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精要九講

《黃帝內經精要九講》是2016年10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烈光。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帝內經精要九講
  • 作者:馬烈光
  • ISBN:978-7-122-27979-8
  • 頁數:404頁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裝幀:平
  • 開本:B5 710×1000 1/16
  • 版次:1版1次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古老的一部中醫巨著,是業醫者必須一生研讀的經典。因此,成都中醫藥大學馬烈光教授總結自己四十多年《內經》教學、科研心得和臨床運用體會,本著對《內經》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深入淺出、闡發經旨的宗旨,編成此書。全書共分九講,除一講“概要”外,其餘養生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診法、治則治法、病證等八講內容著重對精選經文(60餘篇)的重點、難點、疑點,以及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及其運用要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每講均首列“學術旨要疏義”,扼要介紹該講內容要旨,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其後的“代表經文注析”中,以學術認識為綱,擇有代表性的精妙原文加以注釋和解析;每講再設“參考經文擷萃”,選相關經文之精彩者,廣列其中,博而不雜、約而不漏。本書主要適用於中醫初學者及中醫臨床工作者,也適合於有一定基礎的中醫愛好者學習使用。

圖書目錄

第一講 概要
《內經》的成書與沿革 /2
《內經》的成書 /2
相關命名含義解  /7
《內經》的主要注家與注本  /9
《內經》的基本學術思想 /10
唯物辯證的生命觀  /11
整體調控觀  /13
《內經》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18
養生學說  /19
陰陽五行學說  /20
藏象學說  /22
經絡學說  /24
病因病機學說 /25
病證學說  /26
診法學說  /27
論治學說  /28
運氣學說  /29
學習《內經》的方法 /31
明確目的,抓住重點 /31
利用工具書,明確音讀字義  /31
前後聯繫,系統理解《內經》理論 /32
結合注家,深入理解原文 /32
聯繫後世醫家,開拓學術思路 /33
結合臨床,在實踐中加深領悟 /33
第二講 養生學說
學術旨要疏義 /36
代表經文注析 /40
養生的意義與法則  /40
腎與人體生長規律、生殖及五臟六腑的關係  /48
四種養生家的養生之道及其效果 /51
四時氣象變化和順時養生的方法 /54
從四時養生的角度強調“治未病”的預防保健思想  /57
參考經文擷萃 /60
第三講 陰陽五行學說
學術旨要疏義 /64
代表經文注析 /67
陰陽的基本概念 /67
法陰陽說明人體生理病理變化 /73
以五行歸類論五臟陰陽整體系統 /81
取法陰陽闡明病理變化及調治之法 /86
診治之道取法陰陽 /92
四時八風之邪的一般致病規律 /95
人體組織結構的陰陽屬性 /98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 /101
陰陽的可分性與統一性 /104
參考經文擷萃 /105
第四講 藏象學說
學術旨要疏義 /110
代表經文注析 /114
“藏象”的概念、各臟腑的功能及屬性 /114
臟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 /118
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分類和生理功能特點 /120
人的生成和神對生命的重要性  /122
生命不同階段的特點和不能盡終天年的原因  /124
胃的重要作用,營氣、衛氣、宗氣與胃的密切關係  /126
“四海”的分布和腧穴  /128
人體四海的病象和治療原則 /129
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與五臟的陰陽表里配合關係  /131
太陰、陽明陰陽不同之理 /134
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關係 /135
水谷的輸布及生化過程  /137
七竅的功能源於五臟精氣的奉養  /139
眼睛與五臟在生理上的密切關係  /141
精、氣、津、液、血、脈六氣的概念  /142
六氣不足的病理表現 /143
營衛的生成運行與會合  /145
營衛與睡眠的關係 /146
營衛與三焦的關係 /147
津液各走其道所產生的不同功能  /151
宗氣、營氣、衛氣的循行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153
神的產生概念及對養生的意義  /154
情志致病的機制、症狀及一般規律 /157
五臟所藏不同及其虛實病證  /158
血氣、精神、經脈、衛氣、意志的重要作用  /159
參考經文擷萃 /1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