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坤

姜仕坤

姜仕坤,男,苗族,中共黨員,貴州冊亨縣人,1969年12月生,在職法學本科學歷。曾任貴州省晴隆縣委書記。

2016年4月12日6時40分,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6歲。

2018年6月,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仕坤
  • 國籍:中國
  • 民族:苗族
  • 出生地:貴州貞豐
  •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 逝世日期:2016年4月12日
  • 職業:公務員
  • 畢業院校: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貴州省“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人物榮譽,事跡記念,

人物生平

1988.09--1990.07, 在貴州省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習;
姜仕坤
1990.08—1992.02, 貴州省冊亨縣坡坪區公所辦公室秘書;
1992.02—1993.04, 任貴州省冊亨縣坡妹鎮經濟科技辦公室副主任;
1993.04—1997.05, 任貴州省冊亨縣坡妹鎮副鎮長(其間:1994年9月至1996年6月,在貴州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及文秘專業脫產學習);
1997.05—1998.12, 任貴州省冊亨縣坡妹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1998.12--2002.12, 任貴州省冊亨縣者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其間:1998年8至1999年1月,在黔西南州委黨校中青班學習);
2002.12—2006.10, 任貴州省安龍縣政府副縣長(其間:2002年9至2005年1月,在貴州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學習<函授本科>,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在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經貿委掛職學習,掛任青山區經貿委委員、副主任;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在貴州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
2006.10—2009.10, 任貴州省安龍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2009.10—2010.01, 任貴州省黔西南州建設局黨組書記;
2010.01—2010.02, 任貴州省晴隆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理縣長、黨組書記;
2010.03—2014.08, 任貴州省晴隆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2014.08—2016.04, 任貴州省晴隆縣委書記
2016年4月12日6時40分,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同志在廣州出差期間,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在廣州暨南大學附屬醫院去世。

人物評價

赤子之心 公僕情懷
——追記晴隆原縣委書記姜仕坤
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他是很富有的人,同事因他離去淚流滿面;
如果說,悲傷是一架天平,他的分量叩擊人心,百姓因他倒下傷心哭泣。
