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山脈

黃山山脈

黃山山脈,是皖南山地的中樞。主幹沿北東向南西展布,綿亘150公里,東接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西南蜿蜓至江西境內,北與九華山相連,南至屯溪盆地。主要分布於旌德縣績溪縣石台縣歙縣黟縣黃山市之間,是長江下游與錢塘江的分水嶺。黃山風景區橫亘在黃山市、歙縣、黟縣和休寧縣之間,面積為15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的地理座標是:北緯30°1′,東經118°1′。景區內著名的72峰相對高程一般都在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海拔1864米,為安徽最高峰。

基本介紹

概述,黟縣,黃山市,歙縣,石台縣,北列支脈:,南列支脈:,休寧縣,祁門縣,

概述

黃山有三大支脈:一是牯牛降支脈。位於祁門、石台兩縣交界地帶,從祁門縣赤嶺口向西南延伸,延伸方向為75°~255°,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7.6米,界於祁門縣彭龍鄉與石台縣占大鎮、大演鄉之間;二是大會山支脈。以高嶺腳至譚家橋斷裂為界,由70°~45°展布。西南抵休寧縣南塘鄉,東北達旌德縣城,地跨休寧縣、歙縣、績溪縣,旌德縣和黃山市。最高峰上陽尖,海拔1402米;三是仙嚴岩支脈。以漳前至旌德斷裂與大會山為界,東部以寧國至歙縣斷裂谷與天目山脈隔斷,呈45°~255°延伸。最高峰仙嚴岩海拔1116米。
徽州縣境內主要高峰還有:
光明頂,海拔1840.4米,位於黃山北海景區南側。
天都峰,海拔1810米,位於黃山玉屏樓景區東南側。
仙桃峰(飛來石),海拔1730米,位於黃山北海景區西南側。
桃花峰,海拔1460米,位於黃山溫泉景區南側。
眉毛峰,海拔1430米,位於黃山溫泉景區北側。
黑廟山,海拔1382米,位於歙縣岩源鄉、許村鄉與黃山市交界處。
仙寓山,海拔1376米,位於石台縣珂田鄉、祁門縣新安鄉與東至縣交界處。
大會山,海拔1289米,位於績溪縣浩寨鄉與旌德縣白地鄉交界處。
三府尖,海拔1227米,位於黟縣際聯鄉,宏潭鄉與黃山市交界處。

黟縣

境內黃山山脈橫貫,山巒起伏,山勢由北東向南西方向延伸,海拔高在800~1000米之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主要山峰和埡口有:
興嶺——位於泗溪鄉東北角,與黃山市交界處,東鄰黃山,主峰海拔1432米,是本縣境內最高的山峰。
棠梨嶺——位於泗溪鄉北部,與黃山市交界,海拔1169米,是泗溪通往黃山市的古道。
殷溪嶺——位於際聯鄉東北角,與黃山市交界,南麓是際聯鄉源頭村,海拔1151米。
羊棧嶺——位於際聯鄉雉山村北,距縣城約15公里。埡口海拔774米,是古時通往太平的驛道。
拜年山——位於碧山鄉北部,是霽水的發源地,海拔1137米。
洪山尖——位於碧山鄉梘溪村境內,海拔1035米。
風茅壟——在際聯鄉聯合、源溪、民主三個村的交界處,海拔1064米。
高庵——在際聯鄉北部,民主、大道村及泗溪鄉的一心村之間,海拔1048米。
白頂山——位於洪星鄉聯光村東部邊緣,與際聯鄉交界,海拔1130米。
尾巴山——位於洪星鄉紅光村與碧山鄉交界處,海拔1058米。
石頂尖——位於洪星鄉東部,與尾巴山左右並列,海拔1054米。
石缽盂尖——在洪星鄉與碧山鄉交界處,海拔1132米。
霧霾尖——位於宏潭鄉東部邊緣與黃山市交界,海拔1169米。
蓮花尖——位於宏潭鄉竹溪村境內,海拔1215米,山峰重疊如同蓮花瓣。
三府尖——位於際聯鄉西北角,主峰海拔1227米。傳說,天氣晴朗時,立於山巔,可遙望徽州府、池州府、寧國府三府。
拜祭堂——位於美溪鄉藍湖村西南,海拔1003米。古時山上建有妙峰庵。
大佛堂——位於美溪鄉東南角,海拔1022米。
靄山尖——位於東源鄉靄峰村東側,海拔748米。山巒重疊,一峰突起,形尖如筆頭。相傳李白曾吟詠:“靄峰尖似筆,堪畫不堪書”。
復岩山——位於漁亭鎮,石峰突起,峻峭壁立,復蓋于山頂,海拔490米。
東嶽山——位於縣城南門外,周圍約2公里,海拔274米。宋淳熙年間,山麓建有東嶽廟。
章嶺——位於洪星鄉東部的長春與聯光兩村之間。嶺頭埡口名風門頭,海拔822米。
方家嶺——位於洪星鄉和碧山鄉之間,埡口海拔709米,古人鋪石為路,長約5公里,今黟(縣)石(台)公路盤嶺而過。
頂雲尖——別名頂游峰,位於西武鄉南屏村西南側。海拔793米,遠望山峰甚銳,而頂上平坦。
三姑尖——位於龍江鄉屏山村東側,海拔637米。
淋瀝山——位於紅旗鄉餘光村南,海拔549米,周圍約5公里。淋瀝山景色幽美,明代,山上曾建有淋瀝書院和古剎。
石鼓山——在際聯鄉嶺頭西側,又名戢兵山,海拔574米,山上有巨石如鼓,故名。
西武嶺——位於西武鄉關麓村南部,與武亭山相連,埡口海拔377米,嶺頭建亭堡,上嵌“西武雄關”四字石刻門額。是古時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省等地的要道。
岱嶺——別名寶塔嶺,位於黟漁公路西側的松川村境內,海拔380米。清乾隆間,在山巔建有文峰塔。
石墨嶺——位於漁亭鄉桃源村境內,潯陽台東側,因產石墨而得名。相傳李白曾有詩云:“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

