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屬於鯷科,又叫"茅刀魚",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游到海里,有時又游到河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刀魚
  • :鯡形目
  • :鯷科
  • 別稱:茅刀魚
  • 學名:刀鱭魚
  • 行為:逆流而上
  • 特點:脂肪多,肉質嫩
  • 分布地域:黃河下游
基本介紹,生活環境,自然現狀,營養價值,食用菜譜,

基本介紹

黃河刀魚學名為“刀蠐”,屬鯡形目,鯷科,又名毛刀魚、倒魚等,因形似利刃而得名,其肉質鮮嫩,味道鮮美,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洄游性經濟魚類。它體側扁,尾延長,吻短而圓突,細鱗小肚,全身呈銀白色,系回遊性魚種,體長為20厘米~40厘米,肚脊寬約6厘米,厚約2厘米,體長為體寬的5倍~7倍,為頭長的5.8倍~6.5倍。最大的重約250克。此魚生活於河海交匯處,懷卵量2萬~10萬,每年春季產浮性卵,當年孵化後的幼魚3年成熟。 刀魚在中國黃海、渤海、東海也時常可見,但黃河支流繁多,沿途匯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東境內東平湖中的麥穗魚、渤海中的枝角類、輪蟲、糠蝦及幼魚等齊集黃河入海口處,成為黃河刀魚的主要餌料,使它與其他地區的刀魚比起來,大而肥,鮮而純。
黃河刀魚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形似單面尖刀,背厚腹薄,每年農曆三月中旬,成群結隊的刀魚,陸續由黃河入海口處游進黃河,逆流而上,經東營市境內游到東平湖去產卵、孵化。等卵孵化為幼魚後,又順著黃河來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長和越冬。刀魚經過這種回遊往返,兩三年才能長成成魚。這種魚性情激昂,游如飛梭,離水即死,可謂“貴而難得”。由於刀魚在回遊途中攝食較少,體力消耗卻很大,所以只有在黃河下游補充食物後才最肥。這就是東營的黃河刀魚為什麼名揚天下的原因吧。刀魚越往上游,不但逐漸消瘦,而且魚刺也越變越硬,直至又回到東平湖,便產卵繁殖,如此循環。

生活環境

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在黃河口,當地人稱其為“倒魚”,這大概是因其沿黃河逆流洄游的緣故。歷史上,黃河幾經改道,但黃河刀魚總是順河而去又沿河而來。長江口和海河口雖然也有刀魚,但總不及黃河刀魚量多,味美。
生活環境:黃河生活環境:黃河
山東的東平湖是黃河刀魚的主要產卵地。這裡,魚蝦眾多,浮游生物豐富,自然成了黃河刀魚的天然繁育基地。黃河刀魚每年都在東平湖產卵、孵化,順黃河入海,在黃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黃河水中的麥穗魚及浮游生物匯集在入海口處,為黃河刀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每年3月底,長大育肥的成魚便由其生長地———黃河口,又進入黃河,逆流而上,向東平湖洄游。
黃河刀魚在洄游途中,消耗大而攝食少,因此,越往上游越瘦,刺也越硬。大多數刀魚游至東平湖就停止洄游,也有少數能穿越東平湖洄游到河南境內。但這時魚已瘦成皮包骨頭,難以食用了。因此,食用黃河刀魚的最佳地點當屬黃河口。

