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白居易所作七言律詩)

鸚鵡(白居易所作七言律詩)

《鸚鵡》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看似寫鸚鵡,實際上寫的是那些被達官貴人養在家裡的歌姬。詩中通過描寫鸚鵡的被困籠中,表達了對受壓抑的歌妓的同情,並寫出她們要求自由解放的願望,表現了詩人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

概述圖為清代傑出畫家華喦所作《鸚鵡》插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鸚鵡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白氏長慶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鸚鵡
隴西鸚鵡到江東,養得經年嘴漸紅
常恐思歸先剪翅,每因餵食暫開籠。
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
應似朱門歌舞妓,深藏牢閉後房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鸚鵡:也叫“鸚哥”,羽毛顏色美麗,嘴彎似鷹,舌圓而柔軟,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古時官宦權貴之家多有飼養。
②隴西:泛指甘肅一帶。隴西盛產鸚鵡,唐皮日休哀隴民》詩云:“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隴,即隴山,橫亘於陝西甘肅交界處。江東:即江南。
③經年:一年以後,或多年以後。嘴漸紅:鸚鵡小的時候嘴不紅,長大後,逐漸變成紅色。
④憐:愛惜。巧語:指學會人說話。
⑤鳥:指鸚鵡。意:心思,志向。
⑥朱門:指富貴人家。因這些人家的大門都是用朱漆塗飾的,故稱朱門。歌舞妓:指富貴人家蓄養的歌伎舞女。
⑦牢:束縛。

白話譯文

隴西的鸚鵡被帶到江東,養了幾年後嘴漸漸變紅了。
怕它飛走先剪短它的翅膀,每次給它餵食時才暫時開一下籠門。
人愛惜它嘴巧感情雖重,鳥卻想高飛與人的想法不同。
它很像那富貴人家的歌女舞女,總是被深藏禁閉在後房中。

創作背景

因朝中朋黨傾軋,於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請求外放,先後為杭州、蘇州刺史。這首詩就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白居易作為現實主義詩人,很是關心百姓的疾苦,並在自己職權之內給予百姓之益助。但現實始終是現實,個人力量終究有限,有些事無法改變,他很苦惱,也很無奈,在這種情況下創作了《鸚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隴西鸚鵡到江東,養得多年嘴漸紅。”“隴西”盛產鸚鵡,唐皮日休哀隴民》詩云: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鸚鵡從“隴西”被帶到了“江東”,離家萬里,“多年”二字,又寓示了它已離家多年。野生的鸚鵡被人工餵養多年,“嘴漸紅”,貌似更加鮮紅艷麗,實暗示著已是悄悄地人老珠黃,個性泯滅,“嘴漸紅”又有什麼用處,只不過更為主人寵愛罷了。
“常恐思歸先剪翅,每因餵食暫開籠。”“思歸”呼應首句。一個“常”字,暗寓了鸚鵡經常思鄉念家,每欲展翅飛去,無奈被殘忍的主人先把翅膀給剪短了,欲飛不得。每天鳥籠也會打開一下,得以自由一會兒,但那只是由於主人餵食的需要,並不是出於讓鸚鵡自由的考慮,且“開籠”的時間非常短暫,形如“放風”。
“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主人憐愛鸚鵡巧言善辯,對其百般寵愛,情義深重,但是這籠中之鳥懷念的卻是在“隴西”的“高飛”歲月,心意與主人並不相同。這裡“高飛”與前“剪翅”不僅是“意不同”,更是極端對立,水火不容。可見主人的憐愛情重,實是虛情假意,明知其“思歸”、“憶高飛”,卻“先剪翅”,陰險狠毒。
“應似朱門歌舞妓,深藏牢閉後房中。”這兩句可謂一語道穿“朱門”主人的心思:鸚鵡不過和“歌舞妓”一樣,都只不過是權貴們的玩物而已,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後房中,需要的時候,再出來歌舞幾下,“巧語”幾句。最後一句,在“房”字之前用了“深”、“藏”、“牢”、“閉”、“後”五個限制定語,層層限制,可以想見朱門權貴們對於鸚鵡是何等的層層摧殘、扼殺,一針見血,人木三分,詩人的激憤之情,溢於言表。

名家點評

《唐詩宋詞》:這首詩(《鸚鵡》)托物寄意,詞淺意豐,寄慨遙深,形象生動,譏諷辛辣,力透紙背。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