鱤

鱤魚,音:gǎn,又名“黃鑽”、“竿魚”,古代稱賢鰥魚,屬魚綱鯉科,腹平,頭似鯇而口大,頰似鮎而色黃,鱗似鱒而稍細,大者三四十斤,其性情兇猛,捕食其他魚類,對淡水養殖有害。為大型上等食用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鱤 gǎn
  • 拉丁學名:Elopichthys bambusa
  • 別稱:黃鱄、黃鑽、黃頰魚、竿魚、水老虎、大口鱤、鰥
  • 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雅羅魚亞科
  • :鱤屬
  • 英文名:Yellow cheek carp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經濟價值,營養分析,

基本信息

鱤(Elopichthys bambusa),音:gǎn。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鱤屬。身體長而大,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對淡水養殖業有害。為大型上等食用魚類。亦稱“黃鑽”。俗稱:黃鱄、黃鑽、黃頰魚、竿魚、水老虎、大口鱤、鰥。英文名:Yellow cheek carp。

形態特徵

大型兇猛性魚類。體長,其形如梭。頭錐形。吻尖長,口端位,口裂大,吻長遠超過吻寬。下咽齒扁形,尖端勾狀,3行。下頜前頂端有一尖硬的骨質突起,與上頜前端的凹陷相嵌合。眼小。耙稀疏。無須。腹部回。鱗小。側線鱗100以上。背起點在腹鰭之後,胸鰭不達腹鰭,腹鰭不達臀鰭尾鰭深叉形。體色微黃,腹銀白,背鰭尾鰭青灰色,其餘各鰭黃色。
鱤魚鱤魚

生活習性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層。游泳力極強,性兇猛,行動敏捷,常襲擊和追捕其它魚類,一旦受其追擊就難有逃脫者,屬典型的掠食性魚類。性成熟為3-4齡,親魚於4-6月在江河激流中產卵。幼魚從江河游入附屬湖泊中攝食、肥育,秋末以後,幼魚和成魚又到幹流的河床深處越冬。生長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後,體長還在持續增加,最大個體長達2米,重可達60公斤。

經濟價值

分布甚廣,我國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區各水系皆產此魚。生長迅速,2齡魚體重3.5公斤。天然產量高,為江河、湖泊中的大型經濟魚類之一。但因大量吞食其它經濟魚類,又被視為養殖業中的“害魚”之首。其肉質鮮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魚類。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1-20.8克,脂肪1.3-5.4克,熱量84-132千卡,鈣11-24毫克,144-203毫克,0.7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其肉入藥鮮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嘔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反胃吐食等症,宜常服。
目 前,浙江和湖北已有報導鱤的人工繁殖成功。

營養分析

研究人員對野生鱤魚和養殖鱤魚的營養品質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魚肌肉中水分含量差異不顯著(P=0.07779>0.05),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野生鱤魚顯著高於養殖鱤魚(P=0.00115、0.00415<0.05),養殖鱤魚粗脂肪含量顯著高於野生鱤魚(P=0.000215<0.05)。養殖鱤魚的必需胺基酸指數為94.16,而野生鱤魚則為66.03,其構成比例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的標準。野生和養殖鱤魚肌肉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別為4.25%和4.8%。綜合所得結果,養殖鱤魚胺基酸組成及結構、EPA+DHA含量均優於野生鱤魚,但野生鱤魚蛋白質含量與n-3/n-6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比例優於養殖鱤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