2016年4月12日,在晴隆縣脫貧攻堅戰場奮戰了6年的原縣委書記姜仕坤積勞成疾,因突發心臟病去世,生命定格在46歲。
姜仕坤走了,這位苗族漢子在生命光芒激情綻放的時候,匆匆告別他的同事、親人和朋友,告別他深深熱愛的晴隆山水、父老鄉親。他用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忠誠無私、執著追求,用對黨的赤子之心、對人民的公僕情懷,踐行著時代的使命和擔當,在貴州高原上譜寫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生命壯歌。
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生命的最後日子與病魔作戰
這是晴隆縣委副書記王琴對姜仕坤同志生命最後日子的片段回憶——
4月6日上午,他在興義參加發展倍增計畫專題會,中午趕到晴隆,召集我們研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到深夜。
4月7日,他參加全省項目觀摩會,從興義、安龍到興仁。他讓辦公室通知我,下午5點到觀摩會晴隆縣參觀點的沙子鎮三合村匯合,商量如何把草地畜牧業扶貧情況向與會人員匯報清楚。7點過鐘我們才吃晚飯,隨後又繼續商量工作到晚上10點鐘,他才連夜趕回興仁。
4月8日上午,他隨觀摩團一道來晴隆,到參觀點匯報工作,下午隨團觀摩普安項目後入住貞豐。
4月8日下午,我準備收拾行李到省委黨校學習,他電話通知我帶相關人員來貞豐,在貴峰酒店商量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晚上我們開會時看他氣色不好,感覺他中氣不足。會開到晚上10點半鐘,我們勸他早點休息。
4月9日上午,貞豐項目觀摩結束後,他趕到省里參加下午的總結會。晚上,他又在省政協三樓會議室,聽取王志綱工作室對晴隆縣旅遊帶動全域發展的總體策劃介紹,並連夜趕回興義參加第二天早上的易地扶貧搬遷大會。
4月10日中午,他回到家中吃午飯,由於咽不下去,一碗飯吃了兩個多小時,他的愛人王作艷勸他一定要放下工作去檢查身體。吃飯期間,他打了幾個電話,最後一個電話叫駕駛員中午1點半開車接他去黔西南州政府辦事。事情完畢後,他下午4點半趕去機場,前往廣州出差。到廣州後,他感到身體不適,儘管遵醫囑吃下天天帶有的速效救心丸,可是誰能想到,40餘小時後,4月12日清晨,他在廣州暨南大學附屬醫院去世。
我是農民的兒子,要做對得起農民的事情
“我是農民的兒子,不能辜負組織的重託,要做對得起農民的事情。”
出生在冊亨縣邊遠山村的姜仕坤,骨子裡有深厚的農民感情。
激情燃燒的貴州,從2010年開始,在科學發展的春天裡,以奮力衝刺的速度,掀起了“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比學趕超熱浪。就在“兩加一推”發展春潮前的2009年1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和重託,帶著責任和使命,姜仕坤從黔西南州建設局調到晴隆縣,擔任縣委副書記,並於次年3月當選晴隆縣縣長。2014年9月,他履職晴隆縣委書記。
從黔西南州直屬部門到晴隆縣主政,擺在眼前的,是深度貧困的農村,需要幫助的眾多農民,他深感肩上擔子不輕。
姜仕坤(左)到晴隆縣長流鄉調研姜仕坤(左)到晴隆縣長流鄉調研
面對“石漠化嚴重、貧困面大”的實際情況,他首先看準既能實現綠水青山,又能贏得金山銀山的種草養羊產業。
種草養羊是晴隆縣比較成熟的富民產業。由於起步早,到2010年,種草養羊已經成為晴隆縣治理石漠化、實現民眾增收的“雙贏產業”,“晴隆模式”成為國家有關部委在南方喀斯特地區推廣的治山治水、治窮致富的生態產業。
但是,姜仕坤在調研中發現,這一產業的覆蓋面還不寬,現有成果局限於扶持了一批養羊大戶,很多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
外出務工儘管增加收入,但是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現象。如果種草養羊能覆蓋千家萬戶,吸引外出人員返鄉,那扶貧步伐就加快了。
他找到縣養羊專家、草地中心主任張大權。張大權說,曾經通過扶貧方式幫助貧困農民養羊,但很多農民防疫技術不到位,缺乏管理措施,養羊成功率不高。
