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經典版)精

黃仁宇名作《萬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經典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萬曆十五年(經典版)精
  • 作者:黃仁宇
  • ISBN:978-7-101-10162-1
  • 類別:歷史
  • 頁數:404
  • 定價:59元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 字數:260000
  • 包冊:8
  • 版式:簡體橫排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一部打開中國人視野的經典之作,全新修訂,超值珍藏。
32年口碑相傳,90次印刷,暢銷逾130萬冊!
獨家附贈《經典的歷程》別冊,揭秘傳奇之旅 。
這是黃仁宇名作《萬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經典版。經典版統一校訂全書文字,增收黃仁宇《1619年的遼東戰役》等數篇文章,精選黑白和彩色歷史圖片以及黃仁宇相片、手跡等40多幅,圖文相得益彰,採用布面精裝形式,為《萬曆十五年》截至目前內容最完善、最豐富的版本。隨經典版特別附贈《經典的歷程》,揭秘本書中文版傳奇故事。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本書英文本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並兩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s)歷史類好書的提名;中文本問世後,獲得如潮好評,成為眾多作家、學者、企業家、高校師生的案頭必備書,併入選《新周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等。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萬曆十五年》暢銷中文閱讀界30多年,是高校師生以及企業家、作家、學者、藝術家、新聞記者和官員等社會各界人士常讀常新的經典作品,頻頻出現於歷年報刊雜誌的閱讀推薦榜單,斬獲諸多榮譽:
《新周刊》《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中國圖書商報》“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中國圖書商報、中國出版科研所 “新中國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
第九屆深圳讀書月“30年30本書”
2009年搜狐網“讀本好書”經典好書獎
《東莞日報》“影響新時代的60本書”
南京大學百名教授推薦“十大好書”
湖南首屆“讀書月”社區推薦書目
……

編輯推薦

1,暢銷經典:這是一部打開中國人視野的經典之作,被譽為 “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統治歷史寫作的鐵幕”。自從1982年中文初版本問世,至今32年口碑相傳,各種版本累計有90次印刷,暢銷已逾130萬冊!
2,口碑見證:史景遷、牟復禮、楊聯陞、劉志琴、陳學霖、趙世瑜、朱學勤、楊念群、江曉原、蕭功秦、商傳、樊樹志、毛佩琦、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謝冕、易中天、吳思等國內外眾多名家一致推薦!主流網店五星圖書!各類媒體推薦書單榜上有名!
3,全新版本:經典版是黃仁宇名作《萬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全書統一校訂文字,增收黃仁宇《1619年的遼東戰役》等四篇文章,精選黑白和彩色歷史圖片以及黃仁宇相片、手跡等40多幅,圖文相得益彰,並採用布面精裝裝幀形式,便於收藏、鑑賞,為《萬曆十五年》截至目前內容最完善、最豐富的版本。
4,獨家贈品:特別附贈《經典的歷程》,揭秘《萬曆十五年》中文版傳奇之旅。在別冊中,除了本書出版紀事外,既有初版老編審細細講述《萬曆十五年》出版背後的故事,也有新版編輯勾勒《萬曆十五年》經歷三十年毀譽的過程,同時探討閱讀本書的種種角度,讓我們更加容易讀懂《萬曆十五年》,理解國情與世事。
名家推薦
無論是作為歷史著作,還是作為文學作品,這本書都堪稱傑作。——楊聯陞(歷史學家)
“欣賞”這個詞不能形容我對黃仁宇的崇敬。——易中天(學者)
黃仁宇先生對明朝末期一個年份的聚焦,使讀者深切感受到了那時中國官僚階層的運作方式。……我有把握相信,這本著作將有助於全面理解現代中國的歷史。——L.卡林頓·富路特(歷史學家)
黃仁宇的書並不是一般的歷史著作,也不只是給學者專家寫的。而是寫給大多數的中國人看的,時代感特彆強,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高王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影響我整個的思想以及能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當我們觀察身邊周遭組織里的這些人,從他們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當中,可以看到企業未來的興衰,從而培養出一種對未來的洞察力。讀透這本書,我用了二十年時間,讀了五遍。——曾文祺(明基電通公司中國行銷部總經理)
