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翰

黃榮翰

黃榮翰(1917- )農田水利學家;早年從事灌溉工程設計施工;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從事鹽鹼地改良和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研究,重視農田排水,尤其是暗管排水技術研究,強調水利工程的修、管、用並重。在中國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鹽鹼地改良和農田灌水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榮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西安市東四道巷
  • 出生日期:1917年6月24日
  • 職業:農田水利學家
  • 畢業院校:美國猶他州立農學院
  • 主要成就:強調灌溉管理運用和開源節流
    鹽鹼地改良與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
    倡議開展水質和水環境研究
  • 代表作品:《鹽鹼地改良》(與魏永純,賴民基合著)等
簡歷,生平簡介,求學經歷,報效國家,科學成就,灌溉管理運用,暗管排水技術,鹽鹼地改良,水質和水環境研究,虛心學習,主要論著,

簡歷

1917年6月24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原長安縣)東四道巷。
1925-1929年 在長安縣立第一高等國小校學習。
1930-1934年 在陝西省立第一中學校及西安高級中學校學習。
1934-1935年 在陝西省水利專科預備班學習。
1936-1939年 在西北農學院農業水利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40-1941年 任四川洪雅花溪渠工程處工務員、助理工程師。
1941-1942年 任經濟部第十二水利設計測量隊幫工程司。
1943-1946年 任揚子江水利委員會第四測量隊、岷江水道工程處副工程師。
1947-1948年 在美國艾奧華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
1949-1950年 在美國猶他州立農學院學習。
1950-1956年 任水利部工程師、副科長、工程隊長、科長。
1956年至今 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諮詢委員。

生平簡介

求學經歷

黃榮翰,1923年入私塾,1925年考入長安縣立第一高等國小,1930年考入陝西省立第一中學,1934 年考入西安高級中學,同年從西安高級中學轉入當代水利專家李儀祉創辦的陝西省水利專科預備班學習,1935年隨該班併入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水利組(西北農學院水利系前身)繼續學習,1939年底從西北農學院水利系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他應老師之約到大後方四川、西康兩省工作,1940年-1946年先後任川康水利委員會工務員、助理工程師,經濟部第十二測量設計隊幫工程司,揚子江水利委員會第四測量隊及岷江水道工程處副工程師等職,在洪雅、雅安、天全及宜賓等地從事水利工程測量、設計、施工工作。1947年赴美國留學,在艾奧華大學學習水利,獲碩士學位後又轉入猶他州州立農學院專攻灌溉、排水,兼學土壤物理、灌溉土壤等較新學科,並趁機訪問了愛達荷、懷俄明、科羅拉多等州和美國墾務局。作為半工半讀研究生,他擔負野外管井排水及灌溉渠道滲漏觀測試驗等工作,認真負責完成任務,得到老師的好評。

