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刺蓋魚

黃尾刺蓋魚

黃尾刺蓋魚,Pomacanthus chrysurus,蓋刺魚科刺蓋魚屬。本魚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葛摩、東非、馬達加斯加、紅海、南非、塞席爾群島、斯里蘭卡、葉門等海域。

黃尾刺蓋魚(Pomacanthus chrysurus)有一個很奇特的別稱叫做耳斑神仙魚,是因為在幼年時它的體色上有很多回狀紋路,類似耳朵的輪廓。這種魚生活在西印度洋塞席爾群島及阿爾達布拉島周邊海域,活動在珊瑚礁繁茂的地區,它們的幼年至成年期間外貌有很大變化,標誌性的尾鰭在成年後才會變成黃色,引人關注。

基本介紹

深度,特徵,生態,經濟利用,品種簡介,飼養方法,注意事項,

深度

水深3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長卵形,側扁,吻短稍尖,口小。幼魚體為藍色鑲弧形白色紋,成魚體色在頭部附近為褐色而身體為深褐色,體側具有6至7條白色垂直條紋,頭部及腹鰭、臀鰭上具有藍紋,尾鰭黃色,具有白色斑紋。背鰭硬棘13至14枚、背鰭軟條17至19枚;臀鰭硬棘 3枚、臀鰭軟條18至19枚。體長可達33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在珊瑚茂盛的岩礁區,通常單獨出現,屬肉食性,以海綿、海鞘等為食。

經濟利用

可作為觀賞魚,但較少在水族館中看見。

品種簡介

黃尾神仙魚是東非沿海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神仙魚,身價頗高。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絕食1個月,也不見消瘦。如果你飼養這種神仙魚,那請不要混養過小的魚類,如蝦虎或小型隆頭魚,因為它氣急敗壞的時候會吃掉這些小魚。

飼養方法

目前耳斑神仙在貿易中並不多,多為625px左右的亞成體,如果能見到375px以下的小個體,實數不易。在挑選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小個體,大號的個體往往會在引入後絕食。有人認為利用投放小皇后神仙刺激耳斑興奮地追打,可以幫助它開口吃食,但這太殘酷了,不建議試用。在刺蓋魚家族中它無疑是最小的一種,最大的個體也只有750px。但兇猛程度卻不遜色給大個體的法仙或北斗,在與其它神仙混養時,要儘量保持其體形處於略勢。
只要這種魚在水族箱中開始吃東西了,那么任何人工飼料都是可以被接受。它們喜歡攻擊五爪貝等軟體動物,但對大多數珊瑚都沒有太多興趣,所以可以飼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中。任何情況下,絕對不要出現兩條耳斑神仙在一起,不論是成體還是幼體,它們都具有強烈的排它性。對於水質和溫度,只要其它神仙魚能接受的,它絕對都可以承受。

注意事項

和產與大西洋地區的神仙魚類似,當酸鹼度和硬度太低時,這種魚也容易患淋巴囊腫疾病。建議最好給它經常換些新鮮的海水,適當添加氫氧化鈣和碳酸氫鈉也是提高硬度和酸鹼度的好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