鱣魚肝

鱣魚肝

鱣魚肝,中藥名。為鱘科鰉屬動物鰉魚Huso dauricus(Georgi)的肝臟。動物蝗魚,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尤為多見。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惡瘡疥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鱣魚肝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魚綱
  • :鱘形目
  • :鱘科
  • :鰉屬
  • :鰉魚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尤為多見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
  • 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 毒性:無毒《本草拾遺》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肝臟。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心經。

功效

解毒殺蟲。

主治

惡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使用注意

勿以鹽炙食。

炮製

採集加工:捕殺後,剖腹,取其肝臟;鮮用。

形態特徵

鰉魚,別名鱑魚《本草拾遺》。體長約2米,大者可長達5米以上。頭略呈三角形,吻長而較尖銳,前端略向上翹,頭部表面被有多數骨板。口寬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須2對。眼小,距吻端較近。左右鰓膜彼此相連,並向腹面伸展。體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銳微彎的棘,背行骨板較大,黃色,10-16塊;體側骨板黃褐色,32-46塊;腹側骨板8-12塊;腹鰭基部後有不太明顯的骨板1-2塊。其他部分光滑無鱗。背鰭43-57,後位;臀鰭26-36,起點在背鰭的後部下方;尾鰭歪形,上葉長而尖。體背青黑色,兩側黃色,腹面灰白色。

生長環境

為江河中下層魚類,多棲息於兩江匯合、支流入口及急流漩渦處。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主惡瘡疥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