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中

黃文中

黃文中(1890年—1946年),字正心,後改字中天,甘肅臨洮洮陽鎮人。東京明治大學經濟學學士,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甘肅省教育廳一科科長,並在各大、中學校兼課。他抨擊軍閥專制,批評時政,倡導民主自由,有民主鬥士之稱。1931年後避居杭州,為西湖景觀題寫了多幅名聯,為一代楹聯大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文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甘肅臨洮
  • 出生日期:1890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畢業院校:明治大學
  • 信仰:三民主義
  • 代表作品:《黃文中西湖盈帖集聯語》
人物簡介,民主鬥士,隴中才子,題詞之謎,聯作鑑賞,重現舊貌,

人物簡介

民國六年由甘肅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自費留學日本,獲東京明治大學經濟學學士,並參加了中華革命黨活動。回國後,曾任蘭州各大、中學教師,併兼任省教育廳第一科科長、蘭州道署第二科科長。他心胸豁達,才思敏捷,聲名久著。他授課深入淺出,比喻透徹,講史至民族大義、國家興亡,每慷慨悲歌,聲淚俱下,用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感染著他的學生。當年蘭州一中最早的校歌歌詞,就是黃文中作的。1924年,因在民眾集會上演講,宣傳民主自由,抨擊軍閥專制,得罪了甘肅督軍陸洪濤,被陸部旅長黃得貴遣使暴徒狙擊於蘭州安定門外荒僻處,致使黃文中頭破齒落,昏迷不醒,後經路人發現,送醫院搶救才復甦。
演員黃軒的曾祖父。

民主鬥士

脫險甦醒後,他的第一句話是:“我的舌頭尚在否?舌頭在,還得講,還得說,我的肩膀是孫大元帥拍過的,堅不可摧。”此後,他自稱“再來人”,依舊大談國是,宣傳民主思想。傷愈後,當時省政府為息眾怒,先後委派他出任鹽池、鼎新、臨澤、金塔諸縣縣長,政聲頗佳,但都任職時間不長。最後因為三隴大旱,民不聊生,黃文中不忍心被迫饑民為駐軍籌繳糧餉,掛印棄官潛逃。1931年經北京遠去上海,以寫字、撰稿的酬金維持生計。在上海期間,時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民族危亡,他與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黃炎培李公朴等有過交往,並代表甘肅省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民主救國會議,發表了抗日救亡演說,引起各界的注意與讚揚。

隴中才子

黃文中博學多藝,人稱才子,在詩文、楹聯、書法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在他因得罪於甘肅當局,遠走外地,而滯留杭州西湖期間,撰書楹聯甚多,文辭書法俱佳,至今仍膾炙人口。1935年湖北楊昭恕教授游杭州,和黃文中同居一樓,過從甚密,對其文才、書法極為讚賞,抄錄全作編為《黃文中西湖楹帖集》,在上海出版,流傳於大江南北。黃文中撰書的“西湖天下景”匾額和著名的疊字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馳名全國。
黃文中甚著文名,亦擅書法。《隴右著作考》存有稿本《八松園文集一卷詩集一卷》,臨洮黃文中著。
翻譯了日本法學權威植原悅二郎所著《日本民權發達史》,共30餘萬字。在書的《自序》中他說:“餘七歲入塾,適中日戰後之第二年(1896年)也。即聞我國之東,僅隔一衣帶水,有小島國號日本者,竟戰勝廣土眾民、世界無比之我國。從此益愛聞日本事,兩國比鄰,關係唇齒,交涉之繁,與日俱集。民國四年五月七日,袁世凱帝制自為時,日本利用機會,強迫要求我國締結亡國條約‘二十一條’,國人莫不痛心疾首,認為國恥,鹹抱臥薪嘗膽之志,思有以雪恥之。民國六年余東渡留學,見日本憲政之合乎原則,法律之修明,教育之發達,工商業之進步,海陸軍之精強,民眾運動之猛烈,有計畫,有規律,其蓬蓬勃勃,不可遏抑之氣象,真令人艷羨不置。及見日人所著專門研究調查我國之書籍,不下數十種,足徵人謀我之用心也。迨入明治大學習政治經濟,政治史一門,植原悅二郎博士即以其所著《日本民權發達史》教授。習竟,乃知彼國之所以興起,我國之所以衰弱,非無因而致也。民國九年夏卒業試竣,乘暑假之暇,即著手翻譯,冀以遍餉我國人。”
書稿譯成後,黃文中攜帶去面謁當時也在日本的孫中山,先生曾撫其肩膀懇切教誨:進取精神可嘉,當致力於中華民權的宣傳與建立。並稱譽該譯著“對研究日本民權頗有裨益”,欣然命筆,寫下了一幅蜚聲中外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幅題詞清秀俊逸,柔中寓剛,雍容大度,很有魏碑筆意,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珍貴墨跡之一。據考證,至今在北京香山及天津等地的孫中山先生紀念館裡所展出的該題詞,正是印在該譯著扉頁的這幅墨跡。在這幅題詞的右側,原有黃文中寫的“總理為拙譯《日本民權發達史》題詞”小字一行,字跡雋秀,相映生輝。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亦為該書稿題署:“觀國之光”。時任司法總長的江庸為之作序,戴季陶校訂。
黃文中
《日本民權發達史》這本書幾經周折,終於在1926年6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29年1月再版發行。1927年10月,甘肅省政府為之頒發嘉獎令:“褒獎省立第一中學訓育主任黃文中,以其所翻譯之《日本民權發達史》簡明透徹,堪供中等以上學校教授東洋史參考之用。獎金二百元及獎狀隨令附發”(見《省府公報》十四期)。今甘肅省圖書館收藏有《日本民權發達史》一書,其封面蓋有:“國立上海大學圖書”和“考試院華林館圖書”兩個印章,足見其收藏的輾轉不易。