“種草養羊要造福千家萬戶,產業的根基一定要放在農戶身上。一定要堅定信心,晴隆的發展就像二十四道拐,雖然曲折,但總會前進的。”姜仕坤對張大權說。
2010年冬天,晴隆縣政府辦接到中營鎮老坪村養羊戶電話求救,說自己家裡的羊最近接二連三無故死亡,希望領導幫忙看看。姜仕坤當時正在下鄉調研,他當即撥打電話,請張大權趕往中營匯合,前往民眾家中了解情況。
“姜縣長現場一看,死了9隻小羊羔,再一問,大致就知道了具體原因。因為養羊戶發展較快,一年時間就增加到了200多隻羊,冬天草料儲備不足,導致一些小羊羔因為搶不到吃的餓死。”張大權說,姜仕坤當即就協調500公斤草料前來救急,並且聯繫買家,幫助農戶緊急銷售了部分適齡肉羊。
找到了民眾散戶養羊死亡率高的癥結,姜仕坤與張大權進一步拓展壯大養羊產業的思路:“草地中心在解決養羊技術和防疫問題的基礎上,把有限的項目資金變成政府貼息,讓農民自己向銀行貸款買羊,農戶有了全部產權,養羊的積極性會更高。通過扶持小戶,把小戶培養成大戶,讓無獨立養羊能力的人給大戶務工。這樣一來,有限的扶貧資金撬動了金融部門參與扶貧,民眾脫貧的面更寬、步子更快。”這一突破讓張大權驚喜不已,後來被總結為“晴隆模式”升級版的構成要素之一。
解決了千家萬戶農民種草養羊的問題,姜仕坤又把目光盯在品種改良和市場銷售上。
“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養殖黑山羊為主,但在國內肉羊市場上,綿羊卻占百分之七八十。姜書記提出,要擴大綿羊養殖占比。”在張大權的記憶中,提出這一構想後,姜仕坤不僅大力支持科研試驗品種改良,而且專門在飯店、餐館等終端市場和具體交易環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
很快,通過對外合作,以本地湖羊、杜泊羊和科爾索羊為父本,引進澳洲牡羊為母本,依靠胚胎移植,個大體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晴隆羊”誕生,全縣山羊與綿羊的占比各達到50%,並成功推進“南羊北進”,打開了慣食綿羊的北方市場。
打開市場的關鍵在企業。為此,姜仕坤與入駐晴隆縣的海權羊肉加工廠董事長托尼成了知心朋友。
“我與姜書記2010年初認識,是他主動找我,我們在工作中有過爭論,我關心的是企業的發展,他關心的是產業的發展;我看中的是企業的利益,他看中的是農民的利益。我後來明白了,有了產業,企業才能生存,企業利益和農民利益是協調統一的。”托尼表明自己的觀點後,向記者講述姜仕坤6年來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的點點滴滴。
2010年春節前,托尼與姜仕坤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正是海權肉羊加工廠項目前期啟動階段。那是姜仕坤到晴隆履職後,第一次來到該企業,協調推進海權肉業項目。此後,姜仕坤隔三岔五常往項目工地,現場辦公。
“姜書記一直擔心,養殖規模擴大之後,農戶的羊銷售不出去怎么辦?好多人家為發展養殖都欠下幾萬塊錢的銀行貸款。”
2012年8月,為專題研究“晴隆羊”的市場銷售問題,姜仕坤專門召集有關部門和企業座談。
當天晚上,帶著很多沒想透的問題,姜仕坤又找到托尼。
“半夜兩點多,他看我還在發微信朋友圈,知道我還沒睡,開著車就從縣城來到廠里,很細緻地問了很多問題。他說,對於肉羊的銷售問題,心裡沒有底他就睡不著覺。”
在托尼的記憶中,不論在晴隆縣還是一起在外地考察座談,姜仕坤與他這樣的深夜暢聊,一年總有那么四五次。
托尼說,也就是在晴隆這幾年時間,他和姜仕坤的頭髮幾乎同時由黑變白。
張大權和托尼兩位養羊產業專家認為,姜仕坤主政晴隆縣期間,“晴隆模式”實現多個方面的升級換代——
打造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第六代“晴隆羊”,培育了適合南方草山薄土層的改良版“皇竹草”等多個草種,全面推動“晴隆羊”的品牌形成。
通過改革嘗試,讓“晴隆模式”從單靠項目支撐的生態扶貧模式,向社會化產業轉變。
加強與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技術合作,推動了“晴隆羊”國際化發展步伐。