報效國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黃榮翰在華僑日報上看到周恩來總理號召留學生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報導。當時正有人介紹他到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灌區工作,但他婉辭了,決心回到祖國,為新中國水利建設服務。當時美國政府以種種藉口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他和同系另一中國同學孔慶義想盡一切辦法,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950年春離開美國,從洛杉礬乘輪船經香港回到祖國。
1950年3月,經水利界前輩推薦,他到水利部工作,先後在規劃司、灌溉總局、工程管理局及灌溉管理局擔任副科長、科長及湖北工程隊隊長等職。在規劃司,他從審批的工程項目中,發現在舊中國十幾年前已完成設計或已開工的一些工程,如陝西、四川、甘肅幾處灌溉工程,尚未完成或尚未動工。使他感受較深的是陝西洛惠渠工程,由於第五號隧洞出現流沙,歷時13 年沒有打通,1950年被批准撥款續建後,不幾個月就打通了隧洞,渠道通水,民眾開始受益。新舊對比,他深受教育!接著,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經手的幾處大型灌溉工程如山西瀟河和察哈爾渾河、御河、桑乾河淤灌工程,黃河中下游開始興建的豫北人民勝利渠和山東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等相繼建成通水,他進一步認識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人民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偉大力量,決心以赤子報國之心,全力以赴地投身於祖國的水利事業,特別是為農業直接服務的灌溉事業。
1952年湖北省大別山和大洪山區老根據地出現30年來未有過的大旱災,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視,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支援,其中包括一個工程隊到災區指導協助農民生產自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作為隊長,黃榮翰率領5位技術幹部和40多位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襄陽地區,以隨縣(今隨州市)為主,兼顧洪山和孝感地區的應山兩縣,夜以繼日、風餐露宿,在當地黨政領導下完成了民眾性小型水利冬修任務。接著,又以半年多時間,完成了隨縣車水溝大型灌溉工程,1953年5月放水插秧,灌田約3萬畝(2000公頃)。這在當時被視為災區的一個奇蹟,受到省、地、縣領導的表揚。事實教育了他:在共產黨領導下沒有不可逾越的艱難險阻,中國的水利事業大有可為。
1954年,山西晉中南“農業三害”——凍害、鹼害、(晚)霜害問題被反映到中央,農業、水利兩部組成聯合調查組赴山西實地調查研究。他作為調查組成員之一,主要調查對象是鹼害,即灌溉土地鹽鹼化問題。初步結論認為,主要成因是不合理的大水漫灌方法與缺乏排水設施,事後,水利部在文水縣謝家寨建立鹽鹼地改良試點,進行長期觀測。這是華北地區灌溉土地鹽鹼化試驗研究的開端。1956年,黃榮翰被調往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前身),40多年來,一直從事灌溉、排水和鹽鹼地改良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認識到中國水資源存在著量的短缺和質的退化問題,又致力於地下水開發利用研究和水質研究工作。1987年後他被水科院聘為諮詢委員、水質研究中心顧問。他曾擔任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及國際灌排委員會中國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國際水資源協會會員。1988年,以在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試點中成績突出受到國務院表彰與獎勵。

科學成就

灌溉管理運用

黃榮翰從事灌溉工作雖從勘測、設計和施工開始,但從實踐中認識到修建灌溉工程是為了用以灌田,而用好必須管好。20 世紀50年代他大部時間從事灌溉工程修建和管理,但後者局限於工程管理,很少涉及到用水管理。20世紀50年代後期,他從理論與實踐認識到,要使農業持續增產,必須重視土壤—水分—植物系統的管理。為此,他深入華北、西北一些乾旱地區調查總結民眾省水增產經驗,如河北石家莊地區的小畦灌溉,甘肅河西走廊的春小麥冬季儲水灌溉和晉、冀一些灌區的引洪放淤灌溉等。與此同時,他配合蘇聯專家到人民勝利渠灌區,作為示範,制定一個支渠的用水計畫,並舉辦訓練班,親自講授灌溉原理以及土壤水分物理、作物需水量和灌水技術、灌溉制度等,為推廣灌區計畫用水創造條件。為推動全國灌區灌溉試驗的健康發展,他主編《灌溉試驗規範》,1955年由水利部頒發施行。1960年前後,他在河南原陽黃河背河窪地試驗研究窪澇鹽鹼地種植水稻及打井截滲(攔截黃河水地下側滲)灌溉旱作等科學試驗中,不怕苦、不怕累,親自下稻田,深入試驗地,為青年人樹立了艱苦奮鬥的榜樣,使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效果,受到當地黨政領導和民眾歡迎,並為重災縣原陽20世紀70年代初農業上“綱要”起了促進作用。1981年他參加國家農委組織的美國西部考察組歸來後,引進涌流式地面灌水技術和渠道簡易量水設備,已在不少灌區試驗推廣,起到明顯的節約用水作用。他針對當前中國大多數灌區存在的水資源不足、工程造價越來越高、用水浪費及工程普遍老化、退化等問題,發表專文提出:(1)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農業水資源,特別是充分利用降雨量;(2)發揮現有灌溉設施能力,以改建、擴建為主,適當興修新灌區;(3)提倡民辦水利及民眾負責歲修養護;(4)加強水管理,使現有水量灌溉更多的耕地;(5)攔蓄地面徑流,回補地下水源,地面水地下水聯合使用。

