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成語)

獨善其身(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善其身,漢語成語。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

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趙岐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善其身
  • 拼 音:dú shàn qí shēn
  • 解 釋:只顧自身而不管他人的處世哲學
  • 近義詞獨善吾身、明哲保身。
成語,成語拼音,成語解釋,引證解釋,成語用 法,相關詞語,成語典故,成語辨析,成語示例,

成語

獨善其身
中性詞

成語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成語解釋

:唯獨;:好,維護。原義是指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保持個人節操。現指在污濁的環境中能不受干擾地堅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比喻只顧自身而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

引證解釋

指注重自身修養,保持節操。後亦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
1、《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趙岐 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2、《晉書·忠義傳論》:“且 裒 獨善其身,故得全其孝。”
3、《北史·袁翻傳》:“ 翻 名位俱重,當時賢達鹹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論者鄙之。”
4、《陳書·虞荔傳》:“ 高祖 遺 荔 書曰:‘……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棲遲東土,獨善其身?今令兄子將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虛遲也。’”
5、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成語用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個人修養【結 構】動賓式
獨善其身·篆刻獨善其身·篆刻

相關詞語

成語典故

原文: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遊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遊說的態度:別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說:“尊崇德,喜歡義,就可以自得其樂。因此,士人失意時不失道義;得意時不離開道。失意時不失道義,所以自得其樂;得意時不離開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品德以顯於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
袖手天下 獨善其身袖手天下 獨善其身

成語辨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謹守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最終到平定天下,可以說是數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時候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積極而達觀的態度彌補無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為千年來儒家的信條。
窮達是身外事,只有道義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進退自如;當窮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安撫失落的心,飛黃騰達時,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誇讚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這番話可以說是儒家發揮最極致的理想主義。

成語示例

◎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
◎人們往往安於支配、樂於支配,不需要太多的稜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創見,在個性上就提倡“修身養性”,“收斂身心”,“滅人慾”,“窮則獨善其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