在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後,是晴隆縣的畜牧業迅速發展壯大。2015年底,全縣人工種草由2010年的20萬畝發展到48萬畝,羊存欄總量從30萬隻發展到52.8萬隻,肉羊基地由過去的20個發展到88個,種草養羊覆蓋全縣14個鄉鎮2萬戶,養羊戶創收總額超過4億元。
沒有貧困民眾的小康,就沒有晴隆的全面小康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區域的晴隆縣,山高谷深,地少土薄,民眾貧困,石漠化嚴重。喀斯特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53%,坡耕地占65%,人均耕地僅0.77畝;全縣沒有一個千畝以上的壩子;雖然是全省暴雨中心,喀斯特地貌卻不存水,工程性缺水嚴重。惡劣的生存環境,使晴隆縣成為全省最貧困的4個縣之一。
姜仕坤上任伊始,擺在面前的是一堆發展難題——
整個縣城僅1.7平方公里,人口才2萬多。街道狹窄路面破損,吃水靠五級提灌,受缺電影響不能有效保障,家家都備有大水桶盛水。縣城的設施和規模,還比不上別的縣市一個像樣的鄉鎮。
與縣城一樣讓人感嘆的,是通鄉公路破損和危險,很多地方只有越野車才能行走,很多村不通公路;不少地方土地貧瘠解決不了溫飽,年輕人只好外出務工。
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晴隆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3450元。全縣32萬多人口中,有18萬多貧困人口。城鎮化率僅23.5%,森林覆蓋率僅36.6%。
面對民眾深度貧困、石漠化嚴重、城鎮化率低、基礎設施落後、民生工程滯後等疊加困難,姜仕坤與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統一思想,以“晚乾不如早乾,要乾就要乾好”為座右銘,把晚上當做白天用,雙休日當做工作日,以“拚命三郎”的幹事作風,以“做一樁事,成一樁事”的務實效率,一口口地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爭搶加快發展的時間和機遇。
改變城市現狀是當務之急——
面對城市容量小,周圍地形破碎,小攤小販占道,交通擁堵的現狀,姜仕坤與縣建設局、國土局的幹部職工一道,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走遍縣城旮旮角角,廣泛徵求社情民意,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確保征地拆遷如期完成。同時,通過聯繫農發行爭取貸款支持,及時兌現補償款和解決發展資金。
交通建設是當務之急——
面對很多村不通公路的交通現狀,在縣裡無資產抵押銀行貸款的困境下,姜仕坤幾次上門找到黔西南州公路局,由公路局出面貸款,晴隆縣作擔保,保證了6000多萬元建設資金及時到位,對通鄉公路進行油化和修建安全防護欄,並整合新農村建設等各類資金,新修和改造通村公路,建設通組路和連戶路。
農民致富是當務之急——
為了尋找農民致富的路子,姜仕坤不辭辛勞,經常白天進村入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基層最前線訪貧問計,到企業調研座談,晚上回城後又召開會議到深夜,尋找產業發展出路,形成了“羊、茶、果、蔬、煙、薏”的六大特色產業並付諸行動。
深入邊遠貧困鄉村察民情、解民憂,與民眾算發展增收賬,為民眾找發展出路,是姜仕坤多年的工作常態。由於對農村工作熟悉,姜仕坤基本成為解決民眾問題的活字典,幹部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他耐心細緻教方法,並儘量抽出時間現場辦公。在他的心中,根植著深厚的農民情結。他經常對農業龍頭企業和金融部門說:“要把利益讓給老百姓,只有老百姓發展起來了,大家才有發展。”他有一個樸素理念:“沒有貧困民眾的小康,就沒有晴隆縣的全面小康。”他獲得了“羊書記”、“農民書記”、“算賬書記”等民眾口碑。
