鱣堂

鱣堂

拼音:zhān táng,解釋:古時講學之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鱣堂
  • 拼音:zhān táng
  • 解釋:古時講學之所
  • 典源:《後漢書》
典源,釋義,同源典故,示例,

典源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楊震〉~759~
鱣堂
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荅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唐·李賢注引韓子云:「鱣似蛇。」臣賢案:續漢及謝承書「鱣」字皆作「鱔」,然則「鱣」「鱔」古字通也。鱣魚長者不過三尺,黃地黑文,故都講雲「蛇鱔,卿大夫之服象也」。

釋義

“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後因稱講學之所為"鱣堂"。

同源典故

爵銜鱣

示例

宋 朱熹《奉和公濟兄留周賓之句》:“鱣堂偶休閒,雞黍聊從容。”
宋 樓鑰《通交代徐教授啟》:“典鱣堂之教,獲與交承。”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校罷詩書延愛日,鱣堂春酒頌三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