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是南唐詞人馮延巳所寫的一首閨怨詞,被收入《唐五代詞》。此詞描寫了思婦深夜酒醒起身後的所見所感,用富用有特徵性的細節和心理活動,表現了思婦惜念舊歡、孤寂悽苦的心理情感。詞人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過去愛情生活的深深眷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 別名:蝶戀花·蕭索清秋珠淚墜
  • 作者:馮延巳
  • 朝代:南唐
  • 體裁:詞
  • 出處:《唐宋詞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鵲踏枝
蕭索清秋珠淚,枕簟微涼,展轉無寐
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
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
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蕭索(xiāo suǒ):蕭條冷落。
②珠淚:珍珠大小的眼淚。
③墜:指眼淚滑落。
枕簟(diàn):枕頭和竹蓆。
⑤展轉:即“輾轉”,翻來覆去。
⑥渾:全。
⑦寐(mèi):睡覺。
殘酒:殘留的醉意。
⑨中夜:半夜。
⑩練:柔軟潔白的織品。
⑪階:屋前台階。
⑫啼(tí):啼叫。
絡緯(luò wěi):即蟋蟀,一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⑭金風:秋風。舊說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屬金。
⑮重(chóng)門:屋內之門。
⑯舊歡:舊時的歡愉。
⑰思量(liáng):思念、回憶。
⑱一夕:一晚。
⑲憔悴(qiáo cuì):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

白話譯文

蕭索淒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淚珠從我的臉上滑落。枕頭和竹蓆微微的發涼,我翻來覆去全然沒有睡意。
我殘存著醉意,就快要醒來。在半夜時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絹一樣,夜空如同水一般綿軟平靜。
台階下面“紡織娘”悲哀地啼叫這寒涼的秋天。秋風吹向院子裡的樹,夜晚悄悄,屋內的門也緊閉了起來。
只可惜在舊時攜手一起經歷歡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將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創作背景

詞人此詞寫於南唐(937年-975年)後期,其時南唐受周、宋威脅,岌岌可危,詞人自身在朋黨傾軋中屢遭貶斥,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詞人憂心國事,壯志未酬,但迫於時代限制不得不含蓄隱晦地表達,只好通過閨中怨婦的內心視角寫下了這首《鵲踏枝》。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句“蕭索清秋珠淚墜”,前四字寫景,點明時節;後三字抒情,表現主人公在傷感落淚。起句情與景的交融渲染了淒涼蕭索的環境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以下由此出發,層層深入,情與景同時推進。“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枕簟微涼,說明時至秋令;輾轉無寐,則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時“蕭索清秋”象徵著南唐王朝衰敗的時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淚墜”也暗示詞人因憂心國事而難過。
“殘酒欲醒中夜起”,繼續承接前面詞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淚墜”的意象,睡後又起,則對應“展轉渾無寐”。“起”字在這裡起關連作用,為全詞“詞眼”,下面所有詞句,都接續這字,描繪“起”後情景。“月明如練天如水”。因“起”而見寒色。
下片轉而描寫室外近景,轉換為視覺、聽覺,“階下寒聲啼絡緯”,庭階傳來冷冷的“紡織娘”的啼叫聲,“寒”帶感情色彩秋夜勁風,庭樹瑟瑟,靜悄悄的重門關閉著,“悄悄”,言其靜謐,襯托主人公心境的——淒清。
“階下寒聲啼絡緯”,因為“起”而聽秋蟲啼叫;“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因為“起”而聞秋風吹院門。這時,主人公的殘酒大概已經大醒,面對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蕩漾心中,想起了與情人相處的甜蜜日子——“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認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舊時歡愉的攜手之地,想念了一個夜晚,人變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這最後,作品才歸結出題旨,表達對舊時歡愉的深深懷念之情。這首詞的最大藝術特點是情與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發於景。詞中“蕭索清秋”象徵南唐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中、岌岌可危的現實。詞人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已怨婦的內心視角含蓄地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

名家點評

近、現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溫、韋之精艷,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淺也。”
近代學者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寫景句含宛轉之情,言情句帶淒清之景,可謂情景兩得。”

作者簡介

馮延巳 (903年—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南唐著名詞人,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
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