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丘

黃土丘

黃土丘,全稱黃土丘陵,是我國黃土高原上的主要黃土地貌形態。它是由於黃土質地疏鬆,地表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加之黃土高原地區雨季集中於七、八月份、降水強度較大,被地表流水沖刷形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丘
  • 外文名:loess hill
  • 別稱:黃土丘陵
  • 類別:黃土地貌形態
  • 形成原因:地表流水沖刷
  • 地質原因:質地輸送,植被遭破壞
釋義,分類,黃土峁,黃土梁,

釋義

黃土丘,全稱黃土丘陵,是我國黃土高原上的主要黃土地貌形態。它是由於黃 土質地疏鬆,地表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加之黃土高原地區雨季集 中於七、八月份、降水強度較大,被地表流水沖刷形成的。

分類

黃土丘按其形態可以分為兩種;長條形稱為“梁”,橢圓形或圓形的稱為“峁”。梁和峁的頂部面積都不大,但斜坡所占的面積卻很大,坡度一般為10—35度。黃土梁、峁地區地面非常破碎,溝谷密度很大。山西省的漳河、沁河上、中游流域和陝北、隴東黃土高原的北部,黃土丘分布廣泛。如革命聖地延安所在地,就是黃土梁、峁的分布區,那裡的梁、峁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相對高度為60—150米。黃土丘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植樹、種草,修築梯田,進行水土保持的任務十分艱巨。

黃土峁

黃土峁,是一種外形很象饅頭的峁,峁頂面積不大,呈明顯的穹起,周圍全呈凸形斜坡。坡度變化較大,主要分布在丘陵溝壑區。在地貌分類上屬黃土丘類。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一種地貌形態,呈孤立的黃土丘狀,頂部渾圓,坡面向四周傾斜,狀如饅頭。黃土峁生成可由於繼承了古地貌形態,或由於近代溝谷分割梁而成。大多數黃土峁是由黃土梁進一步侵蝕切割形成的,極少數是晚期黃土覆蓋在古丘狀高地上形成的。黃土峁可見於甘肅環縣、永登等地。黃土塬、墚、峁之間的關係基本代表了流水對黃土的侵蝕強度和地貌演化過程。

黃土梁

黃土梁是黃土高原上的著名景觀,長條狀的黃土丘,頂面平坦的稱為平頂梁,由黃土塬被溝谷分割而成;頂面傾斜的為斜梁,是黃土堆積在緩傾斜地面上的產物。按梁體規模大小分為長梁和短梁。前者見於六盤山以西隴中黃土區域,長度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後者以陝北眾多,長度僅數百米。
按梁的相對高程順序分為“頭道梁、二道梁和三道梁”。頭道梁的頂面代表黃土高原最高的黃土堆積面,常被分水鞍分隔為峁狀,又稱峁狀梁。頭道梁和長梁的下伏基岩面均為長條狀丘陵,分水鞍是梁體遭受坡面水流侵蝕的產物。二道梁和三道梁都是溝谷從黃土堆積的古寬谷中下切而成,基本上與黃土下伏基岩面形態無關。它們是考證黃土地貌發育歷史的重要線索。斜梁頂部的傾斜度一般為3~10°,梁坡為15~35°。梁坡坡面完整,其中上部常有細溝、淺溝等侵蝕形態,下部多被切溝分割破碎。黃土梁是黃土丘區重要的農、林、牧生產土地。受溝谷擴展影響,梁體面積日漸縮小。
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一種地貌形態類型,平行於溝谷的長條狀高地。梁長一般可從上千米至十幾千米。梁頂寬闊幾十米到幾百米,呈魚脊狀往兩側溝谷微傾,坡度一般在20°~30°之間。黃土梁是殘塬進一步被侵蝕切割而成的,或黃土直接復蓋在古梁狀地黃土梁形上。黃土梁也有寬窄之分,一般在陝北西部和隴東、隴中南部的黃土丘區,寬梁居多,即梁寬大於100米,小於100米者為窄梁。典型的黃土梁可見於陝西白于山、安塞、延安以及甘肅鎮原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