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十四走

黃河十四走

《黃河十四走》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黃河十四走
  • ISBN:7506325764
  • 頁數: 479頁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平裝:
開本: 16開
條形碼: 9787506325769
尺寸: 23.5 x 20 x 3.8 cm
重量: 1.2 Kg

作者簡介

楊先讓: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副會長。
楊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會員。

內容簡介

《黃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畫家的文化考察筆記為線索的整個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美術)圖集。它的重大意義在於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14次率隊考察黃河流域民間藝術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結果是前無古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演進,僅僅十幾年,他們記錄下大量的黃河流域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民間藝術形式今天已不復存在,絕大部分著名的老藝術家已經人亡藝死。我們今天在書里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最後的絕響。
作者楊先讓和楊陽是中央美院和清華美術學院的教授,他們認為黃河流域可以說是最富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代表性的大區域、大文化圈。這裡所產生的一切民間藝術活動又必然與這裡的考古史、哲學史、古代史、民俗學、民族學、藝術史等多方面的學科,在內涵和根源上密切相連。考察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很可能獲得認識和打開中國其他地區民間藝術的一把鑰匙。
本書文字部分根據作者數十萬字原始考察筆記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綜述和100多個極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特寫組成本書的基本框架,近千張反轉片永久記錄下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凝聚成目前為止最全面的一本關於黃河流域傳統文化記載的圖書,黃永玉在評價此書時寫到:《黃河十四走》這一走,就好像當年梁思成、林徽因為了傳統建築的那一走,羅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葉恭綽龍門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媒體評論

