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草果

麻栗坡草果

草豆蔻草果、漏蔻、豆蔻之異稱,又名香果,為文山州特產之一。草果出自《品匯精要》:草果,生廣南及海南。形如橄欖,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縮砂仁而大。又雲南出者,名雲南草果,其形差小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麻栗坡草果
  • 拉丁學名: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 別稱:草豆蔻、漏蔻、豆蔻、香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姜目
  • :姜科
  • :山姜屬
  • :草果
  • 分布區域: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植物歷史,

形態特徵

株高達3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0-65厘米,寬6-9厘米,頂端漸尖,並有一短尖頭,基部漸狹,兩邊不對稱,邊緣被毛,兩面均無毛或稀可於葉背被極疏的粗毛;葉柄長1.5-2厘米;葉舌長5-8毫米,外被粗毛。總狀花序頂生,直立,長達20厘米,花序軸淡綠色,被粗毛,小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乳白色,闊橢圓形,長約3.5厘米,基部被粗毛,向上逐漸減少至無毛;花萼鐘狀,長2-2.5厘米,頂端不規則齒裂,復又一側開裂,具緣毛或無,外被毛;花冠管長約8毫米,花冠裂片邊緣稍內卷,具緣毛;無側生退化雄蕊;唇瓣三角狀卵形,長3.5-4厘米,頂端微2裂,具自中央向邊緣放射的彩色條紋;子房被毛,直徑約5毫米;腺體長1.5毫米;花葯室長1.2-1.5厘米。果球形,直徑約3厘米,熟時金黃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
麻栗坡草果
草果,多年生草本,高2-2.5m。全株有辛辣氣味。莖基部膨大,直徑達6cm。葉2列,11-14枚,無葉柄,或上部葉有短柄;葉舌帶紫色,長1-2cm,膜質,被疏柔毛;葉鞘具條紋,葉舌及葉鞘邊緣近革質;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卵形,長20-83cm,寬5-19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花葶從莖基部抽出,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花葶從莖基部抽出,長13-28cm;總花梗長4-13cm;鱗片闊卵形,長1-8cm;穗狀花序長9-15cm;苞片淡紅色,長圓形,長3.3-4cm,寬7-9mm,外面疏被短柔毛;小苞片管狀,長1.7-2cm,2淺裂;外被疏短柔毛;花淺橙色,長5.5-7cm;小花梗長不超過5mm;花萼長2.3-3cm,3齒裂,一側淺裂,近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冠管長2.5-2.8cm,被短柔毛,裂片長圓形,長約2.3cm,寬約6mm,後方一枚兜狀,長約2.5cm,寬約1.5cm;唇瓣長圓狀倒卵形,長3-3.5cm,寬約1.6cm,邊緣多皺,中脈兩側各有一條紅色條紋;雄蕊長2-2.5cm,花絲長約1cm,花葯長1.3-1.5cm,藥隔附屬體長約5mm,具齧蝕狀牙齒;花柱被疏短毛,柱頭漏斗狀;子房無毛。蒴果成熟時暗紫色,近球形,長2.5-4.5cm,直徑2-2.5cm,乾時變橄欖形,黑褐色,先端具殘存的花被管,基部有短柄。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8-9月。草果知識介紹: 草果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

