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鄉(四川省蓬溪縣黃泥鄉)

黃泥鄉(四川省蓬溪縣黃泥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泥鄉為一地名,在我國貴州省、湖南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四川省蓬溪縣黃泥鄉,清道光年間設黃泥嘴場,因場位於黃色土質的山嘴處得名。民國28年(1939)置黃泥鄉,1992年9月撤區後單列。鄉址黃泥場,距縣城56公里。2005年末,全鄉幅員面積38.4平方公里,有耕地14260畝。轄高岩村、雙龍村、榮福村、叢坎村、楊家溝村、七寶村、法仙村、桂花村、思源村、民力村、依姑村、遠景村、木桐村等13個村,1個居委會,97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有居民4572戶,總人口1785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泥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地區
  • 下轄地區:13個村,1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825
  • 面積:84.57平方公里
  • 人口:14900
  • 車牌代碼:川J
貴州省大方縣黃泥鄉,湖南省永興縣黃泥鄉,四川省蓬溪縣黃泥鄉,基本情況,黃泥鄉人口數據,經濟發展,鄉鎮建設,文化教育,醫藥衛生,

貴州省大方縣黃泥鄉

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黃泥鄉位於大方縣東面,距離縣城約71公里,東西長12公里,南北長17公里。東與金沙縣安洛鄉一河之望,南靠黔西縣仁和鄉,西與大方縣的大水鄉、沙廠鄉、雨沖鄉毗鄰,北和金沙縣的大田鄉相連,故黃泥鄉有“雞鳴三縣”之稱。面積84.57平方公里,轄8個村,59個村民組,149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有5459人,占總人口的38.83%。境內居住著彝、苗、滿、蒙古、仡佬、白、布依、傣等8個少數民族。是一個邊遠、貧窮、落後地少數民族鄉,屬全縣二類貧困鄉鎮。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45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1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50萬元,工業總產值1550萬元。全鄉耕地總面積16754畝,其中稻田1521畝,人均有耕地1.1畝。8個村中,一類村為石丫村,二類村為龍塘、槽門、小坡、大堰村。各村貧困程度從高到低排列為石丫、龍塘、槽門、小坡、大堰、戛木、壩子、桃元。
平均海拔1390米,最高1600米,最低1180米。年平均氣溫17 度,年平均降雨量1100立方毫米,無霜期200天。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高嶺土、石灰石、鐵礦等,其中煤炭儲量2.2億噸,已有5對3萬噸以上驗收合格煤井,3對3萬噸和1口9萬噸以上待驗收煤井。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全鄉現有中學1所,公辦國小3所,民校5所,教學點2個。國小、國中入學率分別為95%、98%以上。全鄉水域面積150畝,牧地面積1200畝,林地67008畝,良種種植面積13000畝。
全鄉公路通車裡程為55公里,電話裝機已逾100門。鄉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5各,私人診所6個。全鄉基本農田保護為:2327.27公頃,共202個地塊。其中桃元356.27公頃、24個地塊;小坡237.84公頃、11個地塊;壩子464.62公頃、16個地塊;槽門307.93公頃、27個地塊;戛木474.98公頃、55個地塊;龍塘205.15公頃、27個地塊;石丫34.16公頃、9個地塊;大堰246.32公頃、33個地塊。