數字顯示,“十二五”期間,晴隆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20.8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55.13億元,年均增長17.5%;財政總收入從3.4億元增加到7.63億元,年均增長1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1.15億元增加到79.28億元,年均增長48.04%;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329元,貧困人口減少8.6萬人,下降到7.91萬人,小康實現程度達86%。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億多元,城鎮化率達33%。完成營造林面積44.34萬畝,全縣森林面積達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2.24%。這一切,凝聚著姜仕坤和晴隆縣幹部民眾的心血和汗水。
時序跨進“十三五”,是晴隆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
2016年初,黔西南州委將全州8市縣、義龍試驗區劃為五大戰區,推行戰區制,組建突擊團,簽下軍令狀,打響攻堅戰。姜仕坤所率的晴隆縣是脫貧攻堅第二戰區,到2018年,所有貧困鄉鎮要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7.9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但是,軍令如山!必須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勁頭高位進入。
2月26日,晴隆縣召開脫貧攻堅千名幹部包保幫扶誓師大會,姜仕坤帶頭莊嚴宣誓——“脫貧攻堅、我是黨員、向我看齊”,他在大會上動情地說:“作為黨的幹部,必須是民眾的貼心人,要做到態度上親民、為民、依民,工作上講真情、辦實事、出實效。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馬上就辦,一抓到底,水滴石穿。”
會後,姜仕坤帶領縣委領導班子率先垂範,全縣2878名幹部迅速深入貧困戶家中。
邊遠的大田鄉是姜仕坤的扶貧聯繫點。針對該鄉大田村蘭蛇等4個村民組地理條件惡劣,不適宜人居,他與村民們共商,和老百姓算收入賬,動員大家易地搬遷,搬到生活條件好的縣城,獲取更好的發展,得到村民積極回響。
在第一輪精準識別貧困戶時,姜仕坤來到大田村鷂子村民組貧困戶肖長青家。了解到肖長青會電焊技術,他當即協調1萬多元資金,為肖長青購置了一套電焊設備,在大田街上租了一個門面開起電焊鋪。如今,肖長青平均每月收入三四千元,生意越來越好。
在大田鄉董箐村砂下村民組,姜仕坤曾於2015年5月來到低保戶王東家,為其協調4860元幫扶資金購買了一頭母牛犢。今年3月初,姜仕坤再次來到王東家,看到牛犢已經長大很多,並且圈裡新增了一頭母豬,一問,原來是從別家租來餵,下崽後進行分成。農戶自覺脫貧的行動讓姜仕坤笑了,他立即自掏腰包,拿出身上所帶的1800元錢,安排當地幹部為王東家買一頭帶崽母豬。如今,王東家的母豬已經下了9頭豬仔。
清正廉潔,心中裝著家國,卻沒有自己
姜仕坤生長於冊亨縣坡妹鎮鄉下的一個苗族家庭。1990年7月,姜仕坤畢業於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學校,同年8月分配到坡妹鎮工作。憑藉著踏實工作的作風,姜仕坤一步一個腳印,在基層多個崗位鍛鍊後,走上了縣級領導崗位。
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縣委書記,姜仕坤不斷通過學習強化自己的黨性修養和工作能力。工作之餘,看書是姜仕坤的最大愛好,在他住處的書櫃裡,裝滿了各種與工作相關的業務書籍。而記者見得最多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系列書籍和方針政策、法律紀律的讀物。他就是通過不斷學習,培養自己的黨性,增強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黨的培養和長期的學習,使他形成了堅定的政治立場,對黨的培養懷感恩之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關心他人細緻周到,形成了堅定的黨性原則和個人人格魅力。