黃山市

黃山山脈。黃山古名黟山,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因傳為軒轅黃帝“棲真之地”,故唐天子李隆基於天寶六載(747)敕改為黃山。
黃山地處東經118°01′~118°13′與北緯30°01′~30°11′之間,層巒疊嶂,峰林似海,“莫可數計”。1985年新編《黃山志》列出黃山名峰82座,其中千米以上高峰77座。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鼎足而立,雄峙在峰海中心。
黃山東面有:
謝家大山,海拔575米;譚家橋鄉新洪村與旌德縣的界山。
天山,海拔791米,譚家橋鄉新洪村境內。
金鰲山,主峰觀音崖,海拔797米;譚家橋鄉留東村與旌德縣的界山。
天星洞,海拔1144米,在譚家橋鄉之東。
黑門尖,海拔1400米,在譚家橋鄉之南;與歙縣的界山。
密峰尖,海拔578米,在譚家橋鄉之東。
北瓜山,海拔509米,在譚家橋鄉政府之南。
西箬嶺,海拔1016米,因嶺上多箬而名,嶺東通旌德縣,嶺南通歙縣。
黃山南面有:
天湖山,海拔1184米,在湯口鎮山岔村;與歙縣的界山。
石洞嶺,海拔1301米,在湯口鎮東黃山村。
汪家,海拔1216米,在湯口鎮山岔村,天湖山之東。
三縣尖,海拔853米,在湯口鎮岡村之西;為黃山市與黟、休二縣的界山。
青山,海拔1310米,在湯口鎮岡村之北。
新興嶺,海拔1358米,在湯口鎮岡村西北。與黟縣的界山。山頂設有三角鐵架航空標記。
黃山西面有:
大陰山,海拔958米,在耿城鄉城瀾村;為焦村鄉與耿城鄉的界山。
箬帽尖,海拔876米,在焦村鄉峰景村。
騎馬崗,海拔1060米,在焦村鄉峰景村;為焦村鄉與賢村鄉南部的界山。
鳳形山,海拔655米,在焦村鄉雙溪村;為焦村鄉與賢村鄉北部的界山。
百步山,海拔783米,在焦村鄉焦村村之北。
陽邊山,海拔780米,在桃源鄉桃坑村東;為焦村鄉與桃源鄉的界山。
楊嶺,海拔538米,在烏石鄉長蘆村南;為焦村鄉與烏石鄉的界山。
蘆山,海拔830米,在烏石鄉長蘆村北;為烏石鄉與和平鄉的界山,山之西有永慶庵。
西天崗,海拔690米,在烏石鄉楊村南。為烏石鄉與桃源鄉的界山。
查家,海拔775米,界於烏石、清溪和桃源三鄉之間。
記山,海拔643米,在清溪鄉南。
箬帽尖,海拔587米,形似箬帽頂,在清溪鄉楊家壟村南。
南山,海拔614米,在桃源鄉西;為桃源鄉與黟縣的界山,山頂設有航標。
陰灣崗,海拔610米,在桃源鄉桃坑村南;為桃源鄉與郭村鄉的界山。
佘嶺,海拔368米,為郭村鄉與黟縣的界山。
霧霾尖,海拔1161米,在郭村鄉山河村西南;為郭村鄉與黟縣的界山。
