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蓴菜

鱸魚蓴菜是一個成語,用來比喻思鄉之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鱸魚蓴菜
  • 釋義:比喻思鄉之情
  • 出處:《世說新語·識鑒》
出自,釋義,歷史典故,譯文,成語相關,

出自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釋義

比喻思鄉之情

歷史典故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張翰,字季鷹。西晉文學家,吳郡吳江(今江蘇蘇州)人。[2]張翰父親是三國孫吳大鴻臚張儼。張翰為人縱放不拘,而有才名,寫得一手好文章,都說他有阮籍的風度,所以給他一個稱號叫做“江東步兵”。一日,會稽人賀循奉命前往洛陽,所乘船隻停泊在閭門,賀循在船中撫琴一曲。張翰恰好經過,聽到琴聲,便上船拜訪。兩人雖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互相欽佩和喜悅。張翰問賀循的去處,方知是要去洛陽,於是他說:“正好我也有事兒要去洛陽。”便和賀循同船而去,連家裡人也沒有告知。
齊王司馬冏執政時期,徵召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告訴同郡的好朋友顧榮說:“現今天下紛紛擾擾,災禍戰亂都沒有停止。您名聲遠播四海,想要退出政壇很難。我本來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對現實社會沒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來思慮前進或是後退的規劃。”顧榮握住他的手愴然說:“我也想跟你一起采南山的蕨草,飲用三江的清水。”
張翰一日見秋風起,想到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夠適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於是棄官還鄉,著有《首丘賦》,詩文大多沒有流傳下來。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張翰得免於難,世人都認為他的棄官是看準時機。政府因為張翰是私自離開職位就開除了他的公職,張翰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願意為了名利去束縛自己,有人問他說,“您可以一時生活很快樂,難道你沒想過百年之後的名聲怎樣嗎?”張翰回答說:“給我百年之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這時,世人才認為他的曠達很難得。
張翰是個孝子,五十七歲那年他的母親一病不起,張翰太過哀痛,竟身染重病,不治而逝。
張翰《思吳江歌 》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張翰雖在洛陽的時間不長,卻留下了“蓴羹鱸膾”這個用於懷念故鄉的成語!
李白有詩讚之曰: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蓴鱸之思” 為美食而辭官的一段歷史佳話 。
張翰,字季鷹,吳江人。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這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因為思鄉,懷念家鄉的美食,竟然辭官回鄉,這是歷史上真實的故事。
張翰是個才子,詩書俱佳,寫江南的菜花,有“黃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寫詩稱讚:“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不過,張翰留名於世,還是是因為蓴菜和鱸魚。關於“蓴鱸之思”,他自己有詩為證:“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這是他在洛陽思念家鄉時發出的慨嘆。這蓴鱸之思,後來有很多人在詩中提及。把思念故鄉的情感,和蓴菜鱸魚聯繫在一起,確實詩意盎然。

譯文

張季鷹(張翰)被任命為齊王的東曹掾一職,在洛陽見到秋風吹起,於是思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和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順遂自己的意願,怎么能為了求得名聲和爵位而羈留在(家鄉)數千里之外當官!”於是(他)駕起車子便回去了。不久齊王落敗,當時人都說(張季鷹)是能夠看到細微的預兆。

成語相關

鱸魚蓴菜、蓴鱸之思和蓴羹鱸膾出自同一典故,意思也有相近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