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安區

鹹安區

鹹安區,隸屬於鹹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東接陽新,南連崇陽,西鄰赤壁,北靠江夏,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鹹安區是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區政府駐地浮山街道。截至2016年,鹹安區國土面積1501平方公里,總人口69萬人。區下設9個鎮、1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2016年,鹹安區經濟發展加快,總量快速增長,全年生產總值216億。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鹹安區名列其中。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交通運輸,科技,衛生,教育,王氏宗祠,名優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置永安縣。
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為鹹寧縣,屬鄂州。
元屬武昌路。明、清屬武昌府。
1914年屬江漢道,1932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大冶專區,1952年屬孝感專區,1959年後曾屬武漢市、孝感專區,1965年屬鹹寧專區,1970年屬鹹寧地區。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鹹寧縣,設立鹹寧市(縣級)。
1998年12月6日,撤銷鹹寧地區和縣級鹹寧市,設立地級鹹寧市。同時鹹寧市設立鹹安區,以原鹹寧市的行政區域為鹹安區的行政區域。
1996年,鹹寧市面積1502平方千米,人口約51.7萬人。轄3個街道、9個鎮、10個鄉:浮山街道、溫泉街道、永安街道、寶塔鎮、官埠橋鎮、高橋鎮、桂花鎮、橫溝橋鎮、賀勝橋鎮、馬橋鎮、雙溪橋鎮、汀泗橋鎮、龍潭鄉、麻塘鄉、南川鄉、石橋鄉、張公鄉、花紋鄉、古田鄉、甘棠鄉、擔山鄉、大幕鄉。境內有1個國營農場。市政府駐浮山。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鹹安區總人口567598人,其中:溫泉街道112756人,浮山街道32562人,永安街道107111人,汀泗橋鎮18168人,向陽湖鎮12168人,寶塔鎮15218人,官埠橋鎮21500人,橫溝橋鎮37804人,賀勝橋鎮17932人,雙溪橋鎮25520人,馬橋鎮16268人,桂花鎮17396人,高橋鎮19697人,古田鄉7532人,花紋鄉5643人,張公鄉14009人,擔山鄉20778人,麻塘鄉12042人,南川鄉13476人,大幕鄉20758人,石橋鄉6411人,龍潭鄉7901人,奶牛場4948人。
2004年末,鹹安區總人口547408人,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40個居委會、266個村委會。2005年末,鹹安區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41個居委會、135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鹹安區常住總人口其中:512517人,溫泉辦事處120156人,浮山辦事處47776人,永安辦事處91500人,汀泗橋鎮22368人,向陽湖鎮20828人,官埠橋鎮31657人,橫溝橋鎮33874人,賀勝橋鎮14275人,雙溪橋鎮33276人,馬橋鎮24357人,桂花鎮25746人,高橋鎮15982人,大幕鄉25606人,向陽湖奶牛良種場2859人,鹹寧經濟開發區833人,鹹安經濟開發區1424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鹹安區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
人口96257人,面積12.3平方千米
人口32196人,面積66.2平方千米
人口92057人,面積11.8平方千米
人口34623人,面積179.1平方千米
人口53327人,面積177.6平方千米
人口34770人,面積185.6平方千米
人口32015人,面積125平方千米
人口22578人,面積92.4平方千米
人口35317人,面積115.4平方千米
人口19813人,面積81.2平方千米
人口32520人,面積143.4平方千米
人口29666人,面積146.2平方千米
人口32269人,面積165.8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鹹安區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東臨陽新,南極崇陽,西界赤壁,北交江夏,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6′-114°43′,北29°39′-30°02′。東西寬58千米,南北長41千米。
鹹安區

地形地貌

鹹安區地處幕阜山系和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階梯狀分布,狀如撮箕,按形態成因為分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四大類型,相對高差936.1米。鹹安區東南南部和西南部為低山區,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脈,山脈之間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共形成大小山丘22877座,其中山峰218座,最高峰為大幕山灶背岩,海拔954.1米。相對高差50-200米,谷深坡陡,坡度為60°左右。中部和東部為丘陵區,海拔50-300米,相對高差50-100米,丘體零亂、圓渾,坡度50-300米,壟崗、殘丘相間,脈絡明顯,坡度小於5°左右。鹹安區北部和東北、西北、西部部分為平原區,海拔30米以下,最低處斧頭湖海拔18米,地勢平坦,湖泊港汊多,河網密度大,坡度小於3°。
鹹安區西南部、南部東南部地表廣泛分布石灰岩,屬喀斯特地貌,溶洞特多,較大的有20餘處,其中太乙洞、飛仙洞、鳴泉洞等最為有名。