三府尖,海拔1227米,在郭村鄉山河村。古為寧(國)、徽(州)、池(州)三府的界山,山下有三府會館遺址。今為郭村鄉與黟縣的界山。
獅象把門,海拔636米,在郭村鄉岩寺村南,兩山對峙,中間為郭村河。東面山如一臥獅引頸吸水,西面山似一巨象注目凝視。
青山,海拔1129米,在郭村鄉山河村東;為郭村鄉與賢村鄉的界山。
陽龍尖,海拔822米,在賢村鄉上嶺村。
殷溪嶺,海拔1151米,在賢村鄉上嶺村;為賢村鄉與黟縣的界山。
九龍頭,海拔1281米,在賢村鄉南。
黃山北面有:
火龍尖,海拔1224米,在譚家橋鄉羅村西面;為耿城鄉與譚家橋鄉的界山。
鶴山,海拔920米,在耿城鄉城瀾村南。
虹山,海拔670米,在三口鄉巷裡村西南。
肖黃山,海拔280米,在大橋鄉莊裡村,距甘棠1.5公里。古代山上奇松怪石酷似黃山,故名。今古松已不存,怪石仍在。山下有秀水冰亭,亭後有噴玉泉,泉下有牧龍池,此泉為優質天然礦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飲可浴。
竹壟崗,海拔653米;為大橋鄉與和平鄉的界山。
磨盤尖,又名磨盤峰,海拔682米,山頂一兀地形如磨盤,故名。在大橋鄉民主村。
十里山,海拔608米;為大橋鄉與龍門鄉的界山。
黃梅尖,海拔573米,在龍門鄉黃荊村西南;為龍門鄉與新明鄉北面的界山。
鳳凰尖,海拔709米,在新明鄉三合村,極品名茶“太平猴魁”產地。
獅形山,海拔777米,在新明鄉三合村;為龍門鄉與新明鄉南面的界山。
西毛山,又名寨山,海拔849米,在新明鄉北部、樵山與三合村之間。西瀕太平湖,山頂設有航標。
樵山,海拔553米,在新明鄉樵山村。山上有洞,名“樵山神仙洞”。洞深3000餘米,洞內鐘乳林立,神奇異常。現已開發,供人遊覽。
麻嶺頭,海拔599米;為新明鄉與旌德縣的界山。
龍王山,海拔940米,在新明鄉葛湖村東;為新明鄉與旌德縣興隆鄉的界山。
黃華嶺,舊名黃瓜嶺,海拔568米,在新明鄉新明村;為新明鄉與旌德縣分界嶺。
雙龍尖,海拔988米,在新明鄉葛湖村東;為新明鄉與旌德縣的界山。
榜山,又名掛榜山,海拔532米,為新明鄉與仙源鎮的界山。舊有“榜山架鏡”夜景,每當明月初升,如一明鏡架於鏡座(榜山兩峰)之上。
亞峰尖,海拔754米,在仙源鎮正北與新明鄉交界。
馬鞍山,海拔445米,狀如馬鞍,故名。在仙源鎮麻村東南。
老鴉崗,海拔590米,在弦瑞鄉葉家村北。
灣頭山,海拔214米,甘棠鎮與大橋鄉界山。
霧山,海拔716米,在甘棠鎮北,東接龍門嶺,西接三折嶺。南麓規劃為高教、科技區,現已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黃山學術交流中心”和“河海大學黃山培訓中心”。