暗管排水技術

排水和灌溉一樣,是調節土壤水分和地區水量以及地下水位的手段。黃榮翰從晉中鹽鹼地“無排水沖洗”效果較差,豫北引黃灌區排水設施較好、鹽鹼化基本能夠控制的實踐中,認識到北方灌區排水的重要性,遂在河南、山東幾個大型灌區開展協作,進行明溝排水試驗。經過幾年室內外試驗研究,取得了排水系統規劃布置和排水溝深度、間距確定等成果。1962年他和一些學者針對當時北方土地鹽鹼化問題,撰文呼籲加強排水措施,首先是打通排水出路。同時,他和幾位專家翻譯出版了美國J.N.魯沁主編的《農田排水》。
針對中國耕地不多、排水溝占地面積較大、易於塌坡等缺點,1956年他在河南省獲嘉縣丁村重鹽地區進行暗管排水試驗(就地取材,用缸瓦管及蘆席捆包秫秸),初期效益尚屬顯著,但是,由於排水出路受阻,不幾年就失效。1978年,十二國農機展覽會在北京舉辦,其中有荷蘭的挖溝鋪管機和波紋塑膠管等暗管排水新技術和新材料。他擔任展覽會中一個洽談組組長,經過深入了解後,建議水利部購下,並在天津舉辦學習班,就地示範推廣。1982年,農業部華北平原農業項目(世界銀行在中國的第一個農業貸款項目)在山東齊河舉辦中(國)荷(蘭)排水講習班,他和荷蘭排水專家L.K.斯邁德瑪分別擔任主講,十幾位中、荷排水專家參加教學工作,山東、河南、安徽及天津等省、直轄市30餘位工程師前來進修學習。這對華北農業項目的順利完工及爾後暗管排水工程技術的提高和推廣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鹽鹼地改良

世界上乾旱、半乾旱地區均存在有鹽鹼地,中國也不例外。灌溉土地的次生鹽鹼化是世界上普遍發生的問題。人所共知,黃河下游發展引黃灌溉,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造福華北平原的創舉。但是,引黃灌溉能否健康發展,關鍵在於能否防治次生鹽鹼化。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黃榮翰在寧夏銀川平原西大灘到山東濱海打漁張黃河上、下游引黃灌區,和當地水利、農業同行協作配合,進行調查研究,開展野外試驗,總結民眾與鹽鹼化作鬥爭的經驗;並在西北、東北和蘇北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對中國鹽鹼地分布、發生與特點以及次生鹽鹼化的發生髮展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他主編了《鹽鹼地改良》一書。書中把中國鹽鹼地劃分為西北乾旱、西北半乾旱、華北、東北及濱海五種分布類型,其中大部分為耕地,也有約666.7萬公頃鹽鹼荒地;且絕大多數屬於鹽土,鹼土很少。並以很大篇幅,介紹次生鹽鹼化的發生原因、特點及防止措施。明確指出:次生鹽鹼化的發生原因主要是發展渠灌後地下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即“臨界深度”;不同類型土壤有不同的“臨界深度”。但與國外一般文獻不同的是,輕質地土壤的臨界深度比重質地的為大,且與地下水含鹽量(礦化度)有關。在預防措施上,不僅要合理灌溉、注意排水以控制地下水位,而且要採取正確的耕作措施,多施有機肥料,以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地面蒸發。在改良已有鹽鹼地方面,強調採取綜合措施,主要是排水沖洗、引洪放淤、改種水稻,其次是因地制宜地採取修築溝洫畦田、蓄淡養青、種植耐鹽作物和綠肥牧草以及鋪草、蓋砂等民眾多年行之有效的措施。總之,鹽鹼地是不難改良的,而且改良過來就很容易得到高產。這是國內第一本內容比較全面的鹽鹼地改良專著。
20世紀60年代初,華北平原由於降雨量多,過量地引用黃河水加上不適當的平原蓄水,出現大面積內澇和土地鹽鹼化,嚴重影響農業生產。華北平原半乾旱地區,引黃灌溉效益顯著,但在當時“以蓄為主”思想支配下,忽視排水,其結果是引起地下水位升高,一遇大雨排泄不及,勢必造成地面積澇,隨之而來的又是次生鹽鹼化。針對這種旱、澇、鹽鹼化同時存在而又互相影響、彼此聯繫的實際情況,他在1962年濟南鹽鹼化防治學術討論會上提出“華北平原旱澇鹼綜合治理”的意見,受到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水電部重視,並被列入農業科學發展十年規劃,開展長期水利、農業及土壤改良綜合研究。他負責河南原陽試點工作,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受干擾而中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淮海平原(即華北平原)綜合治理及農業發展問題重新受到重視。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中國科學院主持下,他參加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和今後開發等問題的多學科研究,研究成果於1984年8月向中央農業政策研究室做了匯報,得到肯定。為供生產部門參考,1985年出版了《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農業發展問題》一書,該書就治水與用水、改土與培肥、農業氣候資源利用與災害防禦、農業生產的合理布局和結構等四個主要問題以及分區治理意見,做了深入的分析論證,針對旱、澇、鹽鹼、風砂、瘠薄等災害,提出農、林、牧、副、漁等生產方面發展意見。從“六五”到“八五”科技攻關期間,他還負責黃淮海平原水鹽監測預報專題中人民勝利渠灌區水鹽運動的研究,在中國水利科學院、武漢水電大學和人民勝利渠管理局等單位密切協作下,經過野外長期觀測試驗和室內模擬、分析,取得了300多千米2監測數據和各種參數,提出了降雨量和蒸發量,地下水動態,土壤水分動態和鹽分動態等預報方法及水鹽動態預報的套用,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7年,以該成果為主編寫了《灌區水鹽監測預報理論與實踐》一書。