“我是2011年底到晴隆任縣委書記的,和仕坤同志共事兩年多時間。仕坤謙虛、謹慎,辦事講原則,基層工作經驗豐富。”黔西南州委常委、興義市委書記許風倫回憶與姜仕坤相處的時光,由衷感言:“在幹部問題上,仕坤看人很準,我們都喜歡踏實務實的幹部。他所建議提拔重用的人選,都很公道正派,現在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
“仕坤書記勤勤懇懇,一心為公,關心同志,待人真誠。他既是班長,又是兄長,晴隆的發展,一點一滴都凝聚著他的心血。”縣長查世海說。
“說實話,被派到長流鄉任黨委書記,我當時是不太願意。”長流鄉黨委書記李秀松說,他在縣委辦工作時就是正科級,家中的孩子又身體不好,別人認為書記身邊的人會得到一個好職位,沒想到卻被安排到邊遠鄉鎮。當時姜仕坤這樣動員:“年輕人就要到最艱苦的地方鍛鍊,最艱苦的地方都挺過來了,以後就沒有什麼工作乾不好。”李秀松介紹:“為了鼓勵我搞好長流鄉工作,姜書記不時抽時間去調研指導,還在縣裡的會上表揚我。針對我孩子的疾病,他說興義有一位盲人按摩師手法很好,他經常去按摩腰椎,勸我帶孩子去按摩。”
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縣委書記,姜仕坤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從不肯多浪費公家一分錢。
“2012年,我們一行人去省農發行聯繫貸款事情,晚上住宿時,先聯繫180元一個房間的酒店,他說太貴,後來我們住在一家招待所,100元一個房間。他說晴隆很窮,該節約的點點滴滴都得節約,當領導就要帶好頭。”晴隆縣住建局局長姜文新說。
對於姜仕坤生活簡樸節約,體會最深的是駕駛員小朱。“我跟書記開車6年來,吃粉都吃怕了。他說他忙,自己的出差費由我填報,用來解決出差途中的一伙食。不管早餐和午飯,我們經常是一碗粉解決。”
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縣委書記,姜仕坤對父母有一顆孝敬之心,對孩子有一顆慈愛之心,對妻子卻有太多愧疚。
“我到過姜書記在冊亨鄉下的老家,他家父母住的還是幾十年前的老瓦房,煮飯還是土煤火。他儘管工作忙,每年還是要抽一兩次時間去看望父母。他母親腰椎間盤突出,他曾兩次送母親到昆明看病。”姜文新回憶。
最讓他牽掛的,是他的女兒田姍靈。“我讀國中時一度叛逆心重,學習下滑,寫過檢查。爸爸知道情況後,每到周末儘量抽時間來陪我,哪怕是一兩個小時。我們更多是電話溝通,在電話里,爸爸勸我多讀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爸爸還推薦一些好書給我讀。”回憶過去的幸福時光,就讀深圳大學的女兒淚流滿面。
最讓他抱歉的,是妻子王作艷。
王作艷向記者傾訴——
“我在州財政局工作。我們結婚20多年了,在一起的時間太少,都是兩地分居。本來高速公路通車了,興義到晴隆不算遠,可以周末來看他,但來了也白來,因為他工作太忙,一天到晚不是下鄉就是開會。我對他關心不夠,也無法關心。”
“他平時愛好是看書,寢室里到處都是書,每次回家都要帶回一大堆書。他說,我讀的書比別人少,要多看書,多學習,才能搞好工作。”
“他進步,我高興。但覺得兩地分居時間長,只希望平平淡淡過。他說:‘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麼,你應該知道,你默默奉獻,我理解,你一定要支持我。’”
“他是一個很稱職的丈夫,到興義出差,只要能擠出時間,他都來陪我,哪怕是一兩個小時。”
“2012年,為了接送女兒上學,我買了一輛14萬元的大眾車,貸了兩年的款,用他的工資還,每月還4200元。”
“最讓他牽掛的,是我們的女兒和鄉下的公婆。每逢春節,他儘量抽時間,和我一道去看公婆。他說他退休後準備回老家養老,只要提到老家,他兩眼放光。”
心中裝著工作,心中裝著同事、親人,卻全然忽略自己。
在同事們的眼裡,手提一個用了多年的帆布公文包,冬天,穿一件風衣;春天和秋天,一件灰色夾克和一件青色夾克換著穿;夏天,幾件襯衣換著穿,是縣委書記姜仕坤留給大家的印象。駕駛員小朱說,姜書記的住處最多的是書,最少的是衣服。一年四季就幾套衣服換著穿,帆布公文包用了4年多。
說起陪伴姜仕坤書記的六年時光,小朱說:“累,感動。”
“我跟書記開車的這些年,每年行程近9萬公里,平均每天200多公里,經常下鄉,或到貴陽、興義開會、跑項目,非常辛苦。我今年35歲,比他年輕11歲,將心比心,他怎么撐得住?”
