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鹽邊)

鹽邊縣

鹽邊一般指本詞條

鹽邊縣隸屬四川省攀枝花市,地處四川西南角,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二灘電站庫區主淹沒縣,也是全省首批確定的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唯一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的縣。

鹽邊縣幅員面積3269平方公里(2015年),占全市總面積的44.9%。縣轄4個鎮桐子林鎮、漁門鎮、永興鎮、紅格鎮)5個鄉(國勝鄉、新九鄉、共和鄉、惠民鄉、益民鄉)、7個民族鄉(溫泉彝族鄉、和愛彝族鄉、格薩拉彝族鄉、箐河傈僳族鄉、紅寶苗族彝族鄉、鱤魚彝族鄉、紅果彝族鄉),164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0.94萬(2015年),其中貧困人口38804人,約占全市貧困人口的51%。全縣有彝、傈僳、苗、回、納西、傣等24個少數民族,人口5.1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邊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攀枝花市
  • 下轄地區:桐子林、漁門、永興、紅格
  • 政府駐地:桐子林鎮  
  • 郵政區碼:617100
  • 地理位置:中國四川省南部,東經101°08′—102°04′,北緯26°25′—27°21′ 
  • 面積:3269平方公里(2015年) 
  • 人口:21.01萬(2016年)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乾河谷氣候
  • 著名景點: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紅格溫泉。 
  • 火車站:桐子林站 
  • 車牌代碼:川D
  • 行政代碼:510422
  • 地區生產總值:124.07億
建設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能,礦產,生物,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科技,人口,交通,旅遊,榮譽稱號,