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關中國人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有意同中國發展貿易,(這本書)將對你大有益處。——史洛利·布洛特(美國心理學家)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歷史書、對歷史的看法。……《萬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開了我的視野。——王朔(作家)
《萬曆十五年》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前輩——古時候的讀書人,或者叫作儒生們——是怎樣作人做事的。……《萬曆十五年》是今日之鑑,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之鑑,我希望他們讀過此書之後,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氣,在書齋里發現粗淺原則的熱情會有所降低,把這些原則套在國家頭上的熱情也會降低。——王小波(作家)
《萬曆十五年》儘管是一部嚴謹的學術作品,但卻具有卡夫卡小說《長城》那樣的超現實主義的夢幻色彩。——厄普代克(美國作家)
它是我學習撰寫學術文本的入門書。……它象一盞指路明燈,讓我看到,學術文本其實還可以這樣寫!這堅定了我選擇學術生涯的信心。——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上架建議:暢銷,經典,歷史,社科,名家
黃仁宇(1918-2000),湖南長沙人,美籍歷史學家。早年輾轉於求學、從軍之途,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崙,然而時代卻不允許他有這樣的機緣。其後赴美研習歷史,於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歷史觀,主張要“從技術人上的角度看歷史”,而不能簡單地以道德評價籠罩一切。
代表作有《十六世紀時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等。他傳奇性的一生以及大歷史觀的由來見於自傳《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經典版出版緣起/1
增訂紀念本出版說明/1
自 序/1
第一章 萬曆皇帝/1
第二章 首輔申時行/55
第三章 世間已無張居正/97
第四章 活著的祖宗/137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169
第六章 戚繼光—孤獨的將領/207
第七章 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257
參考書目/307
附錄一
《神宗實錄》一/315
《神宗實錄》二/319
附錄二
《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324
1619年的遼東戰役/344
附錄三
英文版序言/373
萬曆:漫長的怠政時代/375
皇帝只是個牌位/385
經典的歷程——《萬曆十五年》中文之旅(1976—2014)
《萬曆十五年》紀事/1
名家推薦/3
《萬曆十五年》出版始末 傅璇琮/9
兩聲歡呼,一聲倒彩
——《萬曆十五年》三十載印象記 徐衛東/20
《萬曆十五年》的讀法 徐衛東/32
午朝謠言引起的騷動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乾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秋之後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萬曆十五年》題作書名來寫這樣一本專著呢?
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當年,在我國的朝廷上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
由於表面看來是末端小節,我們的論述也無妨從小事開始。
這一年陽曆的3月2日,北京城內街道兩邊的冰雪尚未解凍。天氣雖然不算酷寒,但樹枝還沒有發芽,不是戶外活動的良好季節。然而在當日的午餐時分,大街上卻熙熙攘攘。原來是訊息傳來,皇帝陛下要舉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轎的高級官員,還有機會在轎中整理冠帶;徒步的低級官員,從六部衙門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達時喘息未定,也就顧不得再在外表上細加整飾了。
站在大明門前守衛的禁衛軍,事先沒有接到有關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裝的官員來臨,也就以為確係舉行大典,因而未加詢問。進大明門即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門午門之前氣氛平靜,城樓上下也無朝會的跡象,既無几案,站隊點名的御史和御前侍衛“大漢將軍”也不見蹤影,不免心中揣測,互相詢問:所謂午朝是否訛傳?