“他的病是累出來的。”小朱說,姜仕坤書記有腰椎間盤突出疾病,經常坐車是歪著坐,躺著坐。為了讓他在車上休息,我開車時從不放音樂吵他,以前開車他睡得著,後來睡不著了,經常在車上打電話聯繫工作。
“書記本來就很辛苦,但他經常關心我,還關心我的家人。去年我爸患癌症,他還抽時間去看望和安慰我爸。”
“書記走了,這些天我心中悲痛,一直睡不著覺。我8歲的兒子建議我把書記的照片洗來掛在牆上,可以經常看。從他身上我得到的收穫,就是對老人要孝,對黨要忠,對朋友要親。”
姜仕坤走了。噩耗傳到晴隆縣,幹部民眾哭泣流淚。4月18日,姜仕坤遺體告別儀式在興義殯儀館舉行,晴隆縣許多幹部民眾自發趕往送行,94歲的副廳級離休幹部趙善平和84歲的黔西南州原州長李昌齊也親自前往,為晴隆縣人民公認的好書記送上最後一程。4月27日至29日,記者在晴隆縣採訪,受訪的30多名幹部和民眾淚水漣漣,哽咽哭泣,深切懷念他們心中的好書記。
一支蠟燭,燃燒的光芒越大,損耗的速度就越快。為了晴隆人民儘快邁向小康,姜仕坤牢記黨的宗旨,肩挑責任和重擔,把生命當蠟燭燃燒。而當春蠶絲盡,蠟炬成灰,生命激情燃燒中所釋放的巨大光芒,將以崇高、忠誠和無私的精神力量,讓人震撼和景仰,定格成為永遠值得懷念的風景。

人物榮譽

2016年6月,中共黔西南州委追授姜仕坤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6年6月,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追授姜仕坤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6年11月11日,原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同志被追授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下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榮譽稱號大會暨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
2018年6月,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事跡記念

2017年5月,一部根據“焦裕祿”式好乾部、“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已故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爸再愛我一次》日前在貴陽殺青,電影通過藝術化手法,再現了姜仕坤擔任貴州晴隆縣委書記期間的感人故事。此片由貴州省文聯、貴州省電影家協會聯合攝製、貴州溫暖四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匯聚了由立平、牛犇、寇振海、范艷華、鄧鋼、吳丹尼等藝術家和演員,該片導演由青年音樂才俊熙道擔任。
影片大部分場景是在姜仕坤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貴州晴隆拍攝的,拍攝期間恰逢姜仕坤逝世一周年祭日,劇組在拍攝現場為他舉行了哀悼儀式。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拍攝後,由立平感慨頗多,他說:“姜仕坤是貴州人的驕傲,是苗族人的驕傲;扮演姜書記的過程,也是向他學習過程,感受他人生的過程....。.他比我還年輕,46歲就英年早逝,我很痛心,想演好姜書記,光靠演技是不行的,更需要演員的真誠....”
姜仕坤因心臟病突發,去年4月12日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工作期間一直患有痛風、心肌梗塞等疾病,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在他擔任縣委書記期間,積極倡導發展晴隆羊等地方產業,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羊書記”。他常年深入田間村鎮,平均每天235公里車程,為晴隆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付出了巨大努力。
由立平說:“說實話,第一次讀姜仕坤的事跡後我便入戲了,這樣好的縣委書記可歌可泣。他事跡不是轟轟烈烈的,但在平凡的事跡中卻滲透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他的人格魅力,社會需要這種力量。該片屬於傳記電影,我演他要時格外用心,除了要掌握他的事業線和親情線外,他的身體狀況也是一條線,這個我不能忽視……”
為了真實再現姜仕坤,由立平在拍醫院檢查抽血化驗的戲時,提出真抽,在一個鏡頭內完成;拍最後心臟病突發摔倒在地的鏡頭時,他採用了最笨的方法——真摔,在他倒地的一剎那,只聽“嘭”的一聲,他的身體和頭重重砸在地上;由立平在劇組生活中也習慣穿著劇中的服裝,許多衣服都是他自己帶來的;在拍攝現場,總習慣拎著一個黑色手提包,裡面有劇本、水杯、人物吃的藥、筆記本和筆,甚至人物用的梳子他都帶著,他說:“這些道具我隨身帶著心裡才踏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