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

黃大發

黃大發,男,漢族,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國小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現任團結村名譽村支書。

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民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渠”。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5月13日,貴州省委授予黃大發“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9月,獲得“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類)。

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大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貴州省遵義市
  •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
  • 職業:村長、村支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類)
    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貴州省第五屆道德模範
    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
    2016年入選“貴州榜樣·最美人物”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人物榮譽,人物評價,影視形象,

人物經歷

1958年至1963年任楓香區野彪公社草王壩大隊大隊長。
1963年至1966年任楓香區野彪鄉草王壩村主任。
黃大發在大發渠黃大發在大發渠
1966至1992年任楓香區野彪鄉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1992年至2004年任平正鄉野彪辦事處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2004年至今在家務農。
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事跡

36年來,黃大發忠實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帶領民眾絕壁鑿天渠,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當地的缺水問題,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被當地民眾稱為“當代愚公”。
黃大發在修渠黃大發在修渠
草王壩曾缺水嚴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來回要走兩個小時。1958年,黃大發當選草王壩大隊大隊長。他許下承諾“一定要想方設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這句話成了黃大發的人生信條。由公社牽頭,村里組成施工隊,黃大發任指揮長,開始修建“紅旗大溝”,打通隧道建成溝渠,引來大山背後的螺絲河水。由於資金、技術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長的隧道,水渠後來被廢棄。但黃大發並沒有放棄,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執念:我是村支書,有責任修通水渠,解決村里人畜飲水問題,改變貧困現狀。1989年,54歲的黃大發向組織申請到楓香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
黃大發在修渠黃大發在修渠
經過多方奔走和申請,1992年底,修渠工程終於立項。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著大雪開工。黃大發既當指揮長又當技術員,年近六旬的他總是沖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時,一處倒懸的崖壁成了難題,年近六十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懸崖測量。修渠期間,黃大發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承受著悲痛,堅守在修渠一線。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河水第一次滿滿當當地流進草王壩村。民眾以黃大發的名字給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
黃大發在修渠黃大發在修渠
水渠修好後,為了兌現“帶領村民致富”的諾言,黃大發把精力又放在脫貧致富上。他先後帶頭搞起養殖業種植業,帶領民眾“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

人物榮譽

曾先後被遵義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多次被授予縣、鄉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是貴州省第五屆道德模範。2016年入選“貴州榜樣·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跡,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7年5月13日,貴州省委授予黃大發同志“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
2017年7月24日,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2017年9月,獲得“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類)。
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人物評價

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黃大發同志半輩子堅持帶領民眾在懸崖絕壁上鑿渠引水,面對困難不退縮,遭遇失敗不氣餒,主動尋求科學方法,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民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黃大發同志以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書寫了絕地逢生的精彩傳奇,展現了貧困山區黨員百折不撓的獨特魅力。黃大發同志是艱苦貧困山區中苦幹實幹引領民眾奮力脫貧的傑出代表,其奮鬥史是一部典型的“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活教材,是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標桿,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政府網評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200多名民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民眾親切譽為“大發渠”。他帶領民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新華社評
3年,“頭牛”拉犁耕耘希望的田野,這是塘約村支書左文學的年份。6年,“羊書記”脫貧攻堅大情大義,這是姜仕坤紮根晴隆忘我奉獻的年份。13年,啃山不止挖通進村隧道,這是“女愚公”鄧迎香的年份。36年,絕壁鑿出貴州“紅旗渠”,這是老支書黃大發的年份。年份不同,一樣精彩,一樣醇香。“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青山不負英雄志,“年份”未必付紅塵。堅守有成、實幹有成,“年份英雄”的精神張力必然能激起最廣泛的共鳴: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更多的獲得就在前方,但通達之路絕非坦途,依然需要一股“啃穿山洞”、“絕壁天河”的英雄氣縱橫馳騁。青山無言,大地無言,卻是最厚重的史冊。在這本史冊上,當“年份英雄”成為普遍的價值追求、成為共有的精神常態,多彩的貴州必定能刻下更加多彩的幸福畫卷。(貴州日報評)
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個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誓言。大發渠,雲中穿,大夥吃上了白米飯。三十六年,為夢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滄桑了面孔,但初心不變。(感動中國組委會)

影視形象

以黃大發為原型的現實主義電影《天渠》在京首映,影片根據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的先進事跡改編,講述了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克服艱難困苦,帶領民眾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渠”,實現脫貧致富的奮鬥歷程,深入刻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決心幹事創業的崇高品質。據悉,黃大發曾獲得全國“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等稱號,以及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電影《天渠》中鄭強飾演的黃大發電影《天渠》中鄭強飾演的黃大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