題詞之謎

在黃文中身上,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文人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品質,同時,他接受了一些西方民主主義的思想,有感於國家衰弱,在日本留學期間,潛心研究強國之道。為此,譯了日本植原悅二郎教授所著的《日本民權發達史》,共十七章,30餘萬字。書稿完成後,黃文中攜書稿面謁孫中山請教。孫中山曾撫其肩膀懇切教誨,稱譽該譯著“對研究日本民權頗有裨益”,並欣然揮毫,寫下了那幅著名的題詞。這個思想是孫中山的一貫思想。他曾說:“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亦為之題署:“觀國之光。”時任司法總長的江庸也於中華民國十年一月五日為之作序。對江庸其人,我不甚了解,但在一張照片上,就是1949年2月,傅作義鄧寶珊邵力子顏惠慶等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周恩來楊尚昆接見,江庸也在其中。這本書,於192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孫中山先生題詞鋅板,久藏臨洮黃文中家中,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此件及黃文中的一部份詩文手稿,均毀失無存。至於孫中山的題詞手跡,田世英在《一樁未了的公案》中說:“書出版後,不知怎么搞的,這個題字卻到了胡適手裡,從此他就為此與胡適相爭。那時以胡適的鼎鼎大名他終莫可奈何。後來,他在病危時,我們去看他,他還給我們講述了此事。”以後,我在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孫中山選集》中,在1999年民革中央出版的掛曆中,均看見這幅題詞,其章法、筆法及點畫細微處,和給黃文中的題詞同樣,看起來,不是重寫的。由此可見,原件尚在,或者是從《日本民權發達史》一書翻拍印的。

