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是黃仁宇的回憶錄,共有36萬字,自述生平經歷與學術研究經驗。書中雖是歷數作者的種種經歷,但不乏設問,留給後人很多作者未解之謎。

基本介紹

  • 書名: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 作者黃仁宇
  • 譯者: 張逸安
  • ISBN:9787108015419/ 7108015412 
  • 頁數: 534
  • 定價:32.00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1-6-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背景介紹,作者簡介,本書目錄,譯者後記,

內容簡介

《黃河青山》是規模宏大的回憶錄,從作者早年的從軍經歷到壯年時期在美國打工、求學、無所不包;本書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歷史”,檢討中國近代革命,統攝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進程;黃仁宇傳遞給我們他脫胎於悠久文化的壯闊史觀,即使他對此文化不無批評之處。他的文字淺顯明白,就算毫無背景的人也讀得懂。也許正因為這樣,美國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筆仿佛具備卡夫卡的夢幻特質。
黃仁宇的回憶錄共有36萬字篇幅,自述生平經歷與學術研究經驗,並具小說敘述的技巧。全書定名為《黃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為兩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價”;書前並有多幅珍貴的個人及歷史照片。
該書由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和北京三聯書店分別在海峽兩地推出。

背景介紹

黃仁宇先生以三年的時間完成本書,他從1980年下半年開始撰寫,1983年9月底完成,其間經過不斷修改與重寫,最後的定稿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定稿之後,即束諸高閣,未做任何增刪,因此,本書所述人事,僅止於1983年。 1996年8月,黃仁宇先生向我提及這本自傳,但言明必須在他逝世後才能翻譯出版。2000年元月8日黃先生去世後,黃夫人格爾(Gayle Huang)女士隨即寄下書稿,聯經編輯部委請張逸安女士開始進行翻譯。在作最後校訂時,格爾女士不幸於11月20日逝世,終未及見本書之問世。 黃仁宇先生在1980年離開教職後,戮力撰述本書,追憶個人平生經歷與學術志業之奮鬥過程,並闡明歷史觀點之形成與演進。人事交融,前後穿引,既細膩又壯闊,風格獨特。讀者當可藉由這本回憶錄,進入黃先生人格與思想之廣大天地,一窺究竟。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州雷溫烏茲要塞陸軍參謀大學(U.S. Army Staff College at Fort Leavenworth, Kansas),從國軍退伍後,到安亞堡(Ann Arbor)做按日計酬的工作,一邊攻讀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學位。三十年來,他毫不間斷地研究歷史。他在數所重要學府做過博士後研究,其中包括哈佛及劍橋。他還出版過數本著作,發表無數的文章。他的《萬曆十五年》兩度提名美國國家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s),已被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法文、德文及日文譯本即將出爐。林載爵謹志本書和作者 黃仁宇還是青少年時,夢想成為拿破崙。數年後他發現自己在蔣介石的軍隊中擔任下級軍官。他的士兵每月薪餉十二元,但如果攜帶一挺輕機關槍投奔附近山頭的土匪,每人卻能領到七千元。情勢如此,黃仁宇無法成為軍事英雄也不足為奇了。 他之後去過印度及緬甸。在本書中,西方世界的讀者將有第一手機會了解,史迪威將軍的美國幕僚群及中國野戰部隊之間如何進行惡意競爭,而且是站在後者的角度觀察。我們的作者就在現場。 對日抗戰勝利後,黃仁宇前往東北,見識到林彪的"人海戰術"。麥克阿瑟七十大壽時,黃仁宇代表蔣介石去送禮:象徵長壽的盆栽。但在下一趟的台北之行中,黃仁宇和長官陸軍中將朱世明卻差一點被監禁,因為謠傳朱受到共產主義的影響。不過,直到今天,黃仁宇對蔣委員長仍然有一定的仰慕。他也以自己的特殊方式對毛澤東有一定的敬重。在中國歷史的學術研究方法上,黃仁宇博士不同於西方大部分的學者。他認為,西方式的學院分工方式無法適用於中國文化的綜合研究,因此,西方觀察家通常不是將中國視為"白雪公主",就是看成"老巫婆"。事實上,中國兩者都不是。為了獨排眾議,黃仁宇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 中國出了什麼問題?黃仁宇會告訴你,中國是"潛水艇三明治",上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龐大官僚體系,底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農民。他在本書中解釋,這是地理因素及歷史原因使然。至於補救之道,他建議"加強中間階層",尊重農民階級的財產權,因為到目前為止,後者都是看各黨派的臉色。 黃仁宇在寶島台灣及中國大陸還有許多朋友,其中有些位居高層。他勸他們從歷史深處去探討他們的問題所在。中國人可能要像橋牌選手一樣,祭出高明的策略。 至於刻下東方與西方的衝突,本書敦促雙方的公民停止自認道德優越,轉而接受事實,了解"兩個不完美的系統"都面對共通的"巨大數學問題"。意識型態上的對立通常來自於目的論的見解,將歷史解釋成三個步驟的直線發展:過去、現在及未來。這種乾淨俐落只適用於受限的視野或當地的事件。在"大歷史"中,作者必須想像我們生存在宇宙的螺旋之上。即使是偉大的領袖,也只能在彎曲的小徑施加小小的推力,其行動很少能配合其目的。重大戰爭只是激活大規模的地緣政治趨勢,使好戰分子最初的軍事目的顯得無關緊要。然而,即使如此,黃仁宇堅決否認自己是目的論者或是哲學家。他是不折不扣的歷史學家,但不是理想派,而是實務派。他引用康德的話指出,沒有人可以自認了解"物自身"與"不可知"。但他也引用普里茅斯殖民區(Plimoth Plantation in Plymouth)及1862年的公地放領法案(Homestead Act),甚至在紐普茲(New Paltz)的休京拉移民(Huguenot settlers),以說明他的觀點。本書充滿了趣聞軼事。 黃仁宇的文字有時接近於自白。他承認自己最初被教導恨英國人,後來恨日本人,再來是俄國人,但最後他全部與他們為善。在所有的人士中,他將他目前的心平氣和歸功於東北的俄國大使館館員,因為後者阻止他槍決一名行竊的中國士兵。 本書究竟是一本規模非凡的自傳,或是以外射螺旋格式寫出的第一本大歷史,讀者可以自行決定。毫無疑問的是,作者傳遞給我們他脫胎於悠久文化的壯闊史觀,即使他對此文化不無批評之處。作者的文字淺顯明白,就算毫無背景的人也讀得懂。也許就是因為如此,約翰·厄卜代克(John Updike)才形容他的文筆彷佛具備卡夫卡的夢幻特質。

