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羹鱸膾

蓴羹鱸膾

蓴羹鱸膾:成語,表意為味道鮮美的蓴菜羹、鱸魚膾,比喻為思鄉的心情。成語典出《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這個成語也有讚美不追逐名利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蓴羹鱸膾
  •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 釋義:借指懷念故鄉的心情
  •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思鄉辭官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相關,成語示例,成語詩意,備註,

成語資料

【成語】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釋義】蓴:蓴菜;膾:切得很細的肉。借指懷念故鄉的心情。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思鄉辭官。
【結構】聯合式
【年代】古代
【英文】water shield soup and minced perch
【近義詞】蓴鱸之思
【押韻詞】男歡女愛、功者難成而易敗、磕頭禮拜、山頹木壞、你敬我愛、車填馬隘、事出意外、竭誠以待、漏虀搭菜、淹薺燎菜

成語出處

世說新語.說鑒》、《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令張翰棄官而返鄉的這道蘇浙佳肴,就是“蓴羹鱸膾”。鱸魚產於近海,味道鮮美;蓴菜者,多年生水草也。張翰系西晉文學家,江蘇吳縣人,他在北方做官,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蓴羹鱸膾”,竟辭官歸家,足見美食與鄉愁的淵源了!

成語故事

晉代有一個人叫張翰,字季鷹。他曾多年在洛陽任齊王司馬炯的屬官,官職不高,難以施展抱負。又因官府諸事繁雜,頗多不順心之處。加之他預見到司馬炯將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禍退隱。
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遲遲未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著,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蓴菜羹和鱸魚膾等佳肴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於是,他自然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里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就在季鷹辭官回鄉不久,齊王司馬炯謀反被殺,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有好些人還丟掉了性命。只有張季鷹倖免遇難,人們都稱讚他有先見之明。
後人用蓴羹鱸膾或季鷹思歸等典故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順乎自然。或用以形容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成語相關

圍繞“蓴羹鱸膾”,古人創造出“鱸蓴”、“蓴膾”、“憶鱸魚”、“憶鱸”、“思鱸”、“秋風鱸膾”、“鱸肥蓴美”、“膾美蓴香”、“張翰鱸”、“張翰膾”、“張翰思歸”、“秋風思歸”、“江東膾”、“蓴鱸秋風”等專用辭彙來演繹佳肴之美和思鄉之切,

成語示例

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轉瞬西風又起,忽搖動蓴鱸鄉思。 晚清· 徐自華《慧僧先生解職歸見》

成語詩意

唐人李中《寄贈致仕沈彬郎中》云:“蓴羹與鱸膾,秋興最宜長”;杜甫《洗兵馬》吟道“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白居易在《偶吟》里更說 “猶有鱸魚蓴菜興,來出或擬往江東!”
蘇東坡在《送呂昌期知嘉州》中說:“得句會應緣竹鶴,思歸寧復為蓴鱸”,在《虔守霍大夫許朝奉見》中雲“秋思生蓴鱸,寒衣待橘州”,他還到自己最喜歡的豐湖去野餐,把湖邊盛產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蓴菜,說“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在《蝶戀花·用韻秋懷》里又詠道:“世路之催雙鬢白,菰菜蓴羹,正直令人憶……”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長年輾轉各地為官,公務繁忙,卻也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業餘烹飪大師,其詩詞涉及烹飪美味者有百餘首。陸游是紹興人,家鄉的“蓴羹鱸膾”常令他夢繞情牽,他有詩云:“鱸肥菰脆調羹美,麥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備註

成語解釋:蓴:蓴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成語舉例: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指思鄉辭官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