔(年),而工始竣成。顧若是之艱哉,茲移址於東西兩岸居民之下……”前後一推算,從動議到圓夢整整五十年,皇帝都換了一朝。幾代人修成一座橋,可見這黃姓家族是把修橋當做家族大事來做的。

文物遺存

黃濟橋長60.7米,寬5.8米,高7米。石砌橋面,兩側護以低石欄桿,高0.3米。五孔每孔孔淨跨自東而西分別為7.4米,7.8米,9.3米,7.2米,6.6米。東西兩端砌有石級踏步,橋東16級,橋西12級。

歷史文化

旌德縣城有一座一個家族修了五十年才大功告成的橋,這座橋叫黃濟橋。那個修橋的家族姓黃。黃濟橋在駕虹橋往下游五百米處,為“三橋鎖翠”姊妹橋之一。因黃濟橋所在的位置是以前旌陽城的下東門,所以俗稱“下市橋”。為旌陽十景“三橋鎖翠”之一橋。屬於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濟橋

史籍記載

橋易名“黃濟”。據清黃夢麟《重修黃濟橋記》稱:“繼又名黃濟,何也?橋始於黃氏,原前人之意,謂垂之奕世,俾我後人,顧名思義,念是先濟人利物之舉,無使隕墜,遇虧損則葺之,遇缺陷則補之,庶幾世濟其美。”一言以蔽之,就是黃姓後代子孫,都要繼其祖先之志,永遠盡修葺該橋的義務。

文物保護

2012年6月21日,黃濟橋被安徽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