歙縣

一、黃山山脈
位於縣境西北部與黃山市(縣級)、績溪縣交界地區,整個山體自東北一西南呈70度方向延展。黃山山脈的仙嚴岩、大會山兩大山脈經過縣境。其中,仙嚴岩山脈與汪滿田背斜、新坑背斜的軸線走向一致,山體由千枚狀砂岩、砂質千枚岩、石英砂岩、細砂岩組成。該山脈在境內無千米以上山峰。大會山山脈沿新田背斜的軸部延伸,山體由砂岩組成。該山主脈在境內的千米以上山峰主要有:
天湖山 在富溪新田,海拔1183.8米。
黑門尖 在富溪田裡,海拔1400米。
欄桿石 在許村燈塔,海拔1398米。
上揚尖 在大谷運雙河口,海拔1402.3米。
黃山—大會山山脈在境內的主要支脈有:
興嶺南支 位於歙休、歙屯交界地區,西北—東南走向。主要山峰有:十股尖(805米)、貴嶺(624米)、鸚武尖(843米)、寶坑頭(379米)、金山尖(379米)、黃羅尖(456.8米)。
黃羅尖北東支 位於豐樂、漸江二水之間,南西—北東走向。主要山峰有:七朵芙蓉山(367米)、五魁山(308米)、南山(437.4米)、將軍山(330米)。
天湖山南支 位於浮溪、漕溪二水之間,北—南走向。其主要山嶺有:雪嶺頭(1165米)、石洞嶺(801米)、雙嶺(620米)、西坑嶺(428米)、牛鼻尖(665米)。
黑門尖南偏東支 位於溪、富資二水之間,西北—東南轉西南走向。主要山峰有:武山(735米)、東崗凹(787.7米)、馬鞍(647米)、靈金山(582.9米)、豐山(636.4米)。
黑門尖南偏西支 位於漕溪與溪、溶溪等水之間,東北—西南轉東南走向。主要山峰有:大嶺(761米)、大堆尖(815.4米)、石排尖(679.6米)、大(474米)、黃梅嶺(580米)、馬鞍山(560.3米)。
上揚尖南支 位於富資、布射二水之間,北—南走向。主要山峰有:五龍過谷(1295米)、仙人石尖(1268米)、大腳山(1120米)、帽鷹尖(697.7米)、水缸坪(540米)、療坑山(509米)、青山(512米)、仰天坪(435米)。
黃山—仙嚴岩山脈在境內的支脈有:
竦嶺南支 位於布射、雙竦二水之間,北—南走向。主要山峰有:竦嶺尖(657米)、桃嶺(620米)、大山尖(633.8米)、烏龍尖(631.5米)、天子嶺(403米)、牛頭山(547米)、大牛山(546米)、飛布山(669米)。
竦嶺東支 位於雙竦、大源二水之間,西北—東南走向。主要山峰有:金鋼岩(733.8米)、木坑尖(698米)。

石台縣

北列支脈:

雨台山位於六都鄉芳村,海拔428米。清康熙《石埭縣誌》載,雨台山高可千仞,有72折,望之如蓮汛水,向號蓮花峰,山頂平如掌,五代時有西峰禪師湧泉,人鹹異之,指為龍井。一名西峰泉,後禱雨輒應,遂名雨台。其山仰對黃山,俯臨清溪,秋霧橫鋪如獅坐海中,故又名海獅山。
紹山在雨台山南偏西3公里,六都鄉堤湖村境內,和黃山市交界。海拔726米。
望江尖在雨台山西南6公里,六都鄉和黃山市交界處。海拔684.9米。
瑤琅嶺在望江尖西3.5公里,位於七都鎮三甲村和六都鄉銀溪村交界處。海拔470米。
甲子嶺在瑤琅嶺北0.5公里,六都鄉和七都鎮交界處,距縣城31公里。海拔400米左右。又名卸甲嶺,傳唐宣池刺史查岩御黃中軍於此卸甲,故名。
豬沙尖在甲子嶺南偏西9公里,七都鎮毛坦村境內。海拔689.2米。
桐坑嶺在縣城東偏南25.5公里,河口鄉新棚村境內。海拔642米。
稠嶺位於縣城東南20公里,蘭關鄉與河口鄉交界處,是黃山山脈和九華山山脈的銜接處及大分水嶺。一般高度為海拔700餘米,其山口為石台東向公路的要塞,近又由此修成盤山公路直達河口鄉新棚村。
洪陵嶺亦稱鳳山,在蘭關鄉洪嶺村境內。海拔452米。舊志稱其石壁峭拔,不可攀躋,上有牡羊岩,白色,其形似羊。下一石竇,常有紫氣色。鴻陵溪經其麓。
蓮花尖在洪陵嶺東5.5公里,蘭關鄉、河口鄉與黟縣交界處,以形似蓮花而得名。海拔754米。
魚龍嶺在洪陵嶺東南3公里,蘭關鄉與祁門縣交界處。海拔441米。
石門嶺在魚龍嶺東南2公里,為蘭關鄉通往黟縣的山路。海拔460米。
雞公尖在縣城東偏北14公里,貢溪鄉東風村境內。海拔793米。
雞頭嶺在雞公尖西2.5公里,貢溪鄉東風村境內。海拔398米。嶺上有小路通往橫渡鄉。
望江山位於貢溪鄉與橫渡鄉交界處。海拔698米。
獅馬嶺在縣城東14.5公里,橫渡鄉境內。海拔664.6米。
筆架尖位於橫渡鄉香口村境內。海拔517米。
船形在燈盞塘西南1公里,橫渡鄉與大演鄉交界處,以山形似船而得名。海拔580米。
金字面在縣城東南4公里,橫渡鄉香口村境內。海拔500米左右。
南山在金字面東北2.5公里,橫渡鄉與貢溪鄉交界處。海拔590米。
寶善嶺在橫渡鄉與蘭關鄉交界處。海拔625米。其山口處為兩鄉互往之小道。
鳳羽在寶善嶺西4公里,橫渡鄉里壩村境內。海拔483米。
柏山在縣城東南9公里,橫渡鄉與大演鄉交界處。海拔699.4米。
大葉嶺舊志稱大邀嶺,亦有書為大岳嶺。在縣城東南9公里,橫渡鄉橫渡村境內。海拔300米左右,是石台縣城通往屯溪、蕪湖的交通要道。
馬鞍山原稱木棉山。緊靠縣城東,為縣城之左屏障,以形似馬鞍得名。最高峰海拔205米。山南端建有烈士陵園。

