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中醫古籍名著叢書

黃帝內經素問/中醫古籍名著叢書

漢末張仲景撰《傷寒卒病論),始有《素問》、《九卷》之稱。魏晉皇甫謐《甲乙經》序中言:“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即《內經》也。”西晉王叔和撰《脈經》,雲出《素問)、《九卷》。《隋書·經籍志)乃以《黃帝素問》九卷、《黃帝針經)九卷代(黃帝內經)十八卷。 (素問)於魏晉時即亡一卷。全元起首先為之詮注,史載其“悉祖《內經》,以醫鳴隋”。唐代王冰自號啟玄子,因感《素問》“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乃“精勤博訪,歷十二年”而重予注釋,於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撰成。並以“舊藏之卷”,補之,即“天元紀大論”以下七篇,而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惟“刺法”、“本病”僅存篇目。誠如宋代林億、高保衡所言:“迄唐寶應中,太僕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帝內經素問/中醫古籍名著叢書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頁數:164頁
  • ISBN:7800136566
  • 品牌:中醫古籍出版社
  • 作者:佚名
  • 出版日期:1997年6月1日
  • 開本:32開
  • 定價:13.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本書為“中醫古籍名著叢書”之黃帝內經素問。為保存古籍版本原貌,並依照《中醫古籍名著叢書》統一體例,此次校點以顧從德本為底本,只留正文,刪去注釋。參校胡本、趙本、錢本、熊本、周本,以及金刻本、明吳悌校刊本、清柯逢時刻本、正統道藏本、朝鮮內醫院刻本等。並參閱《太素》、《甲乙經》、《脈經》、《千金方》、《外台秘要》等。

圖書目錄

卷第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卷第二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卷第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卷第四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卷第五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第九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卷第十
瘧論篇第三十五
刺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咳論篇第三十八

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論篇第四十九

卷第十四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卷第十六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卷第十七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卷第十八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卷第十九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卷第二十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亡)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亡)

卷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卷第二十三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卷第二十四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