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梨日斑類病毒

鱷梨日斑類病害原先被認為生理性或遺傳病害,Horne等(1931)證明其可通過嫁接傳播,因而很久以來被認為是病毒病,直到1979年才被證明是由類病毒引起的(Palukaitis等,1979;da Graca,1979;Dale等,1979;Thomas等,1979)在很多種植鱷梨的國家都有該病的發生,包括澳大利亞、以色列、秘魯等拉丁美洲國家、南非、美國及委內瑞拉(Whitsell等,1952;Zentmyer,1959;Dale等,1982)。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鱷梨日斑類病毒
  • 拉丁學名:Avocado sunblotch viroid
  • :類病毒界
  • :鱷梨日斑類病毒科
  • :鱷梨日斑類病毒屬
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生物學,傳播途徑,檢疫防治,

分布

該病害原先被認為生理性或遺傳病害,Horne等(1931)證明其可通過嫁接傳播,因而很久以來被認為是病毒病,直到1979年才被證明是由類病毒引起的(Palukaitis等,1979;da Graca,1979;Dale等,1979;Thomas等,1979)在很多種植鱷梨的國家都有該病的發生,包括澳大利亞、以色列、秘魯等拉丁美洲國家、南非、美國及委內瑞拉(Whitsell等,1952;Zentmyer,1959;Dale等,1982)。

寄主植物

ASBVd自然條件下僅能侵染鱷梨(Persea americana Mill.),通過嫁接能傳播至樟科(Lauraceae)的一些植物,包括鱷梨(P. Americana)、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錫蘭月桂(Cinnamomum zeylanicum)及Ocotea bullata(da Graa 等,1980)。Desjardin等發現,通過嫁接還能侵染P. Indica,通過機械傳播能侵染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鱷梨是唯一提純到ASBVd的寄主,實驗繁殖寄主為鱷梨瓜地馬拉系栽培種(如Hass品種)。

危害情況

侵染鱷梨(Persea Americana),在果實上引起黃色、白色或粉紅色的斑紋,有時水果上能形成下陷的火山口狀病斑,病斑可為黃色、綠色和深紅色,受害果實不能上市;還可以在莖、子葉上引起黃色、橙色或白色的下陷的斑或點(Whitsell,1952);葉片上引起褪綠和扭曲;受害植株僅比健康植株稍矮,但較難區分。

形態特徵

ASBVd是一條共價閉合的單鏈環狀RNA分子,長247個核苷酸殘基,分子量為0.8 x 105,鹼基組成為G: A: C: U = 20.6: 27.5: 17.4: 34.4, 67%的鹼基配對(Symons,1981)。ASBVd比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359個殘基)、菊矮化類病毒(356個殘基)要小,但它們具有18%的序列同源性(Gross等,1978;Haseloff等,1981)。

生物學

序列登錄號:
AF404074, AF404073, AF404072, AF404071, AF404070, AF404069, AF404068, AF404067, AF404066, AF404065, AF404064, AF404063, AF404062, AF404061, AF404060, AF404059, AF404058, AF404057, AF404056, AF404055, AF404054, AF404053, AF404052, AF404051, AF404050, AF404049, AF404048, AF404047, AF404046, AF404045, AF404044, AF404043, AF404042, AF404041, AF404040, AF404039, AF404038, AF404037, AF404036, AF404035, AF404034, AF404033, AF404032, AF404031, AF404030, AF404029, AF229828, AF229827, AF229826, AF229825, AF229824, AF229823, AF229822, AF229821, AF229820, AF229819, AF229818, AF229817, AF229816, AF229815, NC_001410, S74687, S73861, S73860, X13000, M31099, M31098, M31097, M31096 M31091, M31095, M31090, M31094, M31089, M31093, M31088, M31092, M31087, J02020,