南列支脈:

黃山主峰沿正西方向經大洪嶺、櫸根嶺入本縣境,延伸為古牛降——仙寓山山脈。
三角尖在大葉嶺西2.5公里,大演鄉新唐村境內。海拔600米左右。
三峰山在三角尖西1公里,大演鄉新唐村境內。海拔362米。陸延齡《貴池縣誌》載,三峰山由虎額山過龍門峽,三峰並列,高插碧空。綿亘數十里。
屏風尖在縣城東南11公里。大演鄉互聯村境內。海拔604.3米。
老鴉尖在桂榜山西南1.5公里,大演鄉星火村境內。海拔618米。
桃山尖在老鴉尖西南0.5公里。大演鄉星火村境內。海拔734米。
石柱下在桃山尖東南6公里,大演鄉新農村境內。海拔690米,屬古牛降山脈。
大柱杈在石柱下東北2公里,大演鄉白石村境內,與祁門縣交界,海撥653米。
里山在大柱杈南1.5公里,大演鄉與祁門縣交界處。海拔852.7米。
鐵板尖在里山西南4.5公里,大演鄉新農村境內。海拔1074米。
古牛降古稱黃山、西黃山,後吳應箕改稱橫山。位於本縣占大鎮、大演鄉與祁門縣接壤處。山脊大致呈75°方向延伸。《江南通志》載,西黃山“上有三十六垣與歙之黃山三十六峰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岡可望匡廬。”主峰古牛岡海拔1728米(亦有書為“牯牛降”)。1982年定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大叉頭在古牛降東4公里,大演鄉與祁門縣交界處。海拔1225.9米。
猴子頭在古牛降偏南3公里,大演鄉與祁門縣交界處,以其形似猴頭而得名。海拔1519米。
歷尖在古牛降東南1公里,大演鄉與祁門縣交界處。海拔1596米。
大曆山在古牛降東7公里,大演鄉與祁門縣交界處。海拔1526米,主峰歷尖海拔1596米。陳碩梁《石逮山川志稿》載:“櫪櫥山(姚志稱歷山)在縣治西南一百廿里,高五百丈,周九十里(姚志稱周四十里)。周界貴池、祁門、石埭、石壁峭削,中有龍池,可百畝。池右一石,高丈許直裂為二,中擎一石如丸下有鏡石縱橫二丈,光明可鑑人物。……其麓名貨殖源,有巨石如碑立,貴池、石埭以此分界矣”。
西山在古牛降北7.5公里,占大鎮向陽村境內。海拔400米左右。
筆架尖在西山西南7.5公里,占大鎮占坡村境內,海拔643米。
奇峰舊志稱靈山。在古牛降北偏西4.5公里,占大鎮奇峰村境內。海拔600米左右。有路通古牛降頂峰。山上有七井洞。
龍鬚嶺在古牛降西偏南6.5公里,為占大鎮聯盟村通往祁門縣之小路。嶺頂海拔784米。
斗笠尖在龍鬚嶺東1公里、占大鎮和祁門縣交界處。海拔1070米。
櫸根嶺在古牛降西南12公里,珂田鄉新店村與祁門縣交界處,嶺頂海拔645米。為珂田鄉通往祁門縣之山道。陸延齡《貴池縣誌》載,櫸根嶺上有無上庵。鹹豐間,曾國藩部建置石塹於此。
石板嶺在櫸根嶺西偏北7公里,珂田鄉源頭村境內。海拔326米。為通往東至縣之小道。
老虎頭在櫸根嶺東3公里,珂田鄉與祁門縣交界處,以形似虎而得名。海拔934米。
仙寓山在櫸根嶺西南6公里,珂田鄉與祁門、東至兩縣交界處。海拔1376米。
七里橫排距仙寓山主峰北1公里,是仙寓山山脈之一支。梅拔1000米左右。
胖姑嶺仙寓山主峰東北1.5公里。海拔918米。

