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瑟米倫氏鸚鵡

麥瑟米倫氏鸚鵡

麥瑟米倫氏鸚鵡是亞馬遜鸚鵡血緣最近的近親,擁有安靜、友善、個性穩定等特質,他們體長雖不長但體格較一般的中型鸚鵡大一些,是非常理想的家居寵物鳥,而麥瑟米倫氏鸚鵡(鱗頭)是Pionus家族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其溫馴友善的個性與學話能力更是Pionus鸚鵡中最佳的種類,且破壞力不高,然而國內數目不多,人工繁殖鳥價位也不低,是這個屬鸚鵡普遍度較低的主要因,麥瑟米倫氏鸚鵡於良好的照顧下壽命可有30-4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麥瑟米倫氏鸚鵡
  • 拉丁學名:Pionusmaximilian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派翁尼斯鸚鵡屬(P屬)
  • 英文名:Maximilian's Pionus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亞種分化,種群現狀,飼養摘要,

外形特徵

體重介於230公克,到263公克之間。也是大家口中,最聰明,說話能力最佳的麥瑟米倫氏。頭上的羽毛,經常性的以鱗片狀豎起,很像頭髮蓬鬆的樣子,得此名稱。鱗頭鸚鵡羽色,不如別種的麥瑟米倫氏特別,整體以暗暗的綠色為主調。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9到31CM。鳥體為深綠色;前額以及額頭的羽毛帶點黑色;臉頰為綠色並帶有一點藍灰色;喉嚨以及前胸帶有點藍紫色的羽毛;胸部下方以及下腹部為淺綠色;背後以及翅膀上方的覆羽為深橄欖棕色;尾巴內側的覆羽為紅色;鳥喙為臘黃色並帶有黑色的底色;虹膜為深棕色。幼鳥的額頭前面可會散布些零星的紅色羽毛,並且在第一次換羽之後就消失。胸前的藍紫色羽毛也會隨著第一次換羽而逐漸增多。
註: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鱗頭鸚鵡主要棲息於低緯度的林區和開闊的林地。

生活習性

他們通常都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在繁殖季也會聚集高達50隻左右的數量,偶爾食物充足的時候,會聚集高達好幾百隻的族群一起活動。大部分他們都是在飛行的時候被人發現,在樹上則難以察覺,因為他們深綠色的羽毛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平常非常安靜,但是整群從棲息的樹木附近出發和返回的時候則相當的吵雜,在很遠就可以聽的見。平常覓食的時候非常安靜,個性內向害羞、小心謹慎、無法接近觀察。
鱗頭鸚鵡主要的食物水果(尤其是野生的無花果)、堅果漿果種子,也會在樹上或是灌木上尋找可以食用的植物嫩芽等。

分布範圍

分布地區相當廣闊,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等地區。
分布圖分布圖

生長繁殖

在國內成功的繁殖雖不常見,然而難度不會很高,繁殖期建議多提供富含維他命A與蛋白質的食物,它們約在3-4歲時開始有繁殖能力,多在初春約3月多時進入繁殖期,在繁殖期中飼主宜多補充鈣質來源,繁殖期時親鳥有攻擊性,尤其是有蛋或幼鳥在巢中時,不應時常打擾,母鳥一窩約生3-5顆卵,通常在第二顆或第三顆生下時才開始孵蛋,孵化期會持續26-27天,幼鳥在8-10周時羽毛長成,麥瑟米倫氏鸚鵡的幼鳥很好照顧,很快的會與主人相當親密。

亞種分化

鱗頭鸚鵡共有4個亞種,還包括:
a.瑞柏若式鱗頭鸚鵡(Ribeiro’sScaly-HeadedParrot)的下鳥喙,不像鱗頭鸚鵡基部黑色,而整個是臘黃色的。
b.熙鸚鵡(SiyParrot)體型最大的派翁尼斯之一,體長達31公分。熙鸚鵡的羽毛,帶有大量銅褐色的光彩。
c.土庫曼鸚鵡(TucumanParrot)類似b.是體型最大的派翁尼斯。體長31公分,雙翼展開,有21公分。土庫曼鸚鵡的銅褐色較熙鸚鵡淡,胸前的藍色羽毛,又比鱗頭鸚鵡要大片。它是分部最南邊的派翁尼斯。

種群現狀

原本他們的數量很穩定,但是後來在某些地區急速的減少,主要是由於人類的濫墾,使的他們的棲息地一再的減少。

飼養摘要

麥瑟米倫氏鸚鵡共有4種亞種,在國外鸚鵡養殖業中它們也是此屬鸚鵡中較常見的種類,也是很受歡迎的鸚鵡;在野外,它們通常棲息于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乾燥的森林低地與開闊的林地中,通常成對一小群聚集活動,在食物豐足的季節會有數百隻聚集的情形,生性警覺不易靠近,覓食時相當安靜,繁殖期多始於10或11月,一窩約產3-5顆蛋;籠養的麥瑟米倫氏鸚鵡十分安靜,破壞力小,而且性情很穩定不會焦慮不安,適應環境後會很健壯,但還是得小心Pionus鸚鵡最怕的呼吸道黴菌感染,環境衛生的注意很重要,尤其在台灣濕熱的夏季時分,飲食上可以多餵食一些蔬果類補充維他命A,因為Pionus鸚鵡特別需要足量的維他命A,,若缺乏維他命A會常導致消化系統、呼吸道與眼部的疾病,所以日常維他命A的攝取是很重要的,不要過度提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會造成它們過度肥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