湖南省永興縣黃泥鄉

2012年11月16日永興縣黃泥鄉正式撤鄉建鎮。
位於永興縣縣境東北面,距縣城9公里。東抵鯉魚塘鎮,南接城郊鄉,西鄰塘門口鎮,海拔高度:126米。北界香梅鄉、金龜鎮、太和鄉。鄉政府駐黃泥坳圩。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曉源、楊家、黃沙、大村、沙坑、羊沖、石虎、泉田、姜沖、豪山、莊山、埠頭、木梓塘、汶村、板沖、長洞、耒頭、六合、東澤、元木、大江邊、湧水22個行政村,27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658人,全鄉共有耕地26475畝,主要產稻穀、豆類、花生、冰糖橙;有山林133370畝,主要產杉、松、楠竹、油茶等;境內礦藏主要有煤,煤炭儲量約為2000萬噸,是我縣主要產煤礦鄉鎮之一,2009年,煤炭規費徵收完成17餘萬噸,完成煤炭稅費1300餘萬元;有傳統產業----冶煉業,現建有工業項目區,2009年全鄉共產白銀380噸,黃金150千克,電解鉛4880噸,實現產值15億餘元,上繳稅金3000餘萬元。鄉內交通便利,省道S212線縱貫南北,省道S213線(青資公路)橫穿東西,黃泥鄉是永興縣一個區位和自然資源都具有一定優勢的大鄉之一。經濟發達已躋身全縣“經濟強鄉鎮”,冰糖橙生產聞名全省。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黃泥坳”為黃泥土質的小山坳,圩建在其附近,故名。鎮政府以駐地“黃泥坳圩”去“坳圩”二字為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35′5°"~112°15′", 北緯26°8′"~26°15′"。東抵鯉魚塘鎮,南接便江鎮,西鄰塘門口鎮,交界香梅鄉、金龜鎮、太和鎮。人民政府駐石虎村上街組,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3300,距縣城9千米。
政區沿革:1950年屬仁勇鄉;1951年屬竹葉塘區;1958年改為上游公社(一度稱東方紅公社);1980年更名為黃泥公社;1984年改鄉;2012年改鎮。
政區劃分:下轄東澤、木子塘、汶村、長洞、板沖、石虎、大村、沙坑、楊家、黃沙、曉源、羊沖、湧水、六合、大江邊、耒頭、元木、埠頭、姜沖、泉田、莊山、毫山等22個行政村,下設272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05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7人,城鎮化率2.4%。另有流動人口2844人。總人口中,男性15848人,占52%;女性14816人,占48%;14歲以下4937人,占16%;15~64歲23153人,占75%;65歲以上2119人,占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513人,占99%;有瑤族等8個少數民族,共20人,占0.06 %。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6.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5千米,總面積12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13平方千米,占88.2%;水域15平方千米,占1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0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地處丘陵北端,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境內最高峰位於大江邊村東南,海拔218.6米,最低點位於耒頭村鰱魚塘,海拔110.1米。
氣 候:轄區氣候溫熱雨豐偏旱。多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水 文:注江中游自北向南流經西部丘陵區,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湧水、六合、耒頭等處。
經濟概況
農 業:耕地面積2.63萬畝,人均0.86畝;林地面積14.1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1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27892萬元,2011年比上年增加25%,占GDP的比重28%。農 民 人 均 純收入9534元。
工 業: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73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62131萬元,2011年比上年增長23%,占GDP的比重61%。
商業外貿: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68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754萬元,比上年增加13%。集市貿易成交額1894萬元,比上年增加16%。進出口總額100481美元,比上年增加5%。
財政金融:2011年鎮財政總收入979萬元,比1978年增長41倍;2011年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7542萬元,比 上 年 增加7%,是1978年89倍。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民間文化藝術團14個,從業人員216人,比上年增加7人。鎮文化站被評為“優秀文化站”。
教 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7所,在園幼兒629人,專任教師25人。國小8所,在校生1010人,專任教師8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85人,專任教師5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教育經費達42.1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2%,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科 技:2011年末,全鎮各類科技人才62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75人,經營管理人才38人,技能人才27人,農村實用人才486人。
醫療衛生:2011年末全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2所。專業衛生人員6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5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831萬人,參合率8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2歲。
體 育:2011年末全鎮2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經常參加體育?練的人數占總人口的31%。
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699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69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社會保障: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00戶737人,支出55.3萬元,比上年增長45%;農 村 五 保 戶 供 養153人,支出22.95萬元,比上年增長25%;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29人次,共支出4.645萬元,比 上 年 增長4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2人,支出67.8432萬元,比上年增長10%。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境內省道S212線橫跨南北、S213線縱貫東西,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477戶,用戶普及率達到6%,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31萬戶,用戶普 及 率為4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能 源:煤炭企業4家,2011年產煤8.6萬噸。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134千米,用電負荷2000千瓦,供電可靠率100%。
名勝旅遊
名勝古蹟:境內鹽坦為南國丹崖第一洞,由紅砂岩構成,洞口位於峭壁底部,兩側石壁崢嶸,洞寬90米、高約40米、最深處70米。
地方特產:境內土特產品有湧水冰糖橙,石虎豆油。
黃泥鄉下轄村:
小元村
楊家村
黃沙村
大村村
沙坑村
羊沖村
石虎村
泉田村
姜沖村
毫山村
莊山村
埠頭村
木子塘村
汶村村
東澤村
板沖村
長洞村
內頭村
六合村
元木村
大江邊村
湧水村
黃泥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7852
14428
13424
家庭戶戶數
73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7739
家庭戶男
14353
家庭戶女
13386
0-14歲(總)
6261
0-14歲男
3220
0-14歲女
3041
15-64歲(總)
19403
15-64歲男
10120
15-64歲女
9283
65歲及以上(總)
2188
65歲及以上男
1088
65歲及以上女
110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7105