休寧縣

境內,黃山余脈自北面延伸入境,呈低山斷續分布於縣境北部,平均海拔高度300~500米,少數山峰在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有:
三縣尖:在儒村鄉北端,與黟縣、歙縣交界,海拔852.7米。因其主峰為三縣交界處而得名。
油火山:在南塘鄉北部,海拔814.9米。
金蛇嶺:在儒村鄉與南塘鄉交界處,海拔570米。
朱無里:在金蛇嶺南面1.5公里處,為儒村鄉和南塘鄉的界山,海拔842.2米。
鸚鵡尖:在南塘鄉東北邊緣,與歙縣交界,海拔842米。
花嶺:在儒村鄉、藍田鄉之間,西與黟縣交界,海拔402米。
馬鞍山:在南塘鄉西部邊緣,與藍田鄉交界處,海拔572米。
金龍山:在南塘鄉西南,與藍田鄉交界處,海拔795米。
白雲峰:在藍渡鄉北端,海拔761米。俗名“佛子山”,舊有“大士祠”,為禱雨之處。
雲頭山:在岩前鎮東北與藍渡鄉交界處,海拔805米。
松蘿山:在萬安鎮和新塘鄉交界處,主峰在萬安鎮境內,海拔881.8米。為松蘿茶產地。山上原多松蘿,因此得名。
金竺山:在萬安鎮東北邊緣,與歙縣交界,海拔732米。
金佛山:在新塘鄉北部,海拔688米。傳說曾有人在此掘得金佛,故名。
此外,本縣還有位於岩前至渠口一帶的齊雲山諸峰,主要山峰有白岳、齊雲、象山、獅山、南山、太山、萬壽、岐山、茆山等,最高峰廓崖海拔585米。

祁門縣

本境主要山脈有黃山山脈自東北入境。主脈呈70°方向西至赤嶺口。支脈向西行為西北諸山,有大曆山、古牛大崗、高低二嶺、櫸根嶺、仙寓山,折向西南為西峰山、新安山、良禾嶺。東南諸山其脈自休寧縣率山(一名張公山)北延入境為梅南山,向東行為草塢尖、毛坑嶺、牛軛嶺、胭脂降、王公蜂;轉向北行為風屏坳、周嶺,復向東行為一心嶺;西折為棍子嶺及大洪嶺。中央諸山自大洪嶺左折向西南行為平鼻山、王九峰、樟嶺、白茅嶺。境內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餘座。現將名山大山擇要列後:
古牛大崗 界於本縣西北彭龍鄉、箬坑鄉與石台縣占大鄉、大演鄉之間,山脊主要延伸方向呈75°,最高峰古牛降海拔1728米,1982年,定為省自然保護區。
大曆山 舊名林歷山,在彭龍鄉,接石台縣。主峰歷尖海拔1526米。
望江尖 在古溪鄉東源行政村,海拔1126米,意謂峰頂能望到長江。
新安山 在縣西新安鄉,因奇秀異於眾山,新安郡名取此。
西峰山 在閃里鄉,上有西峰寺,據傳為五台僧所遺。
大洪山 又名大共山,在大坦鄉,大洪水(閶江上游)源於此。大洪嶺海拔789米。
鳳凰山 在縣城南,海拔200米,上有文峰塔。
祁山 在縣治東,海拔237米,飄舒若旗。
閶門山 在縣治南,有巨石夾流水相對,其狀如門。
赤嶺 舊名血嶺,界於彭龍鄉與赤嶺鄉。赤嶺頭海拔422米。《祥符經》云:赤嶺下有大溪,昔人為梁取魚,魚不得下,遂夜飛越嶺而去,人復張網嶺上,其飛不過,皆化為石,遇雨則赤,故名。
仙寓山 位於本縣與石台縣、東至縣交界處,海拔1375.7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