氣候

鹹安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嚴寒酷暑時間短。境內日照時數年平均值為1879.65小時,日照率為42%,最多的1979年為2075.4小時,最少的1975年為1596.6小時,年較差478.8小時。。全區年均降雨天數150天,降雨量年均1531.4毫米。境內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春季多東風,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多偏北風。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鹹安區國土面積1503.76平方公里,占全省比重0.82%。其中:耕地面積372.7248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24.79%,園地面積35.9362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2.39%;林地面積592.8632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9.43%;牧地面積0.1566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0.01%;其他農用地面積127.253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8.46%;建設用地99.2906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6.6%;未利用地面積275.532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32%。

礦產資源

截止2003年底,全區已發現的礦產有17種: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灰岩、燒灰灰岩、白雲岩、飾面灰岩、粘土、石英砂岩、重晶石、煤、石煤、釩、磷、鐵、銻、鋅、地熱、地下水。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有6種。分別是:煤、地熱、地下水、治金用白雲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已初步查明但需進一步勘查的有十種:煤、石煤、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灰岩、磚瓦粘土、白雲岩、釩、褐鐵礦、磷、鋅。

人口民族

2012年,鹹安區年末總戶數200278戶,比上年增加2110戶;總人口616611人,比上年增加9005人。全年出生人口9564人,出生率15.62‰;死亡人口2705人,死亡率4.4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21‰。符合政策生育率為81.49%,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00。區內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1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28.68億元,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7.6%。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21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4.10億元,增長26.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3.37億元,增長12.6%。從構成來看,全區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16.84:48.01:35.15變化為16.48:49.82:33.70。二、三產業仍然是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2012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0.15億元,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2.4%。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3.86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5.22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1.07億元,增長8.1%。從構成來看,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011年的16.48:48.65:34.87發展到15.89:50.10:34.01,二、三產業仍然是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全區全部工業增加值71.62億元,增長18.0%,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7.70%。

第一產業

2011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現價)32.21億元,增長16.4%。全區全年糧食總產179741噸,增產23222噸,增長14.8%;油料總產41269噸,增長10.2%;蔬菜總產257496噸,增長5.0%;苧麻總產1960噸,下降17.1%。全區全年生豬出欄23.29萬頭,增長5.4%;家禽出籠2365.95萬隻,增長1.5%;禽蛋產量5655噸,增長1.9%。全區全年水產品產量26478噸,增長10.0%。全區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1115畝,下降24.1%;木材採伐量31072立方米,下降22.1%;楠竹採伐量229萬根,下降48.9%。全區森林覆蓋率43.7%。全區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19112千瓦,增長13.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1235噸,下降6.1%;農村用電量5484萬度,與上年持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7275畝,增長2.7%。
2012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現價)37.42億元,增長16.2%。全年糧食總產184069噸,增產4328噸,增長2.4%;油料總產42178噸,增產909噸,增長2.2%;蔬菜總產260799噸,增長1.3%;苧麻總產1535噸,下降21.7%。
2012年,全區生豬出欄40.14萬頭,增長72.4%;家禽出籠2488.36萬隻,增長5.2%;禽蛋產量5687噸,增長0.6%。
2012年,全區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28569噸,增長7.9%。
2012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9660畝,增長0.6%;木材採伐量32507立方米,增長4.6%;楠竹砍伐量178萬根,下降22.2%。
2012年,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347365千瓦,增長8.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0977噸,減少258噸;農村用電量5140萬度,下降6.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4150畝,下降1.3%。

第二產業

2011年,全區128家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57.37億元,增長26.2%,其中區屬125家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56.71億元,增長27.2%。區屬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200.33億元,增長56.1%。按經濟類型分:集體企業完成總產值2.17億元,增長83.8%;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161.10億元,增長5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總產值5.94億元,增長106.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總產值31.12億元,增長59.6%。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總產值2.17億元,增長83.8%。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總產值94.08億元,增長55.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106.25億元,增長56.3%。工業產銷銜接需進一步加強,全區規模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95.31億元,增長55.9%;工業產品銷售率97.49%,比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改善,全年區屬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27億元,增長57.1%。
鹹安區風景鹹安區風景
2012年,全區138家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68.95億元,增長18.9%,完成工業總產值243.48億元,增長25.9%。按經濟類型分:集體企業完成總產值1.16億元,增長4.6%;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188.92億元,增長2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總產值6.76億元,增長17.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總產值46.64億元,增長25.2%。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總產值4.06億元,增長39.1%。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總產值109.58億元,增長24.4%;重工業完成總產值133.90億元,增長27.1%。工業產銷銜接有待進一步加強,全區規模工業完成銷售產值236.52億元,增長25.5%;工業產品銷售率97.1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280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5%。按城鄉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601359.2萬元,增長16.9%;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41448.4萬元,增長14.8%。按行業分:批發業74262.3萬元,增長18.0%;零售業548090.6萬元,增長16.3%;住宿餐飲業120454.7萬元,增長16.5%。年末限額以上批零住宿餐飲單位143家,比上年增加31家。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511331萬元,增長25.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8.8%,同比提高5.0個百分點。

