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陽盤瓠祭

麻陽盤瓠祭

盤瓠祭起源於遠古的盤瓠圖騰崇拜和盤瓠神話。盤瓠神話傳說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東晉史學家、文學家乾寶《搜神記》和范蔚宗《後漢書·南蠻傳》等書都有類似的記載,至今麻陽民間流傳的盤瓠神話與古籍記載的大體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陽盤瓠祭
  • 遺產編號:Ⅷ-5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日期:2006
基本介紹,起源傳說,流行區域,祭拜流程,傳承意義,文化價值,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南 ·懷化 · 麻陽自治縣
文化遺產名稱:麻陽盤瓠祭
麻陽盤瓠祭麻陽盤瓠祭
申報人/申報單位: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
遺產級別: 省

起源傳說

《後漢書·南蠻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夫妻……其後滋蔓,號曰蠻夷”,“今長沙、武陵蠻是也”。《風俗通義》又載:“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將犬覆缸內七天可變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間,公主憐夫饑渴提時開缸,龍犬果是人膚。但顱欠之。帝仍以女配盤瓠。”這些記載是荒誕不經的,但與麻陽民間“龍犬娶公主”、“龍犬化人形”等傳說驚奇地相似,實際上卻反映了湘西五溪地區信奉犬圖騰的影子。

流行區域

麻陽盤瓠祭多以盤瓠廟為文化活動依託,截止至2009年底已經查明的盤瓠廟(民間多稱“龍王廟”、“三座大王廟”等,一般不直接稱呼“盤瓠廟”)及其遺址18處,分布於麻陽境內錦江河沿岸11個鄉鎮。由於歷史和戰爭的原因,麻陽盤瓠廟多重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其中高村漫水、蘭里新營、郭公坪陳家坡保留完整,並以漫水盤瓠廟最具特色。

祭拜流程

唱大戲(農曆五月初二至初十)。方圓百里苗民及遠道遊人,不辭路途辛苦,紛紛趕赴盤瓠龍舟節會。為酬謝來客,盤瓠廟臨近村寨多組織各類戲班,搭台演出娛樂。演出劇種有地方傳統儺堂戲、辰河高腔、陽戲及麻陽地方自創劇種——麻陽花燈戲。
龍下水(五月十一)。恭請盤瓠廟中龍頭及龍船寮龍船下水。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飲後,穿起青衣長衫,頭包筍殼絲帕;到五更天,鳴第一遍鑼,召集所有族人。卯時,開盤瓠廟門,燃火把照亮廟堂,禁聲,首司掐訣討筶(卦),男子合力就廟中石槽盆、石凳殺豬兩頭。接著舉行三項儀式:
1、拜神(拜壽)(8:00—10:00)。鳴第二遍鑼,將解剖後的兩頭全豬擺上貢桌,上五供,敬36盅酒,參拜祖神數遍後,歌手成二縱隊排列兩邊。繼而大鼓大鑼,大號齊鳴,炮竹聲中敞開大門,首司五老同唱《敬壽歌》:“大王誕生高辛時,來到漫水永樂春。永樂二年來到此,代代相傳到如今。……”
2、游神(10:00—12:00)。拜神後,鼓鑼號鳴,五老端著三大王牌位,手拿香把,領隊前行;4人抬盤瓠圖騰,8支大號、120人劃旱龍舟、24人舞龍燈、12人舞草龍燈、30面大旗隨後。4面大鼓齊擂,鞭炮不停,請盤瓠大王游觀後代子孫的村莊,乞求祖神保佑。游畢,回廟側龍舟寮集合,在兩隻龍舟前頭共同中餐,呷泡湯稀飯。
3、請神(14:00—16:00)。在龍舟寮前設貢桌,五老叩拜兩隻龍舟,掐訣請神(請龍舟下水),勝筶(陰陽卦)到手,揚頭、掌艄、鑼手。

傳承意義

麻陽盤瓠祭是當今世界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種圖騰崇拜文化。它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沉積,在長期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已演變成富有影響、富有地域性的特色的文化現象,形成完整的娛神娛人的祭祀文化,成為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情感紐帶,麻陽盤瓠祭主要分為五有盤瓠節和民間供奉的日常祭祀。

文化價值

麻陽盤瓠祭,是苗族盤瓠文化的原始積累,是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存,它體現了苗族的精神生活、心理素質、思維方式等民族文化特質,傳承了民族血脈,強化了民族認同意識,無論是對增進民族團結和研究苗族歷史、宗教、文化藝術、民俗等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