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果(梧桐科植物)

鳳眼果(梧桐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眼果,中藥名。為梧桐科植物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種子。具有和胃消食,解毒殺蟲之功效。用於翻胃吐食,蟲積腹痛,疝痛,小兒爛頭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鳳眼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梧桐科
  • :蘋婆屬
  • :蘋婆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果實成熟時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鑑別,相關論述,

別名

羅晃子、蘋婆果、九層皮、潘安果、七姐果、富貴子、假九層皮、紅皮果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甘,平。

功效

和胃消食,解毒殺蟲。

主治

用於翻胃吐食,蟲積腹痛,疝痛,小兒爛頭瘍。

相關配伍

1、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羅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調下方寸匕,服完為度。
2、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3、治疝痛:羅晃子七個。酒煎服。(1-3方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8枚;或研末為散。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搽。

使用注意

脾虛便泄者禁服。

採集加工

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蘋婆,喬木,高達10m。樹皮黑褐色,小枝幼時略被星狀毛。葉互生;葉柄長2-3.5cm;葉片薄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25cm,寬5-1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或鈍,兩面均無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披散,長達20cm,有短柔毛;花單性,無花冠;花萼淡紅色,鐘狀,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且向內曲,在先端互相粘合,與鐘狀萼筒等長;雄花較多,雌雄蕊柄彎曲,無毛,花葯黃色;雌花較少,略大,子房圓球形,有5條溝紋,密被毛,花柱彎曲,柱頭5淺裂。蓇葖果鮮紅色,厚革質,長圓狀卵形,長約5cm,寬約2-3cm,先端有喙,每果內有種子1-4顆。種子橢圓形或長圓形,黑褐色,直徑約1.5cm。花期4-5月,但少數植株在10-11月常可第2次開花。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內或灌叢中,亦有栽培。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鑑別

種子橢圓球形,黑褐色或暗栗色,直徑約1.5cm。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