社會

交通運輸

鹹寧地處華中腹地,長江中游,位於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國道中段,區位適中,交通便捷。區域內公路、鐵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並存,以公路運輸為主。全區公路基本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公路為龍頭,以國省二級公路為主幹。全區現有106、107、316等3條國道285.775公里,省道10條,為武赤線(原武蒲線)、橫路線、鹹通線、白界線、沿橫線、仙崇線(原蒲洪線)、崇趙線、南大線、鹹合線(原鹹潘線)、紅牌線,總計466.261公里,基本實現了國省道”二級化”、縣鄉道”黑色化”、鄉村道”通達化”。全市現有69個鄉鎮(區),1405個行政村,實現了100%鄉鎮、89.6%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市現有客運站30個,貨運站4個;客運站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7個,三級站7個,四級站9個。”十五”期間我市新建了嘉魚和崇陽客運站2個二級客運站,鹹安、通城、赤壁等3個貨運站正在建設中。全市擁有營運客車3079輛、41081座位,營運貨車3533輛、14163噸,其他機動車2233輛、3486噸。水路運輸主要依託境內長江幹流、長江支流及內河、水庫湖泊,現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其中長江幹流航道長118公里。除長江黃金水道外,另有省級內河航道三條:陸水、富水、金水,主要湖泊有西涼湖、斧頭湖、黃蓋湖。全市擁有港口12個,其中長江港口6個,陸水內河港口3個,富水庫區港口3個;共有生產用碼頭58座,泊位85個,年貨物吞吐量134.02萬噸,旅客吞吐量7.3萬人次。

科技

2012年,鹹安區申報國家、省級各類科技項目20個,獲得立項6個。其中:國家科協基層科普行動計畫項目2個,國家火炬計畫項目1個,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後補助計畫報1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後補助項目1個。成功申報了湖北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區,獲得省知識產權局批覆和授牌,成為了全省首批6個省示範區之一。全年共完成了專利申請180件。其中發明專利68件、實用新型專利36件,外觀設計專利76件。組織開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10項。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工作,上報參賽作品268件。共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24個。

衛生

截至2012年末,鹹安區有醫療衛生機構21家,衛生機構床位數1635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67張;衛生工作人員2440人,衛生技術人員196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11人,註冊護士592人。10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到60%以上;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9.73%。全年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47636人,參合率100%,參保金額10081萬元,補償金額9938萬元。參合農民共獲得醫療補償124萬人次,補償醫藥費用8161萬元。基金使用率為81%,參合農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率達59%以上,全區例均費用3166元,比全省例均費用低489元。

教育

2012年,鹹安區學前教育學生達19639人;國小在校學生4100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國中在校學生17854人,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8%以上;高中在校學生8117人,高考上本科人數1781人,上線率為31.1%。4人獲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省級特等獎。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湖北鹹寧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的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江西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鹹寧縣(今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今桃花尖村)定居,與同時遷徙鹹寧汀泗橋鎮的大信公同為鹹寧始祖,其後裔又分遷湖北鄂州澤林、鹹寧馬橋、桂花等地,僅鹹寧市鹹安區王希翔之後裔已有一萬二千餘人,是鹹寧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鹹安區
鹹寧桂花鎮毛坪村王氏宗祠是大榮、大信公的後裔共同合建而成。占地面積12畝,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設計精明,三棟聯宇,雕樑畫棟,裝飾富麗堂皇,氣勢雄偉,自2014年4月破土動工,歷時9個月時間,耗資600多萬,終於完工舉行慶典,這是鹹寧太原王氏開天闢地的一件大事、喜事,是鹹寧太原王氏子孫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偉大壯舉。這一壯舉,乃是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氏族精神,傳承上古文明,敦促大眾團結,啟迪後代奮發進取的綜合工程。它將激勵王氏子孫在新的征途上奮發圖強,再創新的輝煌!

名優特產

  • 鹹安桂花
桂花,是中國一種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素有”桂花之鄉”的美譽。桂花鄉已有桂樹二十多萬株,年產桂花九萬多公斤,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鹹安桂花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桂花糕
鹹寧桂花糕產自聞名全國的桂花之鄉—湖北鹹寧,桂花糕創製於明朝末期,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 賀勝雞湯
賀勝雞湯以當地農家土雞和無污染地下泉水小火燉製而成,湯清而味鮮醇厚,雞肉入口即化。

著名人物

中國兵器首席專家
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導
中華兒女報刊社副總編輯
中央單位模範軍隊轉業幹部
中國航天軍事醫學專家
維珍電信(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軍事醫學院藥劑學教研室主任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鐵五院)檢測公司總工程師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