聯作鑑賞

“九一八”事變後,黃文中雖然一直在逆境中遭受著挫折,但卻忘不了國家的前途,仍關心著人民的命運。上海召開民主救國會議,呼籲國民黨出兵抗戰收復失地。黃文中自任甘肅民眾代表出席會議,發表救亡言論。此後幾年,國事日非,他只好寓居“西湖俞樓”,借詩抒發憂國之情,發報國之志,湖上的許多名勝處留下了他的題詠楹聯,為西湖美景增色不少。至今在靈隱翠微亭上還鐫刻著一幅他當時到杭州對景抒情的對聯傑作:
《黃文中西湖盈帖集聯語》《黃文中西湖盈帖集聯語》
孤亭似舊時,登臨壯士興懷地;  鷲岩標遠勝,翻動平生萬里心。  借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築亭台,追懷岳飛的古蹟,道出了收復河山的願望,筆力千鈞,豪氣凜然。他題刻於靈隱春淙亭上的一副對聯曰:  山水多奇蹤,二澗春淙一靈鷲;  天地無掉換,百頃西湖十里源。上聯點明飛來峰來歷的神奇,下聯寫春澗碧水的清澈迤邐,靈秀之氣當與天地長存。再如:“湖光塔影連三竺;海月江湖共一樓。”(韜光)、“魚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平湖秋月)或氣魄宏大,或清麗典雅,但都情景相融,意境深遠。特別難得的是黃文中在品評山水之中,直抒胸臆、針砭時政,時時以國家民族為念,格調比一般風浪才子要高得多。如他題於靈隱冷泉亭的一副對聯:“峰欲再飛無淨土;泉甘耐冷有名山。”寫的是飛峰冷泉,說的是微言大意-中國之大已沒有一片淨土,我還能到哪裡去呢?只好在此秀美的山水之中忍耐寂寞吧。他旅杭五年,題聯十餘處,大多為精彩之作。   在他為西湖題寫的聯語中,雋逸高遠,傳誦不衰,最為世人稱頌的“西湖天下景”的“疊字聯”曰: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此聯又稱為“連珠對”、“踩花格”,不但順讀、倒讀皆可,還可如腳踩花步,循環反覆,讀成:   水處明,山處秀,水山處處明秀;   晴時好,雨時奇,晴雨時時好奇。   上聯從空間落墨,寫西湖常景,山明水秀,無處不美;下聯從時間著筆,評西湖變化,晴好雨奇,無時不佳,確實可稱為情景並茂、表里皆美的疊字聯珠佳對。  後其友人湖北楊紹恕將他為西湖題寫的聯語結集成《黃文中西湖楹貼集聯語》,於滬杭間廣為流傳。
黃文中
黃文中遍游各處名勝,在西湖各景上留有他的很多遺墨,目前收集到的有17副,掛出的有12副。“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紅顏本暫時”(蘇小小墓),“魚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平湖秋月),“湖光塔影連三竺,海日江湖共一樓”(韜光庵),“峰欲再飛無淨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飛來峰冷泉亭)等。

重現舊貌

“西湖天下景”這副匾聯,由於“文革”中被毀,恢復過程卻經歷了一波三折。
第一次波折是:1972年,杭州中山公園景亭上恢復的這副匾聯中,落款抹去了“黃文中並書”,改為“任政書”,這顯然是不對的。
1982年,甘肅省政協委員裴慎之在杭州看到這一匾聯後,在《甘肅日報》上發表了《隴花香在西湖邊》一文,指出西湖天下景亭上的匾聯作者應為黃文中。黃文忠的女兒黃國梅女士看到這篇文章後,與杭州園林局聯繫,寄出匾聯原始照片,要求恢復匾聯的真正面目,並於1984年持甘肅省政協及民革的介紹信與丈夫前去杭州聯繫,提供了黃文忠有關這副匾聯的資料,當時杭州園林局的答覆是:確認這副匾聯的作者是黃文中,更改後製作懸掛。但這事一擱就是兩年多。
第二次波折是:1985年,杭州朝暉中學的陳惠翔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黃文中》,在《杭州日文報》上發表了《黃文中與西湖楹聯》,在《園林與名勝》雜誌上發表了《何時名聯復舊觀》,王紀剛發表了《我怎不搖頭嘆息》,這才引起了有關方面的注意,杭州園林局於1987年11月重新製作了匾聯,按原版製作,落款為“民國二十三年隴右黃文中”,但因字跡太小,放大後不清晰,落款補上了“黃文中撰”。雖說有所更正,但還不是原匾聯的原貌。
第三次波折是:近年來,省人大原副主任流螢先生不辭辛勞,查找有關文史資料,翻閱黃文忠的尚存遺墨,在他的《塔影河聲》一書中對黃文忠的為人、品德、學識以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作了全面翔實的介紹,並將這副名聯翻刻於蘭州碑林。臨洮縣為編寫縣誌,找到了黃文忠當年在杭州書寫的匾聯手跡。黃國梅將她父親的手跡寄給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要求恢復西湖天下景亭匾聯的歷史面目,習近平批轉杭州園林局後,2004年6月,匾聯才按原版重新製作,懸掛在了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亭上。
經歷了32年的坎坷歷程,西湖天下景名聯終於恢復了原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