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山歌

鹽田山歌

鹽田區位於深圳市東南部。鹽田山歌是指在鹽田區域廣泛流傳的客家山歌、九龍山歌、漁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而且別具特色,不僅曲調各異,而且分別使用客家話、粵語、福佬話演唱、豐富多彩。

鹽田客家山歌以七言歌為主,每4句為一小節,根據內容不同,一首山歌可分多個小節。題材以漁農生活為主,反映出濃郁的深港兩地區域特徵,還有情歌、漁歌、撩歌、放牛歌等26種。鹽田山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且對海洋文化及鹽田區域及鄰近新界地區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歷史演變及民俗文化均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田山歌
  • 非遺級別:深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發源地:深圳鹽田
  • 釋義:鹽田區域廣泛流傳的民歌
建國初至60年代,民歌在當地還相當流行,各村男女老少都愛唱,還有一批知名民歌手。1958年,鹽田村民薛觀帶改編客家山歌劇《劉三姐》並主演男主角,參加廣東民間藝術匯演,獲優秀節目獎,全劇需村民演員數十人。民歌流傳的廣泛性可見一斑。60年代薛觀帶和另外一名村民移民香港,都成為香港的“山歌王”。
文化大革命時期,鹽田山歌資料大量流失,許多村民愛唱也不敢唱。改革開放以後,
民歌才又重新流傳。
1991年出版的《深圳民間歌謠》共收進民歌200多首,其中有100多首在鹽田採集。鹽田山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且對海洋文化及客家、廣府、福佬民系的民俗文化均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