近侍宦官宣布了確切訊息,皇帝陛下並未召集午朝,官員們也就相繼退散。驚魂既定,這空穴來風的午朝事件不免成為交談議論的話題:這謠傳從何而來,全體官員數以千計而均受騙上當,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對於這一頗帶戲劇性的事件,萬曆皇帝本來大可付諸一笑。但一經考慮到此事有損朝廷體統,他就決定不能等閒視之。就在官員們交談議論之際,一道聖旨已由執掌文書的宦官傳到內閣,大意是:今日午間之事,實與禮部及鴻臚寺職責攸關。禮部掌擬具儀注,鴻臚寺掌領督演習。該二衙門明知午朝大典已經多年未曾舉行,決無在儀注未備之時,倉猝傳喚百官之理。是以其他衙門既已以訛傳誤,該二衙門自當立即阻止。既未阻止,即系玩忽職守,著從尚書、寺卿以下官員各罰俸兩月,並仍須查明究系何人首先訛傳具奏。
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於是只能回奏:當時眾口相傳,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為了使這些昏昏然的官員知所儆戒,皇帝把罰俸的範圍由禮部、鴻臚寺擴大到了全部在京供職的官員。
由於工作不能盡職或者奏事言辭不妥,觸怒聖心,對幾個官員作罰俸的處分,本來是極為平常的事。但這次處罰竟及於全部京官,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嚴峻。本朝官俸微薄,京城中高級官員的豪華生活,決非區區法定的俸銀所能維持。如各部尚書的官階為正二品,全年的俸銀只有一百五十二兩。他們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的饋贈,各省的總督巡撫所送的禮金或禮品,往往一次即可相當於十倍的年俸。這種情況自然早在聖明的洞鑒之中,傳旨罰俸,或許正是考慮到此輩並不賴官俸為生而以示薄懲。但對多數低級官員來說,被罰俸兩月,就會感到拮据,甚至付不出必要的家庭開支了。
按照傳統觀念,皇帝的意旨總是絕對公允的,聖旨既下,就不再允許有任何的非議。這一事件,也難怪萬曆皇帝聖心震怒。從皇帝到臣僚都彼此心照,朝廷上的政事千頭萬緒,而其要點則不出於禮儀和人事兩項。僅以禮儀而言,它體現了尊卑等級並維護了國家體制。我們的帝國,以文人管理為數至千萬、萬萬的農民,如果對全部實際問題都要在朝廷上和盤托出,拿來檢討分析,自然是辦不到的。所以我們的祖先就抓住了禮儀這個要點,要求大小官員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為全國的榜樣。現在全體京官自相驚擾,狼奔豕突,實在是不成體統。
萬曆皇帝是熟悉各種禮儀的君主。1587年3月,他已年滿二十三,進入二十四,登上皇帝的寶座也快有十五年了。他自然會清楚記得,在他八歲那一年的冬天,他的父親隆慶皇帝為他舉行了象徵成為成人的冠禮。他被引導進入殿前特設的帷帳里,按照禮儀的規定更換衣冠服飾,前後三次都以不同的裝束出現於大庭廣眾之中。既出帷帳,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導行禮,並用特設的酒杯飲酒。全部節目都有禮官的唱導和音樂伴奏,所需的時間接近半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導出來坐在殿前,以最莊重的姿態接受了百官的慶賀。
幾個月之後,隆慶皇帝龍馭上賓。這位剛剛九歲的皇太子,就穿著喪服接見了臣僚。按照傳統的“勸進”程式,全部官員以最懇切的辭藻請求皇太子即皇帝位。頭兩次的請求都被皇太子拒絕,因為父皇剛剛駕崩,自己的哀慟無法節制,哪裡有心情去想到個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說的應當以社稷為重作為理由,勉如所請。這一番推辭和接受的過程,有條不紊,有如經過預習。
既然登上皇帝的寶座,他就必須對各種禮儀照章辦理。在過去的十五年,他曾經祭天地,祀祖廟,慶元旦,賞端陽。他接見外國使臣和解職退休、著有勳勞的官員耆老。他還曾檢閱軍隊,頒發戰旗,並在一次戰役獲得勝利以後接受“獻俘”。這種獻俘儀式極為嚴肅而令人悚懼。皇帝的御座設在午門城樓上,他端坐其中,俯視著下面花崗石廣場上發生的一切。他的兩旁站立著有爵位的高級軍官,還有許多被稱為“大漢將軍”的身材魁偉的御前侍衛。在廣場上大批官員的注視下,俘虜被牽著進來,手腳戴有鐐銬,一塊開有圓孔的紅布穿過頭顱,遮胸蓋背,被吆喝著正對午門下跪。這時,刑部尚書趨步向前,站定,然後大聲朗讀各個俘虜觸犯天地、危害人類的罪行。讀畢他又宣布,這些罪人法無可逭,請皇上批准依律押赴市曹斬首示眾。皇帝答覆說:“拿去!”他的天語綸音為近旁的高級武官二人傳達下來,二人傳四人,而後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聯聲傳喝,最後大漢將軍三百二十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齊聲高喝“拿去”,聲震屋瓦,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
我們該怎樣讀《萬曆十五年》?