建設沿革

鹽邊縣境內三源河及雅礱江流域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了人類的墾、捕、漁、獵等生產活動。鹽邊縣古稱“大笮”。
鹽邊縣鹽邊縣
夏禹時,“茫茫禹貢,畫為九州”。“華陽黑水惟梁州”(《左傳》襄公四年)。西昌至攀枝花、雲南大姚一帶(含鹽邊),屬當時九州之一的梁州邊緣地區。
周成王時,“合梁於雍”(《重印李修雲南通志》民國排印,明·嘉靖纂)。鹽邊地區亦屬雍州。
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二國,改置巴、蜀二郡。“而蜀國這民,因國破,子孫居姚等處”(《史記正義》唐人張守節撰)。姚西之地,正是指今西昌、攀枝花至雲南永仁、大姚一帶。
周郝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昭王派蜀太守張若“取笮及江南地焉”(《華陽國志,蜀志》)。笮即指今鹽邊、鹽源、米易及雲南華坪寧蒗、大姚一帶。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邛、笮等地設定越郡,東漢末年曾改名為集,郡治邛都(今西昌東南)。同年置大笮縣,縣治鹽邊縣鱤魚鄉,轄地為鹽邊中南部及市仁和區的一部分,東漢末省入定笮縣。同年又軒定笮縣;縣治鹽源鹽井,轄地今鹽邊北部及鹽源,南齊時省。大笮,定笮兩縣均隸屬越郡管轄。同年又置三絳縣,東漢時改名三縫縣,縣治會理縣南,轄地包括今鹽邊南部的紅格鎮、新九鄉、新民鄉、安寧鄉、和愛五鄉。漢武帝建元時期(前140—129年)置遂久縣,今鹽邊西北部為遂久縣管轄。
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定笮鎮,鎮治鹽源鹽井南,隸屬州,轄地今鹽邊、鹽源。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定笮鎮改昆明縣,縣治鹽邊健康,隸屬越郡,轄地今鹽邊、鹽源,後沒於南詔。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置牢州及尋聲、林開、松外三縣。唐高宗永徽三年(653年),州廢,省三縣入昌明縣,縣治鹽邊健康,天寶後沒於吐番,後又為蒙氏南詔所據。貞觀八年(634年),曾置和集縣,其轄地含今鹽邊南部五鄉鎮,後設於南詔。
五代十國至宋遼金夏,鹽邊曾先後為雲南在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大理國、大中國和後理國等6個地方割據政權所統治。大理國前的三個短暫政權,多沿襲南詔舊制。在大理國和後理國統治的300多年時間設三府一郡地,鹽邊屬善巨郡之賀頭甸。元憲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率蒙古大軍從甘肅經四川北部,過大渡河,南渡金沙江滅後理國,確立行省制。鹽邊等地隸屬雲南行中書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鹽井管民千戶,轄地鹽源、鹽邊。至元十七年改為閏鹽州,10年後改為閏鹽縣,隸屬羅羅蒙慶宣慰司
鹽邊縣鹽邊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轄地鹽源、鹽邊,隸屬四川行都指揮使司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置馬喇副長官司(今惠民、永興地區),治所鹽邊惠民,隸屬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
清初設寧遠府,治所西昌。鹽源、鹽邊隸屬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雍正六年(1728年),罷衛改置鹽源縣,隸屬寧遠府。時鹽邊為鹽源縣所轄,統名山後。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在鹽邊阿所拉地(原健康鎮)設巡檢司,隸屬鹽源縣。鹽邊作為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劃單位是從設巡檢司開始的。因阿所拉巡檢司遠距鹽源縣治,加之又有柏林山阻隔不便管理。“鹽源縣令謙甫君之請升為廳”。
宣統元年(1909年),罷司升為鹽邊廳,治所鹽邊健康,設通判,直屬寧遠府
民國二年(1913年),袁世凱總統發布《統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將省下屬府、州、廳名稱一律改為縣。遂改鹽邊廳為鹽邊縣,隸屬四川建昌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鹽邊縣與會理、西昌三縣改屬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建立西康省,三縣又改屬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50年3月31日鹽邊解放。建國初隸屬西康省西昌專區。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併入四川省,鹽邊縣隸屬四川省西昌專區。
1965年8月1日,鹽邊縣所屬同德、務本、民政、銀江四鄉劃歸渡口市
1978年11月5日,原西昌專區所屬的鹽邊、米易兩縣正式劃歸渡口為市轄縣。
1990年7月1日,原仁和區所屬的紅格、新九、新民、安寧、和愛五鄉劃歸鹽邊縣管轄。
2004年,鹽邊縣轄4個鎮(桐子林鎮、漁門鎮、永興鎮、紅格鎮)、15個鄉(江江西鄉、箐河鄉、紅坭鄉、新坪鄉、國勝鄉、力馬鄉、金河鄉、新民鄉、新九鄉、共和鄉、太田鄉、惠民鄉、強勝鄉、益民鄉、鱤魚鄉)、12個民族鄉(林海彝族、溫泉彝族、和愛彝族、高坪彝族、岩口彝族、哇落彝族、龍勝彝族、紅寶苗族、花椒箐彝族、擇木龍彝族、岩門傈僳族、紅民彝族)。
2005年,鹽邊縣轄4個鎮(桐子林鎮、漁門鎮、永興鎮、紅格鎮)、5個鄉(國勝鄉、新九鄉、共和鄉、惠民鄉、益民鄉)、7個民族鄉(溫泉彝族、和愛彝族、格薩拉彝族、箐河傈僳族、紅寶苗族彝族、鱤魚彝族、紅果彝族鄉)。
2009年4月20日,鹽邊縣永興鎮坪田村灣灰埡口村民小組劃歸漁門鎮獅子堡村管轄。

行政區劃

鹽邊縣幅員3269平方公里(2015年)。下轄4個鎮、12個鄉、164個村、826個村民小組、7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鹽邊縣
鹽邊縣地處攀枝花市北部,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6°25′—27°21′、東經101°08′—102°04′之間。東臨米易縣,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南接市郊仁和區,西與雲南省華坪、寧蒗彝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毗鄰。

地質地貌

鹽邊縣地質構造複雜,褶曲、斷層較多,並伴之以多期的岩漿活動。地貌屬深切割侵蝕剝蝕中山類型,地勢走向既有南北向也有東西向,但以東西向為主。地勢崎嶇,山高坡陡,山地坡度多在26—40度之間,山頂往往有數級丘狀起伏的剝蝕面,平地很少,大都以寬谷和河谷小盆地形態分布於主要河流及支流兩岸,呈寬窄不一的谷地和緩坡地帶。

