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峰偈

含義,淵源,內容大意,

含義

書名,稱法華經也
《法華經》全名為《妙法蓮華經》,梵名Saddharmapundarika-sutra,共7卷,28品,6萬9千餘字,後秦鳩摩羅什大師譯,經號262,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
梵文Saddharma,中譯為「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Pundarika意譯為「蓮華」,以蓮華為喻,比喻經典之潔白清淨完美。Sutra譯「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淵源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慢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論》、 《大智度論》 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大泥洹經》、《大般涅槃經》、《優婆塞戒經》、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本經是在西北印度成立,最初經典並非如今日所見完整的一大部,而是像《華嚴經》一樣逐漸形成,次第結集增品編輯而成。「序品」、「方便品」、「譬喻品」相繼成立;其次,「見寶塔品」、「勸持品」成立,接著是「從地湧出品」、「如來壽量品」、「如來神力品」。較後再加入「分別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其中,「見寶塔品」可被認為是反映了菩薩團體以佛塔為信仰中心。「壽量品」則反映了菩薩們的佛陀觀——將佛陀視為體現了永恆生命者,佛是久遠實成的佛,壽命無量。
「提婆達多品」是最後加進去的,為強調流通本經的功德,即使像提婆達多這樣犯了五無間罪的大惡人,由於往昔將《法華經》傳給因地修行的釋尊,由此功德,也能被授記成佛。由此可見,經典的成立,除了受到當時思想界的影響之外,與當時的地域、文化、社會、風俗習慣,也有息息相關之處。

內容大意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2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思想界蘊釀而生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3乘為1乘(佛乘)。以「聲聞」、「緣覺」2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中心思想所在,於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關鍵性的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