徐衛東
《萬曆十五年》是一本暢銷三十餘年的經典之作。
黃仁宇的敘述恣肆雍容,很多人讀這本書,就會陷進去,因而產生神龍不見首尾的感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可以先看黃的另外一本書:《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這本書出版於1974年,研究明代的政府財政問題,通過細緻梳理,指出明代財政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整齊,政策的實施全賴政府當局自上而下施壓,官僚體制和一般民眾之間缺乏法律和經濟的聯繫,無法確保實施一套有效的稅收體制,從而揭示帝制中國的某些鮮明特點。
這本書是《萬曆十五年》的奠基石。明了這本書的主題,當有助於對《萬》書的理解。當然,這是一部財政專書,看起來有一定難度。
那么,還可以通過另一本書來體會《萬》書的精髓所在,這就是黃仁宇的回憶錄:《黃河青山》。在回憶錄里,黃仁宇結合自己的奇特經歷,詳細敘述了大歷史觀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和觀點。了解這些,讀起《萬曆十五年》來當有更深切的體會。
由於講的是萬曆年間的史事,很多人都把《萬曆十五年》當作一本歷史書來讀。其實,這本書不僅僅只有這一種讀法。
黃仁宇本人曾這樣解釋他的歷史觀的來源:“大歷史觀不是單獨在書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僅是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領悟獲得的。我的經驗,是幾十年遍游各地,聽到不同的解說,再因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體現出來的。”因此這本書不是一個書齋學者所寫出來的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奇特經歷和深刻感受的作品。
在這樣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心理學上的,政治學上,組織學上的,管理學上的,很多現象和道理都可以觸類旁通。
實際上,也有不少人從獨特的角度來讀這本書。比如,美國心理學家史洛利?布洛特曾指出:“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關中國人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問題,你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黃仁宇在書中一以貫之的觀點是,帝制中國的弊病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律,人們往往憑藉私人關係來彌補制度之不足。這其實就是中國人講究人情的背景所在,從這裡面就可以反映出很多心理學上的探究。這也就是布洛特所指的意義。
《萬》初版編輯傅璇琮也曾表示:“這本書的撰寫,確實拓新了我們看待歷史、觀察社會的眼光。”我想,讀這本書,培養自己觀察、分析社會的能力,也許其意義會更大。
明基電通公司中國行銷部總經理曾文祺撰文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當我們觀察身邊周遭組織里的這些人,從他們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當中,可以看到企業未來的興衰,從而培養出一種對未來的洞察力。讀透這本書,我用了二十年時間,讀了五遍。”
這是從組織學上來看待這本書。根據組織學原理,一個組織成立後,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組織氣氛。成長性氛圍強,這個組織將蒸蒸日上,不斷強大;非成長性氛圍強,成員的成長願望受挫,這個組織將日漸衰弱,直至解體。隨著時間推移,一個組織越是龐大,將不可避免遭遇“組織絕症”,表現之一就是對環境的過度適應,而導致無法應變。
很明顯,如果把明王朝當作一個組織的話,在它開國時期,是蒸蒸日上的,文臣武將雲集,個個能發揮才幹,成長性極強,應變能力也強。而到了明代後期,越來越壓抑個人慾望,文官政治越來越爛熟,最終導致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讀這本書,也能對企業管理者有很大的啟示。
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讀法,每一個人都能讀出自己的《萬曆十五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