傳播途徑

ASBVd能通過花芽、接穗、樹皮等嫁接傳播(Whitsell,1952;Wallace,1958),自然的根接也能傳播(Whitsell,1952);通過Semancik等(1968)辦法,ASBVd能機械傳播,但常規接種病毒的汁液摩擦方法則不能成功。潛伏侵染的植株極易種子傳播(80-100%),被傳播的後代植株也不表現症狀;而顯症的植株種傳頻率較低(< 5%),被傳播的後代植株也表現症狀(Wallace等,1962)。在實驗條件下,甲蟲(Apis mellifera)能導致低頻率(1.8-3.3%)的花粉傳播(Desjardins等,1979)。

檢疫防治

檢疫方法
鑑別寄主鑑定:將待測材料嫁接至鱷梨(P. Americana)Hass品種的幼苗上,2個月到3年後,嫁接苗木的莖幹,子葉上顯示黃色、橙色或白色的斑紋或斑點,葉片上有時能顯示花斑和扭曲的症狀。利用胚胎嫁接或高溫(30-32℃)培養能加快症狀的形成(Drake等,1974;da Graca等,1981)。也可通過一塊在部分純化的病汁液中浸潤的刀具切割莖幹來接種ASBVd(Desjardins等,1980)。生物學鑑定方法使用十分普遍,並成功地用來選擇無毒地繁殖材料(Wallace等,1978),但該方法的缺點是需要的時間較長。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鑑定:ASBVd能從受侵染的顯症或隱症的鱷梨樹的葉片、葉柄、花芽組織以及莖幹提純到,類病毒存在於葉綠體組份,細胞質和線粒體組份中不存在(Mohamed等,1980)。提純方法與其它類病毒相似(Palukaitis等,1980),先用提取緩衝液(2倍體積0.1M pH8.5的Tris-HCl,1M NaCl,1%的SDS,0.5%的DIECA,1g/10g組織的 PVP)溫育磨粹的植物組織,酚氯仿抽提釋放核酸,後用methoxyethanol抽取以除去植物組織中的多糖,上清液乙醇沉澱,經CF-11纖維素柱純化即得到類病毒核酸粗提液。此粗提液經聚丙烯醯胺凝膠雙向電泳後,環狀的類病毒RNA條帶與植物組織的RNA分開,環狀的RNA具有侵染性(Allen等,1981),切下特異的類病毒條帶,洗脫凝膠,得到高度純化的類病毒核酸。純化的核酸通過機械接種至鱷梨(P. Americana)Hass品種的幼苗上,觀察其出現的症狀進一步確認類病毒是否存在。
核酸雜交:由於鑑別寄主症狀形成較慢,用標記的互補DNA作探針進行核酸雜交能較容易地鑑定ASBVd,其靈敏度較PAGE法高出1000倍(Palukaitis 等,1981;Allen 等,1981)。
RT-PCR:根據報導的序列合成專化性的PCR引物進行反轉錄PCR檢測,其靈敏度高,快速簡易,能同時處理多個樣品,但易產生假陽性。
檢疫措施:
禁止從疫區進口鱷梨及其相關的繁殖材料。
防治方法:
利用無毒繁殖材料:ASBVd能夠通過種子傳播,種植健康的繁殖材料是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ASBVd在很多鱷梨品種上不表現出症狀,因而選育繁殖材料時需用上述方法進行檢測。
污染器械的消毒:ASBVd在無症帶毒的田間植株上普遍存在,且易於通過污染的刀具傳播至健康的植株,因此,已污染園地農事工具的徹底消毒對該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用5%地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鈉)、1:1混合的2%的甲醛+2%的NaOH,或者6%的過氧化氫能有效滅活污染器械上的ASBVd(Desjardin等,1987)。
利用無症的耐病品種: Wallace(1967)認為無症品種被ASBVd侵染後產量損失較小,在疫區可以用來控制該病害。然而,無症的品種可作為ASBVd的初侵染源,對該病害的控制可能會進一步複雜化,因而有必要對此方法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