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化蛋白

黃化(etiolation)多數植物在黑暗中生長時呈現黃色和其他變態特徵的現象。植物在暗中不能合成葉綠素,顯現出類胡蘿蔔素的黃色;節間伸長很快;葉片不能充分展開和生長;根系、維管束和機械組織不發達。雙子葉植物的黃化幼苗胚軸頂端彎曲成鉤狀,頂芽展開很慢,子葉不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化
  • 外文名:etiolation
黃化,相關問題,

黃化

【植物學】黃化(etiolation)多數植物在黑暗中生長時呈現黃色和其他變態特徵的現象。植物在暗中不能合成葉綠素,顯現出類胡蘿蔔素的黃色;節間伸長很快;葉片不能充分展開和生長;根系、維管束和機械組織不發達。雙子葉植物的黃化幼苗胚軸頂端彎曲成鉤狀,頂芽展開很慢,子葉不膨大。禾穀類植物的黃化幼苗胚軸伸長,葉片捲起成筒狀而不展開。此外,如馬鈴薯塊莖中長出的幼芽,在暗中生長時也呈現黃化現象。黃化現象在被子植物中廣泛存在,在苔蘚植物和裸子植物中不明顯。在黃化幼苗的葉肉細胞中存在著很小的無色質體——原質體。原質體在照光後葉綠素才開始形成和累積,並發育成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很弱的光就能消除幼苗的黃化現象,使葉片展開並變綠,恢復正常生長。這種作用通過光敏素髮生,與光合作用通過葉綠素進行完全不同。黃化現象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當種子或其他延存器官在無光的土層下萌發時,可使貯存量有限的有機營養物質最有效地用於胚軸或莖的伸長,保證幼苗出土見光。人們常用遮光的方法生產黃化幼苗作為食品,如韭黃、蒜黃和豆芽等,因纖維素少而柔嫩可口。【化學化工】黃化(xanthation)也稱黃酸化或黃原酸化,黏膠纖維生產中的一個工序。將經老成後的鹼纖維素,加入二硫化碳(CS2)與之反應,生成可溶解在稀鹼液中的纖維素的黃原酸酯,故名黃化。該生成物呈橙黃色,能很好地溶解在稀鹼液中,生成黏稠的膠體溶液,是為黏膠溶液。由於二硫化碳是易燃、易爆的有毒液體,黃化車間需有相應的防爆措施和嚴格的管理制度。