水質和水環境研究

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農委重視下,作為國家自然資源之一的水資源評價工作在全國開展。這項工作20世紀60年代水利部門已做過一次,這次重新評價無非是地面水資源量的再評估,至於地下水資源量,如果方法得當,也會取得初估結果。無論評估結果如何,中國水資源不足是既成事實。但是,質量如何,主要是江河水質變化情況如何?應該引起人們重視,列入水利部門的議事日程。為此,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黃榮翰和從事水、土分析、化驗的專家,呼籲有關領導重視水質問題,建立水質試驗研究機構。1984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水利部成立了水質試驗研究中心,從此開始了全國水質長期監測、規範實驗室檢驗分析方法與分析質量保證、開展江河水質趨勢研究等基本工作,並與國外對口單位,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水質處等,建立長期合作,進行學術交流。面對全國水資源短缺,農業水資源不足而又存在浪費現象,他倡議加強開展廢污水改良利用的研究,親自參加北京郊區污水取樣分析及污染評價和全國污水灌溉調查等工作。他認為近期國內各大中城市不可能建成足夠的污水處理廠,廠礦企業自行處理廢污水的辦法一時還難以推廣。因此,研究採用廠外處理方法,如土地漫流——利用土壤處理方法、利用水工建築物以降低廢污水有機污染程度,或直接引用生活污水於灌溉。近年來,他以老年抱病之身,翻譯及介紹國外有關水環境文獻,供同行參考。

虛心學習

黃榮翰自知求學機會來之不易,因此,從中學到大學,用心讀書,取得較優的成績。進入工作崗位以後,虛心學習,敬業樂群,言行一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他從事水利技術工作半個世紀以來,一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說實話、辦實事,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他治學嚴謹,尊重科學,尊重實踐。他在編著《鹽鹼地改良》一書時,強調論點必須有足夠論據,防止主觀臆斷或任意推測,要重視資料與數據,要有邏輯分析。在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水利卷》灌溉和排水分支主編時,嚴守大百科編寫條例,強調百家之言,防止一家之言;他為保證質量,邀請條目撰寫人較多,審稿會次數及參加人也較多,深怕稍有不慎,為這一巨著帶來不利影響。作為一個工程師,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勇於改正缺點,承認錯誤;對青年同事既熱情幫助,也嚴格要求,彼此相處以誠,相愛以德,互相尊重,共同進步。

主要論著

1 黃榮翰,魏永純,賴民基等。鹽鹼地改良.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62
2 張子林,黃榮翰。中國北方地區鹽鹼地改良和防止鹽鹼化。紅旗,1962 (15,16)
3葉和才,羅煥炎,黃榮翰等譯著。農田排水。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65
4 席承藩,鄧靜中,黃榮翰。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農業發展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5 黃榮翰。中國鹽鹼地水利土壤改良。國際鹽漬土改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濟南,1985
6 黃榮翰。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表水地下水在農業上的套用(英文)。世界銀行:灌溉效率叢刊,華盛頓,1988,80~84
7 黃榮翰。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農業發展的一些問題和發展方向。灌溉排水,1989,8(3):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