本書目錄

編者說明
本書和作者
第一部 自己的浴室
一 中國內陸
二 印度與緬甸
三 上海
第二部 我所付出的代價
一 普林斯頓,新澤西
二 安亞堡,密西根
三 密西根:更多的回憶
四 沒有特定地點:只不過是歷史學家的反省
五 劍橋,麻省
六 劍橋,英國
七 尋找對歷史的技術辯證
八 新港,康乃狄克
九 紐約,紐約
譯後記

譯者後記

看到黃仁宇用英文寫的回憶錄時,第一個反應是:“翻譯這本書的人好可憐”。外國人寫中國東西也就罷了,翻譯成中文後就算洋腔洋調,反正是外國人嘛。但中國人用英文寫回憶錄就不一樣了,中文翻譯流不流暢,一看便知。
何況這個人叫做黃仁宇,是以《萬曆十五年》名揚海內外的歷史學家,有名到根本無需作任何介紹。讀者已熟知他的文筆及語調,如果換成一個後輩寫的白話文(而且恐怕還不是很通順),怎么看就怎么彆扭。
沒想到,後來我就成為這個可憐的人。黃仁宇的中英文俱佳,對譯者更是莫大的壓力,有時不免想到:如果他能自己用中文寫回憶錄就好了。
除了口氣不像黃仁宇以外,翻譯本書時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一大堆人名及組織名,找資料時才深刻體會到,何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由於時間有限,最後仍無法確定的人名只能以音譯表示,對相關人士只能說抱歉,並寄望方家指正,以後有機會再行修補。
本書所以能順利出書,友人馬耘居功厥偉。馬耘年紀輕輕,但仿佛像黃仁宇時代的人,對當時的人事、單位組織及習慣用語瞭若指掌,簡直是從中國現代史書中飄逸而出的精靈。此外,友人楊惠君也查到若干人名,同樣價值連城。如果沒有他們的熱誠,本書絕對會貽笑大方。其他朋友的關心、鼓勵及協助,在此一併感謝。
在此也要感謝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梁其姿教授的協助。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林載爵在百忙之中,還抽空審閱本書的部分章節,顯見對本書的重視。縱使這一譯本仍不盡理想,但仍希望成果不致辜負他們的指導。
也希望這譯本能對得起黃仁宇在天之靈。
張譯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