相關問題

黃化病是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因葉綠素合成受阻而呈現出的葉片及部分膨大期果實黃化甚至白化現象。在陝西關中地區主要蘋果產區都可見到。其他作物如桃、杏等多種果樹上也有發生。
在2003-2004年度,黃化病發病面積較大,導致果品口感差、糖分低、硬度小、耐貯性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果農經濟收入及生產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果農們採用了葉面噴灑、灌根、掛吊瓶等多種矯治辦法,但大多都收效甚微。
黃化病的形成一方面濕由於根系或葉片受損或受病原菌體侵染,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與葉綠素合成障礙引起。我們在關中部分地區果園和蔬菜大棚中選取了黃化病發生嚴重的數十個樣地,分別在一個生長期的休眠、坐果、果實龐大三個時期採取了土樣,並同時採取了同等性質的正常果園土壤作為對比,對主要營養元素氮、磷鉀、有機質、以及鐵、硼、鋅、錳等中微量元素進行了測定。
經過分析發現,大部分黃化病是因某種營養元素絕對或相對營養不良引起,而營養不良的發生主要有兩點:
一、營養元素絕對缺乏
作物對鐵、硼、鈣、鋅等元素的吸收除少量根外追肥外,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取得,如果土壤中該元素缺乏,必然導致供應不足。隨著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普遍大量施用,土地產出量激增,而微肥卻沒有得到與大量元素同等的重視,結果一味地補充大量元素而忽視中微量元素,必然導致土壤中微量元素枯竭性消耗,造成缺素。
二、營養元素相對障礙
所謂相對障礙是指土壤中某種營養元素絕對值並不低下,但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作物不能夠正常吸收利用。即土壤中並不缺乏上述營養元素,只是不能吸收利用環節出了問題。
除了因根系病態而產生吸收障礙外,土壤營養環境是造成吸收障礙的主要原因。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固定作用
鐵、鎂、錳等元素在擴散過程中易與土壤中的磷酸根、氫氧根、硫酸根等離子形成難溶於水的沉澱物質,難以為作物吸收,稱固定作用。許多果農片面追求高產而大量施用能促進生殖生長的磷肥,導致土壤中磷酸根濃度大增,使固定作用更加嚴重。陝西楊凌示範區蔣家寨蔣某的獼猴桃園長年為黃化病困擾,筆者在該園調查時了解到,園中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達280毫克/千克,超出正常值5倍之多,而且還打算再追施100公斤過磷酸鈣。筆者建議他將計畫追施的兩袋磷肥省掉,其它管理措施按原計畫進行,數月後,蔣某打來電話說,往年幾乎每顆果樹都黃,卻幾乎每顆樹都不黃了。
二、遲滯作用
硼、鐵、錳等元素在土壤中移動速度要慢於氮、鉀等營養元素,即到達根系的時間較長,那是因為它們在土壤中的移動要受到許多因素的阻礙,其中土壤質地是主要因素,PH值高、粘性強、易板結的土壤對其阻礙作用更大。黃化病發生嚴重的果園,往往地勢低洼、土壤粘性較強,其原因就在於此。另外,大量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結。
三、競爭作用
果樹對營養元素的吸收主要通過離子交換進行,而一定作物的交換能力(與果樹根系、土壤質地、灌溉條件等因素有關)是一定的,在土壤中移動速度較慢的一些中、微量元素在與之競爭的大量元素數量過多時,就很容易造成營養障礙。在實際生產中,我們針對缺鈣症治明顯的果樹進行土壤測定,測其鈣含量卻往往達到4000毫克/千克以上,並不缺乏,而其葉片鈣含量卻往往不足,這種現象就主要是競爭作用與遲滯作用共同引起的。
實際上,果樹中、微量元素吸收障礙往往是這三種因素共同長期作用的結果。這三種作用是客觀存在的,但野生果樹卻罕有發生黃化病的,那是由於土壤對養分的緩衝調節能力及果樹自身對養分的選擇吸收能力調控的結果,二者共同作用,以滿足果樹營養均衡需求。但採用人為耕作之後,人們依靠改良果樹品種、大量施用化肥來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但化肥的施用卻很難做到合理、適量、適時,這樣就會導致局部一種或數種養分濃度過高,直接影響其它養分的正常流動、吸收,甚至導致土壤板結、質地破壞,久而久之,土壤、果樹有限的自我調節能力受到破壞,黃化病也就發生了。根據以上原理,我們在一些地方對果樹黃化病進行了相應的針對性治療。
綜上所述,黃化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確的矯治方法也應有步驟、有條理的緩慢糾正。我們認為應採用“治本為主、標本兼治”的方針,逐年改良。
不合理濫用化肥是形成黃化病的“本”,應從合理、平衡施肥入手治“本”。首先要做到平衡配方施肥,綜合作物需肥特性、土壤養分含量(包括大、中、微量元素)、土壤質地、氣候條件、上季畝產等因素得出正確、詳盡的施肥方案。施哪種肥,施多少,何時施,怎么施一應俱全。幾種與葉綠素合成有關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是黃化病發生的“標”,在治本的基礎上定期通過根外追肥的方式,補充一些由營養元素、植物生理調節劑、吸收促進劑復配而成的藥物,以改善作物即時營養狀況。這樣,經過科學、全面的矯正,即可取得較好的療效。雖然需要一段較長時期,但標本兼治,其綜合效益巨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