氣候

鹽邊縣屬南亞熱帶乾河谷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南亞熱帶乾旱季風氣候特點,冬暖、春溫高、夏秋涼爽;氣溫年差較小;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乾雨季分明,乾季蒸發量大,雨季集中,雨量充沛,多夜雨、雷陣雨;區域性小氣候覆雜多樣,熱量雨量分面不均。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呈立體氣候特徵分布。年均降雨量1065.6毫米。年平均氣溫19.2℃。年平均日照數為2307.2小時,日照百分率54%,雨季前1—5月光能極為充沛,月平均日照時數均在220小時以上。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4.7mb,相對濕度為66.6%。因地形影響,溫度垂直變化顯著,自海拔1000米到3500米,年平均氣溫由20.1℃降到6.2℃,由河谷到高山依次分布著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北溫帶,自然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

水文

鹽邊縣境內溪流眾多,有大小河流810餘條,其中5千米以上的有69條,主要由二灘庫區周邊河、雅礱江、金沙江三大水系組成。縣內北部眾多河流匯入二灘水電站庫區,二灘大壩出水量與安寧河匯合後與縣南部的叭喇河、岩羊河一同匯入金沙江,沿本縣東南出境。

自然資源

水能

鹽邊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10萬千瓦,水能按28.5%可開發量為117萬千瓦。國家已在雅礱江段建成了330萬千瓦的二灘水電站。地方政府已建成開發20座水電站,總計開發水能4萬多千瓦。

礦產

鹽邊縣有33個礦種,90多個礦點。其中,釩鈦磁鐵礦地質儲備達36億噸,居全國該礦種儲量之首,煤儲量1.94億噸:石灰石礦、白雲石礦、矽石礦等礦種儲量均有百億噸以上。

生物

鹽邊縣有攀枝花市“植物王國”之稱,野生植物有130科372屬548種。野生中草藥有104種,其中保護藥物有47種,集中產于海拔4195.5米以上,有野生中草藥天然寶庫之稱的柏林山。野生動物有36目、105科、563種,其中羚羊、小熊貓、馬鹿屬珍貴動物。鳥類有13目、16科、70餘種,其中長尾棉雞屬重點保護鳥類。魚類有4目、8科、47種、其中鱤魚、圓口銅魚、齊口裂腹魚、磊白甲魚已瀕臨滅絕。

經濟

概述

2016年實現GDP總量1240690萬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7532萬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33597 萬元,同比增長9.1%。三產業增加值為209561萬元,同比增長7.5%。全縣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9:75.2:16.9,三個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是4%、81.1%、14.8%;分別拉動GDP增長0.3、6.9、1.3個百分點。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593614萬元,同比增長 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價)61942萬元,同比增長9.7%。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2435萬元,增長4.31%。其中:農業產值99367萬元,增長5.13%;林業產值2673萬元,增長4.99%;牧業產值66276萬元,增長2.59%;漁業產值21385萬元,增長5.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734萬元,增長5.33%。 2016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13590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5126公頃,增長1.51%,油料播種面積1305公頃,下降0.08%;菸葉播種面積2718公頃,下降9.04%;蔬菜播種面積3818公頃,增長7.28%。糧食總產量690.84百噸,肉類總產量17358噸,其中:牛肉910噸、羊肉1501噸。年末生豬出欄211342頭,年末牛出欄7457頭,年末羊出欄94517隻,園林水果55889噸。農業機械總動力16.82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個,實現工業增加值864055萬元,同比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當年價)1828087萬元,同比增長1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8054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76222萬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28095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39110萬元。

第三產業

2016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593.5萬元,同比增長10.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78624.4萬元,同比增長8.8 %,鄉村消費品零售額 87969.1萬元,增長 12.4 %;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收入 8180.5 萬元,同比增長 29.9%,零售業收入133627.1萬元,同比增長9.4 %,住宿業收入 3522萬元,同比增長 15.2 %,餐飲收入21263.9萬元,同比增長11.8%。2016年進出口總額92萬美元,其中:進口總額92萬美元。
全縣擁有A級景區4處,其中:4A級景區2處;星級飯店2個,星級飯店客房總數125間,全年旅遊接待人數3945419人次,旅遊總收入50.58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末擁有國小16所,國小在校學生14402人,擁有普通中學7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9369人。國小專任教師108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767人。

衛生

2016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832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744人,執業(助理)醫師362人。