藝術的永恆---讀《黃河十四走》
馬昌儀
《黃河十四走——20世紀80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最近出版了。這絕不是一本坐在書齋里向壁虛構能寫出來的書,而是一本藝術學家通過艱苦的田野考察所記錄的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圖錄和田野考察報告。作者楊先讓、楊陽14次率隊所進行的這次黃河民間藝術考察及其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是前無古人的。
通過《黃河十四走》,我們得以飽覽流傳於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的多樣與風采,歷史得以把這些在不斷流變中、隨時面臨著湮滅的藝術保存下來。這些民間藝術,屬於漫長的農耕時代的產物,反映了農耕時代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觀念,在靜默無言的藝術形態掩蓋下面,卻震響著來自社會下層的聲音。君不見中外的哲人們都說過意思大致相同的話:在民眾的藝術中,會產生出福樓拜、普希金。這整整堅持了4年的田野調查和十幾年後終於艱難出版的製作精美的考察報告,顯示出了考察者學術眼光的闊遠和藝術事業的執著。
楊先讓們的實地民間藝術調查才過去了十幾年,但他們用紙筆和攝影等手段,記錄下的這一批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民間藝術作品和品種,有的今天已不復再現了,而他們所採訪的那些名聞遐邇的老民間藝術家,絕大部分也已人亡藝絕了,這兩大本厚厚的圖文並茂的奇書,也就成了中華民族搖籃之地所養育的民間藝術的絕響。“絕響”二字所帶給我們的,固然是一絲悲涼,甚至是嚴酷,卻也是萬般無奈,誰也無法阻擋住歷史前進的腳步,誰也無法改變文化的嬗變規律。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民俗藝術的根基,已經變得十分脆弱。由此也可以見出這本《黃河十四走》的文化價值之所在。
讀這本書,如同欣賞一幅氣勢宏闊、行雲流水的書法作品,如同觀覽一幅情節起伏、色彩斑斕的生活長卷。全書文字部分有故事、有紀實、有評論、有心得。14次考察的詳細記述和照片,100多個傳統民間藝術的特寫,一幅幅留下考察者足跡的示意地圖,構成了這本書的基本框架。近千張反轉片,以視覺圖像記錄下了中原地區的民間文化瑰寶,使其“定格”在上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這是真正的永恆,藝術的永恆。
傾心於中國民間藝術調查搶救的楊先讓,本來是中央美院的版畫和油畫教授,他之所以毅然決然地暫時拋開自己得心應手的專業,而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黃河民間藝術的考察工作,完全是來自民間藝術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對他的感召和呼喚。另一位作者楊陽,是他的女兒,也是他的這一考察課題的參加者。他們的藝術和文化理念認為,黃河流域是最富代表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一個“文化圈”。考察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很可能是獲得認識和打開中國其他地區民間藝術的一把鑰匙。
作者說:“這一走就是四年。從1986年春節至1989年9月四年間,我率領考察隊14次出入黃河流域考察民藝,足跡遍及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省。隊員們扛著錄像、攝影器材,口袋裡揣著介紹信和各省聯絡人地址,隨身攜帶筆記本,圖文兼具地記錄下所見所聞。東奔西走,風塵僕僕。擠長途汽車、身體不適、缺少汽油……都不以為苦,滿腔探索民間藝術的熱忱,驅使我們甚至數次前往同一地點,深入採集當地特殊的民俗和民藝品。累積了近千張圖片及二十餘萬字的記錄文字……凝聚成《黃河十四走》這本書。”
考察者們所蒐集和奉獻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正在消逝著的或已經消逝了的出自平民之手的傳統文化藝術經典。正因此而顯得特別可貴!湮沒的文化有待出發---《黃河十四走》
劉錫誠
版畫家楊先讓和楊陽父女合作撰寫的《黃河十四走》,幾經周折,終於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長於油畫和版畫的楊先讓教授,緣於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和傾心,暫時放棄了熟悉的版畫,在中央美術學院創立了民間美術系,並帶領一幫教授(包括靳之林、馮真)和幾個研究生,扛著攝像機、錄音機、照相機和畫夾等,不辭勞苦地到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省的黃河沿岸許多地圖上沒有名字的村鎮聚落做了十四次田野考察,前後長達四年之久,考察和蒐集了極其豐富而珍貴的民間藝術,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帶著一副得勝回朝將軍那樣的神態,邀我到他們那個簡陋的陳列室去觀摩田野考察
中蒐集的民間藝術文物陳列,並把他拍攝的民間藝術黃河行紀錄片《大河行》放映給我觀看。一晃15個年頭過去了,我們也都已離開了那個為之服務的事業。晚年他定居美國,繼續他的版畫創作,像旋風一樣,時而休斯敦,時而費城,時而路州,為舉辦畫展和演講,為中美文化交流而忙碌著。
他和女兒合撰的這部《黃河十四走》,以文字和圖片兩種手段,記錄了他率隊十四次出入黃河沿岸考察民間藝術的成果,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所養育的多地區、多品種、多題材、多風格的傳統民間藝術攬入一冊,考察筆記25萬字,民藝圖錄近千幅。著名畫家黃永玉說得好:“湮沒的文化有待出發,沉睡的文化有待喚醒。”他贊曰:“《黃河十四走》這一走,就好像當年梁思成、林徽因為了傳統建築的那一走,羅振玉甲骨的那一走,葉恭綽龍門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寫在書前》)我還要補充的是:《黃河十四走》這一走,就好像劉半農與白滌洲等一行的綏遠、山西、熱河那一走,凌純聲、芮逸夫的湘西那一走……他們發現了黃河沿岸這片廣袤的民間藝術的“富礦區”,他們發現了幾十個如庫淑蘭老大娘那樣卓爾超群的民間藝術大師,他們蒐集到數量可觀的、有不少是已經失傳的民間藝術珍品。
時代已經進入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而黃河考察的時間在上世紀的80年代。真可謂是逝者如斯!楊先讓們採訪調查的那些民間藝術家,有的已經成了故人,他們所負載的民間藝術及其絕技,雖也多少有所傳襲,但畢竟無可挽回地隨之湮沒無聞了。那個曾經兩度被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講過學的農婦、巧手的剪紙藝術家曹佃祥老大娘,不就是帶著她的絕技告別了人世,棄絕了心愛的藝術嗎?他們所繼承的文化傳統與技藝,他們安身立命的物質(貧困)和精神(富有)環境所賜予的那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更是壓根兒不可復現的。所幸的是《黃河十四走》為文化界留下了20世紀80年代黃河民間藝術的真實影像。
已有的中國文化史,幾乎都是殘缺的文化史。出於種種原因,文化史著作的作者們,鮮有把為億萬民眾所創造、所擁有、所傳承、所發展的民間藝術置於自己的視野之中,時間在前進,而民間藝術卻在一天天地消失。20年前在黃河沿岸一帶生存和流傳過的這些民間藝術,以瞬間的形態永遠“定格”在紙上,永遠屬於歷史了!
《黃河十四走》的初稿十多年前曾在台灣《漢聲》雜誌先期發表,這十多年來在海外的美術界、文化界、學術界名聲鵲起,即便是在台灣,得見者、收藏者也是寥寥,國內讀者更是望梅而已,沒有機會讀到它。出於與先讓的朋友關係和對民間藝術的酷愛,我多次向出版機構推薦,希望能將此著在國內出版,讓更多的讀者能夠讀到。現在終於能讀到這本巨著,終於能夠擁有20世紀80年代這一歷史時段的黃河民間藝術影像了。遠在他鄉的先讓兄,當他看到四年艱難調查凝聚成的這部著作,終於能以如此精美的圖文形式在國內問世,也該感到欣慰了。

目錄

寫在前面
前言
圖記
第一走
特寫1-1 安塞腰鼓
特寫1-2 安塞炕圍畫
特寫1-3 洛川*鼓
特寫1-4 米脂轉九曲
特寫1-5 陝北漢畫像石與剪紙
第二走
特寫2-1 獸面掛臉和坐虎
特寫2-2 鳳翔木版年畫
特寫2-3 寶雞布製品
特寫2-4 社火臉譜
第三走
特寫3-1 淮陽泥泥狗
特寫3-2 膠東剪紙
特寫3-3 青花魚盤
特寫3-4 淮陽廟會上虎形民藝品
特寫3-5 高密撲灰年畫
特寫3-6 山東面花
第四走
特寫4-1 喜慶窗花和繡花鞋樣
特寫4-2 山西皮影
特寫4-3 河北灤縣皮影
特寫4-4 喪事與民間美術
特寫4-5 百日被面
特寫4-6 山西布虎
特寫4-7 婚喪的枕面刺繡
特寫4-8 繡鞋墊
特寫4-9 華陰的布制蛙
特寫4-10 芮城布缺點品*
特寫4-11 華縣面花與風俗
特寫4-12 華縣皮影
……
第五走
第六走
第七走
第八走
第九走
第十走
第十一走
第十二走
第十三走
第十四走
第十四走之後
余篇:“黃河十四走”之後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