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秧歌

黃河大秧歌

黃河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它以豪放、古樸的藝術表演風格、輕鬆活潑的氣氛,贏得廣大百姓的喜愛。黃河大秧歌分:綢子秧歌、子秧歌、花轎秧歌、高蹺秧歌等30多種表演形式,動作分:跳、扭、倒步、十字花、走八字、逗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大秧歌
  • 外文名:Huanghe
  • 性質:名詞
  • 類別:娛樂
簡介,現狀,

簡介

黃河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它以豪放、古樸的藝術表演風格、輕鬆活潑的氣氛,贏得廣大百姓的喜愛。
黃河大秧歌
黃河大秧歌分:綢子秧歌、子秧歌、花轎秧歌、高蹺秧歌等30多種表演形式,動作分:跳、扭、倒步、十字花、走八字、逗樂等
黃河大秧歌在表演過程中,隊伍最少30人,多則幾百人,服裝統一,色彩鮮艷。化妝滑稽、幽默,演員男女老少皆宜。
黃河大秧歌是黃河流域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明末在東阿縣大橋鎮於窩村開始興起,每逢鄉里趕廟會,鬧紅火時,這種秧歌調便在街頭演出,秧歌氣氛熱烈、曲調渾厚,為當地人民民眾所喜愛,久而久之,成為習俗,清朝初期開始盛行。黃河大秧歌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當時之所以如此盛行,與它的祭祀性密不可分。每年正月開始,黃河大秧歌就要耍家廟,拜祖宗。這一月大演秧歌,明顯帶有慶祝豐年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之意,正月十五“鬧元宵”秧歌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形式。
民國時期,經常利用黃河沿線的小調編演秧歌劇,宣傳抗日,教育民眾,受到廣大軍民的喜愛,因而用黃河地方小調編演秧歌劇的活動遂逐漸普及起來,民眾也逐漸習慣地把它稱之為“黃河大秧歌”了,“黃河大秧歌”的音調,具有熱情、豪放的特點,唱腔常襯以“啊、哈、喲”等虛詞。黃河大秧歌以其種類豐富、形式靈活多樣、表演藝術形象逼真而在民間舞蹈中獨樹一幟,呈現出璀璨的黃河區域特色,而且至今蓬勃發展。尤其是以“跑旱船”、“踩高蹺”、“抬花轎”、“打腰鼓”、“跑驢”等為典型代表的藝術形式而著名。
由於黃河大秧歌的豐富多彩和多種引人入勝的表演形式,黃河大秧歌多次被邀請進城參加市縣內秧歌匯演,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1993年春節,於窩村的《黃河大秧歌》在聊城地區海峽杯迎春民舞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05年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花車巡遊銀獎;2006年江北水城(聊城)合唱節一等獎;2006年江北水城(聊城)合唱節創新獎;2006年度全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集體。

現狀

多少年來,隨著歷史的延續,時代的變遷,民間藝人一代一代的更迭,秧歌活動也在一代一代地傳承著、變遷著、創新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