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神廟

鹽神廟

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羅泉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誌。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該鎮民風純樸、民居保存完整,古鎮僅有一條五里的長街,長街全是青瓦屋面,雕樑畫棟翹角飛檐,由於整條長街形似一條蛟龍,羅泉因此被稱為“龍鎮”。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神廟
  • 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
  • 建築布局:沿軸線南北方向縱深發展
  • 歷史價值: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歷史沿革,獨一無二,鹽神管仲,二神陪奉,建築布局,歷史價值,

歷史沿革

資中羅泉鹽神廟由羅泉鎮鹽業主鐘氏出面籌資18000兩白銀,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造於子來橋東隅,占地1964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羅泉井鹽榮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後,民國政府撥白銀200兩,官制走銅金粉字“鹽神廟”大匾一塊;全國解放後鹽神廟的神像被毀,廟產幾易其主,廟體受損嚴重。今羅泉政府、縣文物管理所重新投資修復,專供遊客鑑賞。
在人類鹽業發展史上,鹽業生產經營者紛紛就地營造各種廟宇或會館,以炫耀郡邑,顯示財富。世界因鹽業而建的廟宇和會館一萬餘處,但其名均以地名、歷史人物或主建者姓名命名。中國最有代表性的鹽業會館首推原自貢西秦會館,它主要由當時陝西商賈集資所建。內供關羽神位,故稱陝西廟或關帝廟。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廟宇之林,唯有羅泉鎮建有鹽神廟,她坐落在子來橋東頭的河東街,被譽為世界奇廟。
早在秦朝時期,羅泉鎮山澗嶺底就井架林立,鹽灶羅列,成為天府之國生產食鹽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產鹽歷史,較鹽都自貢尚早五百多年。羅泉井的鹽業開發,歷漢、三國、南北朝、經唐、宋、元、明、清,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至清朝時,羅泉鎮的鹽業開發發展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井已有鹽井1515口。所產井鹽於公元1925年獲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
隨著製鹽業的蓬勃發展,羅泉井鎮商賈聚集,馬嘶駝鳴,逐步成為了今資中、威遠、仁壽、井研和資陽等地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特別是鹽商們,更是離不開鹽業生產基地---羅泉井這塊寶地,將食鹽用船、騾馬等運至成都、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銷售;廣大鹽業生產經營者為了尋求精神寄託,祈禱神靈保佑,共槎鹽業生產、經營、技術,籌資修建了鹽神廟。正如鹽神廟石刻記:“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於秦,沿西漢、晉、唐、宋、元、明至清同治時,井數已達一千二百餘眼,鹽區面積方圓二百零九方里;鎮上人煙稠密,商業繁榮,清代(雍正七年)在羅泉設資州分署,管理鹽政。鹽商們為祈禱保佑鹽業發達,方便集會,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籌資修建鹽神廟。

獨一無二

在中國眾多的鹽神廟宇或會館之林,幾乎都以供關羽、火神李冰等神像為榮,但羅泉鎮的鹽神廟不但以鹽神二字為廟宇署名,而且一反世間常規,主要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不但神像位置居後,而且塑像小,明顯作為管仲的陪襯神像站在正殿兩側。

鹽神管仲

羅泉鹽商們奉管仲為神,也具有悠久的鹽業歷史淵源。春秋時期,穎上(穎水之濱)人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叫管敬仲,由具有生死之交的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命為卿,尊稱“仲父”。管仲在齊國大膽改革,任用賢才,發展經濟,特別是利用官府力量發展鹽鐵業,使齊國逐步繁榮壯大,為日後齊國在戰國時位居七雄(即齊、楚、燕、韓、趙、魏、秦國)之首奠定了基礎。
鹽業是管仲在齊國力主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他制定了《正鹽莢》,成為了中國鹽政的首部大法。“三代之時,鹽雖入貢,與民共之,未嘗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興鹽笑,以奪民利,自此後鹽禁分開”(見《續文通考》)。管仲《正鹽莢》創設了計口授鹽法、專賣制和禁私法。在此後兩千餘年中,各朝各代統治者對鹽業的管理基本上直接或間接取法於《正鹽莢》,利用管仲之術,政府專控食鹽產銷,即實行鹽業專買專賣制度。