自然現狀

消失了十幾年的黃河刀魚重現黃河口
濟南2000年7月4日開春以來,生活在黃河下游的人們驚喜地發現,消失了十幾年的黃河刀魚重新出現在河口一帶。這是國家對黃河水實行統一調度帶來的生態效益之一。
黃河刀魚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是生長在黃河下游的珍稀魚類。在河水常流的年代,它們生活在河口一帶,每到春天則逆流而上,到濟南洛口一帶繁育後代。但由於黃河經常斷流,這種黃河獨有的魚類已有十幾年難覓蹤影。據山東省黃河河務局統計,黃河自七十年代開始出現斷流,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斷流日益嚴重,1991年至1998年8年中,年平均斷流時間達到107天。1997年大旱,使黃河斷流226天。斷流對生態環境造成惡性循環,黃河沿岸繁衍生息的生物大量減少。
自1999年3月1日,國家開始對黃河水實行統一調度,以確保河水常流。到2000年7月4日,黃河已有489天保持不斷流,創造了自九十年代以來的最高紀錄。據統計,這一年多來,進入山東段的黃河水最高流量達到每秒700—800立方米,最低每秒100多立方米。
黃河水常流不息,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多年來,由於黃河經常斷流,形成了流域性的沙塵天氣,每到乾旱季節,黃河灘區和沿岸經常風沙瀰漫。自去年以來,黃河沿岸的這種氣候得到有效改變,即使將在北方不斷出現沙塵暴的今年春天,沿河也未出現大的沙塵天氣。黃河水質和沿岸地下水位也得到改善。據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統計,1997年6月黃河沿岸地下水位為7.38米,遇到了比1997年更大的旱災,但地下水位卻達到6.73米,比1997年上升了0.65米。更令人鼓舞的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黃河河口兩岸,出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在這兒繁衍生息的動植物種類達到180餘種。
黃河刀魚獲得“重生”
隨著黃河來水連續六年增加,河口地區生態“大補”,當地魚、鳥和野生植物數量種類大量增加。前幾年瀕臨絕跡的黃河刀魚,2005年大面積出現。
黃河刀魚黃河刀魚
據東營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自1999年黃河連續6年不斷流,加之經過連續4年調水調沙試驗,黃河來水連年增加,黃河河道不斷刷深,河口段過流能力明顯增強。據統計,入海口160公里河道平均刷深1.0米,部分河段刷深超過1.5米,過流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2000立方米/秒提高到3200立方米/秒。同時,荒鹼地開發步伐加快,耕地面積大幅增加,僅利津縣去冬今春就新增耕地面積2.6萬畝。業內人士預言,如果黃河保持不斷流,河口地區可利用土地還將逐年增加。
同時,連續4年調水調沙試驗,給河口地區輸送了大量泥沙,使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明顯增加,生態系統得到完善。僅2005年第四次調水調沙就使新淤地向海內推進1.6公里,至少新增濕地2萬畝。黃河三角洲地區濕地總面積已達到近20萬公頃;魚類、鳥類的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加。隨著濕地面積的增加和淡水水位的上漲,保護區內的魚類大量增加,瀕臨絕跡的黃河刀魚今年大面積出現。鳥類的數量和種類也明顯增加,黃河口出現了東方白鸛、丹頂鶴等多種珍稀鳥類,鳥類增加到280多種。
據統計,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內蘆葦面積已增加到4萬餘公頃,野生植物近400種,刺槐林、天然檉柳林大面積死亡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總面積開始恢復性增長。

營養價值

黃河刀魚既有海水鮮味,又有黃河水的香味,多油,脂肪豐富,肉質細嫩、多刺,熟後鮮味奇佳,濃香異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並且具有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能,可治療和防止多種疾病,謂之“天下一絕”。
黃河刀魚相關菜品黃河刀魚相關菜品
在4月初到麥熟前,黃河刀魚會從黃河口逆流而上,此時正是捕撈的最佳季節。這種魚性情激昂,游如飛梭,離水即死,可謂“貴而難得”。
黃河刀魚肉質細嫩,鮮味奇特,濃香異常,既有海產品那樣的鮮味,又有黃河魚類特有的香味,無論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當地傳統的用小蔥鮮韭炒的黃河刀魚,更是濃香可口,醋烹刀魚色味俱佳,既可冷吃,也可熱食,是當地人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因此,人們都為能有機會品嘗到黃河刀魚為一大快事。

食用菜譜

所屬菜系:魯菜
特點:色澤金黃,外香脆,里鮮嫩,用花椒鹽蘸食滋味更好。
炸黃河刀魚炸黃河刀魚
原料:黃河刀魚500克,料酒1 5克,鹽5克,精麵粉50克,花椒鹽3克,花生油750克。
做法:
1.將刀魚從口中取出內臟,去淨鰓,沖洗乾淨,加料酒、鹽醃漬20分鐘。
2.炒鍋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六成熱時,將刀魚均勻地沾上麵粉,放入油鍋中炸2分鐘至熟時撈出:待油溫升至九成熱時,投入刀魚復炸,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外帶花椒鹽上席即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