科技

2015年鹽邊縣組織市級以上項目22個,其中省級以上項目7個、市級項目15個;獲立項支持11個,獲項目資金支持347萬元,是全市爭取科技項目經費較多的區縣之一。

人口

鹽邊縣共居住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餘人口較多的依次為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納西族、傣族等。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21.01萬人,其中男性10.77萬人,女性10.24萬人;農業人口18.21萬人,非農業人口2.8萬人;當年出生人口2932人,死亡人口1363人;年末常住人口20.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7萬人、鄉村人口14.14;城鎮化率29.34%;社會從業人員,10.08人其中:第一產業6.84萬人、第二產業1.63萬人、第三產業1.61萬人。

交通

鹽邊縣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桐子林鎮距攀枝花市區28千米,距桐子林火車站3千米,距攀枝花機場44千米,距西攀高速公路安寧入口處18千米。西攀高速在縣境內15公里,成昆鐵路及正在建設的成昆高鐵毗鄰縣城而過,省道310、214、216縱貫南北,二灘宋家坨碼頭快艇直達漁門鎮和柏枝碼頭,全縣164個村村道全部硬化,構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旅遊

1992年,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遊客。瀘沽湖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角,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主景區距瀘沽湖116公里,距麗江376公里,沿省道216線(稻攀路)前行可達稻城、亞丁。
天坑地漏
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
溶洞
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公母山位於鹽源縣城5公里處,古稱蓮理山、蓮花山,位於鹽源縣城西南5公里處,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2530米,氣候溫暖,年均氣溫12攝氏度,年降水量785毫米。公母山景區因其外貌酷似兩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西北部的格薩拉鄉、溫泉鄉及箐河鄉境內。幅員面積594.23km2。處於5橫斷山脈支南端,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峰巒綿延、森林密集、有寶山修水之稱;境內自然景觀以山、水、泉、洞為主;境內居住著彝、傈僳、回、納西、泰、白、摩梭等10餘個少許民族。
跑馬坪生態環境教育區
跑馬坪生態環境教育區位於覺嘎失山頂呈波狀起伏的亞高山草甸中,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草甸中部有一長約200米的天然環形溝槽。草甸東側形成若干草甸沼澤化淺水區,且有矮型高山櫟,矮林型杜鵑點綴其中。海拔3105~3185米之間。本區特色為亞高山灌叢凸現於亞高山草甸中,草甸東側形成若干草甸沼澤化淺水區大面積的高山草甸生長著茂盛的中生雜草和和禾草,為糙蘇羽衣草群系。其它主要伴生種有小米草、瀴蔢草、金蓮花、假水蘇禾龍膽等。
格薩拉格薩拉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現代化建築與自然資源相融合的綜合型旅遊景觀。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成都-峨眉山-西昌-昆明這條旅遊熱線上。公園規劃面積達60多萬畝。其中二灘庫區形成的丁字型湖面15萬畝,林地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可達50%以上。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橫斷山脈,山高坡陡,海拔1200米至4196米,為高山峽谷地貌,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公園內植被呈垂直分布,由下而上依次為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林、櫟松混交林、山地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有高等物700餘種,有野生動物400多種,珍稀動物19種。
擇木龍杜鵑花海
屬以山地地貌為主的中高山區,氣候溫和。國勝至擇木龍杜鵑花海景區約23公里,景區內的百靈山是鹽源縣與鹽邊縣交界的界山,最高點穿洞子海拔4195米,是攀枝花的最高峰。杜鵑花面積龐大,品種繁多,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中國最大的野生杜鵑花海基地”的稱號。2008年4月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中國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的稱號。
索瑪花索瑪花
紅格溫泉度假旅遊區
紅格陽光溫泉休閒度假旅遊區距市中心30公里,紅格溫泉屬國內罕見的珍貴醫療礦泉資源,紅格溫泉以獨特的自然資源聞名遐邇,其熱礦泉為含偏硼酸的鐳、氡、矽、硫化氫複合型弱鹼性氯化物——鈉性高溫醫療淡礦泉水,水溫達57℃,富含60餘種礦物質,對人體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神經機能障礙、消化系統、風濕症、關節炎等病症有顯著聞效。具有浴後柔和滑膩而不緊繃的特點。其冷泉為含偏矽酸、鍶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鹽邊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