四川省蓬溪縣黃泥鄉

基本情況

黃泥鄉位於蓬溪縣南59公里,距遂寧市城區46公里,與南充的白家、金鳳、大同,蓬溪的金龍、吉星、任隆接壤,三條溪流分別注入嘉、涪二江。鄉域南北寬4公里,東西長6公里,面積38。5平方公里,全鄉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97個農業合作社,4883戶,15524人,均系漢族。耕地面積14760畝,其中田7247畝,土7513畝。可供土地利用資源豐富,支柱產業是生豬、蠶桑、山羊、粉條、藥材、油料。

黃泥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4175
7360
6815
家庭戶戶數
412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2767
家庭戶男
6541
家庭戶女
6226
0-14歲(總)
4260
0-14歲男
2308
0-14歲女
1952
15-64歲(總)
8544
15-64歲男
4378
15-64歲女
4166
65歲及以上(總)
1371
65歲及以上男
674
65歲及以上女
69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667

經濟發展

現有黃泥磚廠、預製廠、全年總收入28萬元,建築業收入163萬元,運輸業65萬元,餐飲業85萬元,服務業150萬元,其它收入200萬元,鄉政府籌建粉條加工廠,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發展,預計全年收入粉條400噸,收入160萬元。

鄉鎮建設

現有街道3條,全長800多米,新街建設長1000米,寬24米,已具規模,在交通上,全鄉公路總長130公里,鄉政府於1997年投資500萬元修建任黃水泥路,2002年又投資30萬元修了4公里的黃白碎石路,全鄉村村通電話,農網改造已近尾聲,13個村均接通光纖電視全鄉已打抗旱深井上千口,基本解決了人畜飲用水及生產用水。
蓬溪縣實用技術培訓學校已經成立多年,在蓬溪已經開辦了約20期實用技術培訓班,為蓬溪培訓了大批有技術的農民工。2009年初,學校中標獲得四川省勞務品牌培訓小組的培訓任務。在縣勞務培訓主管單位和黃泥鄉鄉政府的協調下,學校將培訓點選在黃泥鄉,開班時間定在4月21日。

文化教育

鄉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2所,入學率達100%,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縣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中,鄉一小2個文娛節目和鄉國中1個文娛節目獲縣一等獎,鄉二小、國中各1個文娛節目獲縣二等獎,鄉一小3幅美術作品獲縣一等獎,鄉二小和鄉國中各1幅美術作品獲縣二等獎,鄉二小和鄉國中各1幅作品獲縣三等獎,鄉上還建立了文化中心站1個,村級文化室13個,老年活動中心1個,並經常舉辦籃球、桌球、等比賽,使全鄉老少都充滿生機和活力。

醫藥衛生

藥衛生全鄉有綜合衛生院1所,村甲級醫療站6個,普通醫療站5個,有醫生11人,從業人員52人,鄉政府每年投入2萬元加強衛生防疫,在抗“非典”中,得到了縣上的好評,做好婦幼保健,並逐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一方人民的身體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