分布範圍

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

主要價值

草果除作醃製品、菜餚的主要調味佳品之外,還有治療腹痛、食積、腹脹、瘧疾、止瀉、止吐、去寒痰、除口臭、解病毒之藥物功效。《本草綱目》云:草果煎服可益精明目、健胃。 文山州的草果遠銷海內外,頗負盛名。
草果是餐廳、家廚烹調必備調味香料,其味醇香異常,沁人心脾;草果味辛性溫,是中醫芳香性健胃性藥,有消食健胃,順氣,祛寒之功,主治瘧疾、嘔吐,並能解酒毒去臭氣。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怕熱,怕旱,怕霜凍。以在海拔1000-2000m,年平均溫度18-20℃,蔭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分濕潤的山谷坡地,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br]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8-9月果實成熟果皮呈紫紅色時採收,剝去果皮,洗淨果肉,再用清水浸種10h左右,然後拌濕沙貯藏。8-11月播種,也可在到年2-3月播種。條播,行距15cm,播深1.5-2cm,覆土蓋草林水。播後約1個月出土,需搭蔭棚遮蔭,追施草木灰和腐熟的豬牛糞。[br]經培育1-2年,苗高60-120cm,葉出圃定植。在4月上旬,按行株距1.7m ×2m,穴寬30cm,深15cm開穴,每穴栽苗1-2株,選陰雨天進行定植。分株繁殖;選健壯母株帶芽的根莖分株,每叢有苗2-3株,種後填細上踏實,蓋草,淋水。[br]田間管理定植後每年幹著、秋季中耕除草2-3次。在秋季除草時,剪去枯株、病株和已結過果的老株,中耕除草結合追肥,採用環狀溝施綠肥、堆肥和磷肥等。在開花前進行培土,促使幼芽生長健壯。[br]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立信病,為害幼苗,嚴重時成片死亡,可將病株拔除,周圍撤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種子繁殖
1.選種 選擇果粒大、種子飽滿、無病蟲害的高產植株作採種植株。
2.採種及種子處理當果皮紫紅色,種子呈銀灰色,嚼之有甜味的果實時採摘,然後選出飽滿、充分成熟、無病蟲害的果實作種,宜隨采隨播。播種前先將果皮剝掉,洗淨果肉,用清水浸種10 - 12小時,後用粗沙與種子置於竹箕充分搓擦,以擦掉假種皮為度。或將種子用30%的草木灰拌和,用手將種子搓散,除去表面膠質層,然後播種或晾乾保存至翌年春季播種。
3.播種期 隨采隨播,春秋均可,以秋播較好。春播要在氣溫回升到18℃以上時進行,秋播月平均氣溫在18- 20℃以上,1個月時間,種子大量發芽出土,播後40 - 50天發芽率可達8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發芽率可達90%以上。
4.播種方法 播種時在畦上以行距15 - 20厘米開溝,按株距約6厘米放種,播種深度1.5-2厘米,播後覆土並蓋草淋水。育苗半年後即可定植。
分株繁殖
春季新芽開始萌發、尚未出土前,從母株叢中選取一年生健壯的分株,剪去下部葉片,留上部葉片2-3片,以減少水分蒸發。將帶芽根莖挖起,截長7 - 10厘米,截斷後栽植。按株行距1.3米×1.7米開穴,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每穴栽1叢,覆土壓實,淋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1.遮蔭出苗後立即揭草,若鬱閉度不夠可搭設簡易蔭棚遮蔭。
2.中耕除草 種植後每年4-6月間,中耕除草各1次,在攝後1次除草時,割除結果後枯死的老株、病株。
3.追肥有條件的產區每年追肥多次。早春用乾細的雞糞拌以草木灰,撒在植株周圍,夏季剛開花時,將草木灰在清晨露水未乾前撒在葉面上作根外追肥,冬初收果後用廄肥、火燒土壅在根部。亦可結合中耕除草,開環狀溝施追肥。
4.培土草果定植後至開花前,要進行培土,使幼芽生長健壯,開花以後,不宜培土,以免捂傷花蕾,造成腐爛不結果。每次除草時,如發現露出面的鬚根,可在鬚根處培少量的腐殖土,以利根部吸收養分
5.排灌當根部現出球形花苞時遇上天旱,應及時灌溉;雨水太多時應注意排水,以免傷及花蕾,同時要將花蕾周圍的雜物除去,使其通風透光,以免落花和爛果。
6.調整鬱閉度 草果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蔭蔽,當樹木生長造成林內透光度不夠時,應適當疏伐或修枝,使鬱閉度控制在50% - 60%,以利新株生長。[1]

植物歷史

草果最早史載於明代,我國雲南是草果的主產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草果是藥食兩用中藥材大宗品種之一,食用量大於藥用量。草果具有燥濕健脾,除痰截瘧的功能。主治脘腹脹滿,反胃嘔吐,食積瘧疾等症。好多中成藥離不開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風丸、益腎丸、開郁舒肝丸、寬胸利膈丸、潔白丸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將越來越大越多。
草果屬草本植物,宜在陰箐地帶的深山老林里生長。據《開化府志》記載,麻栗坡在明末清初就由瑤族同胞從越南引進栽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自五十年代以來,通過供銷社的扶持發展,全縣總面積己達20000畝,年可供150噸,是麻栗坡大宗農副產品之一。
麻栗坡草果棕褐色,果大,皮薄,粒多,味辛辣,氣清香,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名。如今麻栗坡已成為雲南草果主產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