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虎

麋虎

虎逐麋,麋奔而闞於崖,躍焉,虎亦躍而從之,俱墜而死。郁離子曰:“麋之躍於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後有虎,進退死也。故退而得虎,則有死而無生之冀;進而躍焉,雖必墜,萬一有無望之生,亦愈於坐而食於虎者也。若虎則進與退皆在我,無不得已也,而隨以俱墜,何哉?麋雖死而與虎俱亡,使不躍於崖,則不能致虎之俱亡也。雖虎之冥,亦麋之計得哉。嗚呼,若虎可以為貪而暴者之永鑒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麋虎
  • 拼音:mihu
  • 作者:劉基
  • :伯溫
釋義,作者介紹,

釋義

【註解】
① 麋(mi):動物名,即麋鹿。
② 闞(kan):通“瞰”,俯視。
③ 冀(ji):希望。
④ 愈(yu):賢也,勝也。
⑤ 冥(ming):愚昧。
⑥ 鑒:借鑑。
【譯文】
一隻老虎追趕一隻麋鹿,麋鹿逃到懸崖上向下俯視,倉皇之際便縱身跳了下去,老虎趕到也隨它跳了下去,結果它們一起墜落而死。郁離子說:“麋鹿從懸崖跳下去,是不得已。因為前有懸崖而後有老虎追趕,向前是死,後退也是死。所以,後退就會被老虎抓到,只有死而沒有活的希望;向前跳去,雖然必定墜落,但還有絕處逢生的希望,也勝過坐等老虎吃掉好。像那老虎,進退全由自己決定,不是出於不得已,但卻隨麋鹿一塊墜落,為什麼呢?麋鹿雖然死了,但是同老虎一塊死去的,假使不從懸崖跳下去,就不能與老虎一塊喪亡。雖然說老虎愚昧,但也是因為麋鹿的計謀得逞。唉,那隻老虎可以作為貪婪而殘暴的人的永久借鑑了!”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