二神陪奉

羅泉鹽神廟裡除了供奉鹽神管仲外,在管仲左側身後還供奉有火神李冰的神像,其寓意為鹽井下取出的滷水,只有在火神的保佑下,烈火熊熊燃燒,經過長時間的煎熬,使水汽化,鹽結晶,才能得到井鹽。正如火神神像兩側的對聯雲:火燃似電驚天地,炮響如雷鎮乾坤。火神的楹聯,高度概括了火在製鹽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關羽的楹聯,寓意在鹽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應以仁義為重,當從禮信為本。而管仲左側身後的關羽神像,一是為宣揚關羽的忠君思想,有意迎合當時的政治需要;二是敬重和尊崇關羽情誼重於泰山,以供朝拜者效仿。恰如關羽神像兩側的對聯云:匹馬釋黃忠,仁義公心垂宇宙;單刀驚魯肅,英雄浩氣壯山河。因此,關羽和火神,陪管仲同為鹽神,享受人間煙火,是理所當然的事。

建築布局

鹽神廟沿襲我古代建築的傳統方式布局建造,採用沿軸線南北方向縱深發展,在長達52米的地基中軸線上,對稱布置主要殿宇、廳堂、環廓、樓閣,廟門臨街,其餘三面或與鄰近街房相接,或同居民宿舍相連,形成與古街渾然一體,院落錯綜別致的獨特群體。顯示出鹽神廟的威嚴莊重,兩側各有一個150平方米的臨街店鋪,左鋪是鹽商現貨交易處,右鋪是鹽商品茶談天之地。
鹽神廟是一個四合大院,周圍除正殿外,幾乎都是一樓一底的竹木建築物;中間是寬敞的露天壩,面積305平方米。門內樓頂是戲樓,共132平方米,由八根渾圓碩大的木柱托起樓頂;兩側店鋪的木樓各有五間小屋,專供演員休息之用。由露天壩東西兩側扶環廊,經店鋪的木樓迴廊可至戲樓。戲樓主要是供戲班唱戲,羅泉人特別是羅泉鹽商們坐在露天壩,或環廊上,或露天壩後面的石階上觀摩戲劇。露天壩後面是13級石階,緩緩而上,可直登正殿。
正殿座落在鹽神廟最高處,均布著四根金龍纏繞的大木柱,管仲關羽和火神的神像就巧妙的供奉在四根龍柱的正中央;天花板用100個方格的優質白木鑲嵌而就,每個方格內或雕塑名山悠景,或雕塑戲曲故事,或雕塑民間傳說,或雕塑鄉土風俗,美妙之極,令人心曠神怡。正殿兩側,均可通過一道小門,分別來到一個小天井,天井四周,各有一間小屋,以供鹽神廟管事及貴賓下榻。正殿的兩面山牆上,分別有一幅石膏雕像和寶劍圖案,鹽神廟的總體布局、結構設計、內部設定、排放水位置、大小門的方位等均隱藏於此兩幅圖案之中,不是內行,極難識破圖中玄妙。
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或雙龍戲珠、或金凰嬉鳳,均雕就畫成;廟堂或木樓花窗,或梁架縱橫,皆鬼斧神工。廟頂琉璃黃瓦與長桶綠瓦相間成趣,每當晴日,陽光普照,金碧輝煌,光彩奪目。正殿屋頂是全廟的精華處,具有“畫龍點睛”之妙。正殿屋頂主脊長42米,中點有個直徑為8分米的琉璃陶瓷寶葫蘆,主脊上纏繞著4條各10米長的彩色巨龍,居中兩條彩龍昂首伸須,雙眼圓睜,張口如盆竄向寶葫蘆;居後的兩條彩龍,龍頭分別伸向南北方,並分別與搶寶葫蘆的二龍相互纏繞,粗壯鼓實的龍體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群龍嬉戲“搶寶”圖。主脊的正面,翹角點點密布,每個翹角上掛有一個響鈴鐺,一夜風吹,鈴聲悠揚,宛如一首悅耳動人的樂曲,吸引著屋脊上眾多形態各異的龍、鳳、虎、豹等飛禽走獸駐足傾聽,整個廟頂好似善獸益鳥的樂園,猶如群鳥眾獸鬧春的天堂。

歷史價值

雄奇瑰麗,世界稀少的鹽神廟,歷經了100多年的風吹雨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她作為藝術欣賞、社會發展和鹽業興衰的產物,對於研究清代的政治、社會、經濟、井鹽技術、藝術文化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鹽神廟,其世界獨特的藝術風格處處繚人眼目,動人情懷,其世界獨特的社會歷史價值,時時引人暇思,催人奮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必將閃耀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